加減茯苓丸

JIA JIAN FU LI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肺經 18%
肝經 13%
腎經 12%
胃經 11%
心經 6%
大腸經 5%
三焦經 4%
小腸經 2%
脾經
肺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加減茯苓丸 」

  • 成分: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豬牙皁:具有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通經活絡等功效。
    • 生薑: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芒硝: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
    • 海桐皮:驅蟲殺蟲、祛風除濕、溫筋活血、止痛、活血化瘀、化腐生肌。
    • 薑黃:破血消癥、止血、理氣行氣、降氣、通經、活血化瘀、利水消腫。
    • 木瓜:祛風除濕、平肝息風、強筋骨、通經絡。
    •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主治功效:

    • 濕寒痰濁積聚。經絡閉塞不通,使兩臂疼痛難忍,無法梳洗。
    • 手足疼痛麻木,行走困難。
  • 總結:

    • 中藥方劑「 加減茯苓丸 」具有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補氣固表等功效,可有效緩解濕寒痰濁積聚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陳皮(鹽水炒)2兩,半夏2兩(用白礬、牙皂、生薑各1兩煎湯,浸7日),白茯苓(去皮)1兩5錢,風化消1兩3錢,海桐皮(酒洗)1兩,片子薑黃1兩,木瓜1兩,薄桂(去皮)5錢,甘草(炙)4錢,白芍(酒炒)2兩,黃耆(鹽水炒)2兩。
上為細末,薑汁、竹瀝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0丸,空心白湯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加減茯苓丸由陳皮、半夏、豬牙皂、生薑、茯苓、芒硝、海桐皮、薑黃、木瓜、肉桂、甘草、白芍、黃耆等中藥組成。陳皮、半夏、豬牙皂、生薑、茯苓、芒硝、海桐皮、薑黃、木瓜、肉桂、甘草、白芍、黃耆等中藥具有健脾利濕、化痰通絡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濕痰壅滯,經絡不通,兩臂作痛,不能梳洗,及治手足疼痛麻痹,行步艱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加減茯苓丸具有健脾利濕、化痰通絡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濕痰壅滯,經絡不通,兩臂作痛,不能梳洗,及治手足疼痛麻痹,行步艱難。但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多痰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茯苓丸,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 組成:陳皮(鹽水炒)2兩,半夏2兩(用白礬、牙皂、生薑各1兩煎湯,浸7日),白茯苓(去皮)1兩5錢,風化消1兩3錢,海桐皮(酒洗)1兩,片子薑黃1兩,木瓜1兩,薄桂(去皮)5錢,甘草(炙)4錢,白芍(酒炒)2兩,黃耆(鹽水炒)2兩。 主治:濕痰壅滯,經絡不通,兩臂作痛,不能梳洗,及治手足疼痛麻痹,行步艱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