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湯
XIAO PI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二三○引《衛生家寶》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小品湯中加入黃耆,主要是考慮其補氣固表的功效。
黃耆味甘,性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的功效。對於氣虛乏力、表虛自汗、氣血不足、水腫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小品湯主要用於治療氣虛自汗、表虛易感等症,而黃耆的補氣固表作用,可以增強機體的抵抗力,預防外邪入侵,同時也能改善氣虛所致的汗出、乏力等症狀,因此成為小品湯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小品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益血: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的功效。小品湯本身以補氣血為主,加入人參可以加強補氣益血的效果,使藥效更顯著。
2. 扶正祛邪:人參具有扶正固本、增強抵抗力的作用。小品湯多用於治療氣虛血虛、脾胃虛弱等症,人參的加入可以幫助患者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更有效地對抗疾病。
小品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是因為白芍具有以下功效:
- 養血柔肝: 白芍性微寒,入肝經,能養肝血、柔肝氣,緩解肝氣鬱結、肝血不足所致的疼痛、經期不順、失眠、頭暈等症狀。
- 斂陰止痛: 白芍能斂陰止痛,對於因肝血不足、陰虛火旺引起的疼痛,如頭痛、腹痛、腰痛等,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在小品湯中,白芍與其他藥材相配伍,可以發揮其滋陰養血、疏肝理氣、止痛的效果,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小品湯中包含茯苓,主要有兩大原因:
- 利水滲濕,健脾寧心: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效。小品湯中常因脾虛濕困,心神不安而用,茯苓可健脾利濕,使水濕運化,脾胃功能恢復,進而達到寧心安神的效果。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功效:小品湯中其他藥材,如黃芪補氣固表,白朮健脾燥濕,茯苓的利水滲濕作用可以輔助這些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例如,茯苓配合黃芪、白朮,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脾虛水濕停滯所致的疲乏、食少、腹脹等症狀。
小品湯中包含半夏,主要源於其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善於燥濕化痰,尤其適用於痰濕阻滯、脾胃不和所致的嘔吐、眩暈等症。
小品湯以半夏為君藥,佐以茯苓、生薑、炙甘草等,共奏燥濕化痰、和胃降逆之功。對於濕濁痰涎、脾胃失和所致的嘔吐,以及痰濕內阻、頭昏腦脹等症,均有良好的療效。
小品湯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補火助陽、引火歸源之功效。小品湯多用於治療脾腎陽虛,四肢冰冷,腹痛泄瀉等症狀,肉桂可溫暖脾腎,促進陽氣生髮,改善寒症。
- 溫通經脈:肉桂能溫通經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小品湯中加入肉桂,可增強藥效,有助於改善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麻木等症狀。
小品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減輕副作用的作用。許多中藥材性烈,如黃芩、石膏等,加入甘草可中和其寒涼或燥烈之性,使藥性更平和,利於服用。
- 增強藥效: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功效,起到協同作用。例如,甘草與黃芪、黨參等藥材配伍,可增強補氣益氣的效果,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之,甘草在小品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能調和藥性,也能增強藥效,使其成為方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小品湯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有二:
-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小品湯主治血虛證,而當歸能補血養血,改善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悸氣短等症狀。
- 行氣止痛: 當歸除了補血之外,亦能行氣止痛,對於血瘀所致的疼痛,如月經不調、痛經等,都能起到緩解作用。小品湯中加入當歸,有助於改善疼痛,促進氣血運行。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小品湯 」,主要成分是:
- 黃耆:甘溫,歸脾、肺經,補氣、利尿、升陽,止汗。
- 人參:甘微溫,歸脾、肺經,益氣補元、生津止渴、補血。
- 白芍:甘寒,歸肝、脾經,養血、柔肝、止痛。
- 茯苓:甘淡,歸脾、胃、心經,滲濕、利尿、健脾。
- 半夏:辛溫,歸脾、肺、胃經,燥濕化痰、降氣止嘔。
- 肉桂:辛溫,歸心、肝、腎經,溫陽散寒、活血通經、止痛。
- 甘草:甘平,歸脾、肺、心經,補氣、益氣、止咳化痰、潤肺生津。
- 當歸:甘辛溫,歸肝、心、脾經,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活血化瘀。
主治功效
- 血虛:面色蒼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等症狀。
- 潮熱往來:身體突然感到一陣燥熱,並伴有出汗,反復發作。
- 嘔逆自汗:噁心、嘔吐,並伴有自汗。
- 渾身痠痛:全身肌肉、關節痠痛。
- 咳嗽:咳嗽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症狀,可以由多種原因引起。
- 背脾拘急:背部和脾臟區域感到拘攣和疼痛。
中藥方劑「 小品湯 」總結
小品湯是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黃耆、人參、白芍、茯苓、半夏、肉桂、甘草、當歸,具有補氣、養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等功效,主治血虛、潮熱往來、嘔逆自汗、渾身痠痛、咳嗽、背脾拘急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黃耆(去蘆)2兩,人參(去蘆)1兩,白芍藥(微炒)2兩,白茯苓(去皮)1兩,半夏1兩(湯泡,洗7次,去滑,切,焙),肉桂(去皮)1兩,甘草(微炙)1兩,當歸1兩(洗,去蘆)。
上為粗末。
每服3錢,水1盞,加生薑3片,大棗1個(去核),同煎7分,去滓,食前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小品湯是一張補氣養血、溫中散寒的方劑,具有一定的滋補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感冒、發熱、腹瀉等症狀,不宜服用小品湯。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小品湯, 出處:《普濟方》卷二三○引《衛生家寶》。 組成:黃耆(去蘆)2兩,人參(去蘆)1兩,白芍藥(微炒)2兩,白茯苓(去皮)1兩,半夏1兩(湯泡,洗7次,去滑,切,焙),肉桂(去皮)1兩,甘草(微炙)1兩,當歸1兩(洗,去蘆)。 主治:血虛,潮熱往來,嘔逆自汗,渾身酸痛,咳嗽,背脾拘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