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寶湯

SHI BA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心經 21%
肺經 18%
腎經 11%
肝經 11%
胃經 7%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十寶湯中包含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表: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益衛生津之效。十寶湯通常用於氣虛表虛、容易感冒或體虛乏力等症狀,而黃耆可補益正氣,提升機體抵抗力,抵禦外邪侵襲,達到固表止汗、增強體質的效果。
  2. 調和藥性: 十寶湯中其他藥材如黨參、白朮等也具有補氣作用,但偏於甘平或偏溫,而黃耆則偏於溫熱,可以協同其他藥材,使補氣作用更加溫和有效,避免藥性過於偏寒或偏熱,達到整體協調平衡的效果。

十寶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養血: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養血生津之效。十寶湯方劑多用於熱病、陰虛、血虛等症,而生地黃可以有效地滋補陰液,涼血止血,緩解患者的燥熱、口渴、虛弱等症狀。
  2. 清熱解毒:生地黃也能清熱解毒,對於熱毒熾盛所致的各種病症,如發熱、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等,都有不錯的療效。十寶湯中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可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十寶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兩大原因:

1.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能健脾利濕,化痰止咳。十寶湯中常含有其他滋補藥材,容易造成脾胃濕氣重,而茯苓可以幫助脾胃運化水濕,防止藥物積滯,提升藥效。

2. 安神寧心:茯苓還具有安神寧心之效,可緩解因藥物或疾病引起的失眠、心悸等症狀。十寶湯多用於補益氣血、滋陰補腎,茯苓的加入有助於穩定藥性,防止藥物燥烈傷陰,使藥效更平和穏定。

十寶湯中加入人參,主要是因為人參的藥性及其對整體方劑功效的提升作用。

首先,人參具有大補元氣、扶正固本之功效。十寶湯本身為補益氣血、扶正祛邪的方劑,而人參的加入能加強其補益作用,提升整體療效。

其次,人參能調和藥性。十寶湯中多為溫熱藥性藥材,人參的甘平藥性能起到緩和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燥烈,使藥物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

總之,人參在十寶湯中的加入,不僅能增強其補益功效,還能調節藥性,使其更安全有效地發揮作用。

十寶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十寶湯多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崩漏等,當歸的補血活血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經血流通,緩解痛經等症狀。
  2. 調和藥性: 十寶湯中其他藥材多為溫燥之品,如熟地黃、川芎等,加入當歸能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燥烈,減輕藥物對人體的刺激,使藥效更加平和穩定。

十寶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十寶湯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水濕停滯等病症,而白朮可以補脾益氣,促進水濕代謝,從而達到祛濕利水、健脾和胃的效果。
  2. 配伍相宜,增強療效:十寶湯中其他藥物,如茯苓、澤瀉、蒼朮等,也具有健脾利濕、燥濕化痰等功效,白朮與之配伍,可以相輔相成,加強其利水消腫、健脾益氣的效果,使藥效更佳。

十寶湯中加入半夏,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燥濕化痰:半夏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十寶湯以溫補脾腎為主,但若脾胃濕困,則會影響藥物吸收,甚至加重病情。半夏的加入可以有效化解脾胃濕濁,促進藥物吸收,提高療效。
  2. 降逆止嘔:十寶湯常用於脾腎虧虛、氣血不足所致的虛寒症狀,而脾腎虛弱易導致氣逆上衝,出現噁心嘔吐。半夏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以緩解患者的嘔吐症狀,提高舒適度,促進康復。

總而言之,半夏在十寶湯中起到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提高藥效,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十寶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養血柔肝: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能養血柔肝,緩解肝氣鬱結,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氣血不足、面色蒼白等症狀。十寶湯中常用於治療女性月經不調、痛經、崩漏等症,白芍的養血柔肝作用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止痛緩急:白芍具有鎮痛作用,能緩解肝鬱脾虛引起的腹部疼痛,也能緩解筋骨疼痛、肌肉痙攣等症狀。十寶湯中往往加入白芍來緩解因氣滯血瘀、肝氣鬱結引起的疼痛,使患者減輕痛苦。

十寶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其收斂固澀、益氣生津的功效。

收斂固澀: 五味子味酸性收,能收斂止瀉,固護脾胃,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有輔助作用。

益氣生津: 五味子入肺經,能益氣養陰,生津止渴,對於氣虛津傷、口渴、乏力等症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因此,在十寶湯中加入五味子,可綜合其收斂固澀和益氣生津的功效,有助於增強整體療效,促進身體恢復。

十寶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陽散寒: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活血通絡、補火助陽之功效。十寶湯常用於治療虛寒性疾病,如陽虛畏寒、四肢冰冷、腰膝痠軟等,肉桂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改善體質。
  2. 助藥力: 十寶湯中常含多種藥材,有些藥材性寒或涼,肉桂可以起到溫陽助藥力的作用,使藥效更加顯著,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十寶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過於猛烈的功效。十寶湯由多種藥材組成,藥性各異,甘草可以將藥性互相協調,避免藥物相互抵觸或產生不良反應,使藥效更加平和、穩定。

2. 增強藥效: 甘草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可以補脾益氣、緩和藥性、解毒止痛。加入十寶湯中,可以增強整體藥效,提高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十寶湯 」 主要成分:黃耆、生地黃、茯苓、人參、當歸、白朮、半夏、白芍、五味子、肉桂、甘草 主治功效:像魚腦一樣的冷痢

  1.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

  3.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4.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5.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6.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7.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8.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9.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10.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11.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 十寶湯 」由黃耆、生地黃、茯苓、人參、當歸、白朮、半夏、白芍、五味子、肉桂、甘草組成,具有補氣、養血、益氣生津、利水消腫、補氣健脾等功效。臨牀上常用於治療像魚腦一樣的冷痢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黃耆4兩,熟乾地黃1兩,白茯苓1兩,人參1兩,當歸1兩,白朮1兩,半夏1兩,白芍藥1兩,五味子1兩,桂1兩,甘草0.5兩。
上為粗末。
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3片,烏梅1個,煎至7分,食前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氣養血、健脾和胃、止瀉止痢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

相同名稱方劑


十寶湯,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一。 組成:黃耆4兩,熟乾地黃1兩,白茯苓1兩,人參1兩,當歸1兩,白朮1兩,半夏1兩,白芍藥1兩,五味子1兩,桂1兩,甘草半兩。 主治:冷痢如魚腦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