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牛膝丸

木瓜牛膝丸

MU GUA NIU X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三因》卷三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6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腎經 24%
膀胱經 12%
胃經 10%
心經 9%
脾經 9%
肺經 7%
膽經 2%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木瓜牛膝丸中包含木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活血,舒筋活絡: 木瓜性溫味甘,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活血、舒筋活絡的功效。其所含的番木瓜蛋白酶能分解蛋白質,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痠痛,配合牛膝的活血通絡作用,能有效改善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
  2. 消腫止痛,健脾開胃: 木瓜亦具有消腫止痛、健脾開胃的功效。其含有的木瓜蛋白酶能消炎止痛,並促進消化,有助於改善胃腸功能,增強體質,配合牛膝的消腫止痛作用,能有效緩解因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的疼痛腫脹。

木瓜牛膝丸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主要用於祛風濕、強筋骨,適用於因風濕所致的肢體疼痛、關節不利等症狀。方中包含烏頭,其原因在於烏頭具有強烈的散寒止痛效果。烏頭內含烏頭鹼等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障礙,對寒濕引起的疼痛有顯著療效。然而,烏頭性質猛烈,使用不當易致中毒,故在方中需配伍其他草藥,如甘草以緩和其毒性,確保安全。在木瓜牛膝丸中,烏頭與木瓜、牛膝等藥物相輔相成,既可增強療效,又能相互制約,達到治療風濕痹痛的目的,充分體現了中醫方劑的配伍智慧。

木瓜牛膝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通絡: 川牛膝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祛風止痛的功效。與木瓜、當歸等藥材共同使用,可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經絡阻滯,改善疼痛。
  2. 補益肝腎: 川牛膝能補益肝腎,對於肝腎不足引起的腰膝痠軟、筋骨無力等症狀有改善作用。與牛膝、杜仲等藥材搭配,可增強補腎壯筋功效,提升整體療效。

木瓜牛膝丸中加入萆薢,主要是因為萆薢具有以下兩方面作用,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1. 利水消腫:萆薢性味甘淡平,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與木瓜、牛膝等藥物搭配,可加強利水通淋的效果,對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具有較佳療效。
  2. 舒筋活絡:萆薢同時具有舒筋活絡之效,可緩解肌肉疼痛、關節僵硬等症狀。與方劑中的牛膝、木瓜等藥物配合,可增強活血化瘀、舒筋通絡的作用,對於腰膝痠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木瓜牛膝丸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理氣止痛: 茴香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溫陽散寒、理氣止痛之效。對於寒凝血瘀所致的腰膝冷痛、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與木瓜、牛膝等藥材配合,可加強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的效果。
  2. 促進藥物吸收: 茴香具有行氣消積的作用,可以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藥物成分的吸收和藥效的發揮。因此,加入茴香可以提高藥丸的療效。

木瓜牛膝丸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羌活性溫,味辛,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此方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痺,關節疼痛,皮膚瘙癢等症,羌活可有效緩解疼痛,並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關節腫脹。

2. 協同作用,增強療效:羌活與方中其他藥物,如木瓜、牛膝等,共同發揮疏風通絡、活血化瘀的功效,進一步增強藥效,達到治療風寒濕痺的效果。

木瓜牛膝丸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青皮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消積止痛的功效。木瓜牛膝丸以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為目的,青皮可配合其他藥材,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提升藥效。
  2. 疏肝利膽: 青皮能疏肝理氣,促進膽汁分泌,有利於肝膽氣機的調暢。對於因肝膽氣滯所致的腹痛、脅痛等症狀,青皮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與木瓜、牛膝等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療效。

「木瓜牛膝丸」方中加入「大青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大青鹽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可有效抑制因熱毒蘊結所致的腫痛。木瓜牛膝丸主治筋骨疼痛、腫脹,而大青鹽可輔助清熱解毒,緩解炎症反應,達到消腫止痛之效。
  2. 引藥下行,疏通經絡:大青鹽鹹性入腎,能引藥下行,通利關節,配合木瓜、牛膝等藥物,共同促進氣血運行,疏通經絡,改善筋骨疼痛,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木瓜牛膝丸中加入狗脊,主要是針對其補腎壯腰、強筋骨的功效。

狗脊性溫,味甘,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的功效。木瓜牛膝丸以木瓜、牛膝等藥材為主,主要治療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狀,而狗脊的加入,可加強補腎壯腰的效果,並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促進藥效的發揮。

木瓜牛膝丸中加入巴戟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陽,助陽氣生髮: 巴戟天性溫,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強筋健骨的功效。木瓜牛膝丸以補肝腎、強筋骨為主要功效,而巴戟天的加入,可加強補腎之力,助陽氣生髮,促進藥效。
  2. 利水消腫,改善水腫: 巴戟天還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與牛膝共同改善水腫,促進體內濕氣排出,進一步增強藥效。

綜上,巴戟天的加入,不僅加強了補腎壯陽的作用,更提升了利水消腫的功效,與藥方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木瓜牛膝丸中加入海桐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通經絡,活血化瘀: 海桐皮性寒,味苦,具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功效。與方中木瓜、牛膝等藥物協同作用,可有效改善氣血運行不暢,解除筋骨疼痛,治療跌打損傷、腰膝痠痛等症。

2.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海桐皮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一些伴有熱毒、腫脹的病症,海桐皮的加入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進一步增強方劑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木瓜牛膝丸]主治「寒濕腳氣、冷濕下注」,其症狀表現為下肢沉重無力、腫脹疼痛,或伴隨關節拘急;另可治「婦人血風」,此處「血風」多指婦人因風寒濕邪侵襲經絡,導致氣血凝滯之症,如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此方以大固腎氣、活血壯筋絡為核心,針對下焦寒濕與血脈不通的病機,透過溫陽、祛濕、通絡三者並行改善症狀。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溫陽散寒、化濕通絡

    • 川烏:辛熱大毒,善逐寒濕、通經絡,以酒製減毒增效,專攻寒濕痺痛。
    • 茴香、青鹽:茴香炒用溫腎散寒,青鹽鹹入腎,助引藥下行,強化溫通下焦之力。
    • 木瓜:酸溫化濕舒筋,糯米漿製後減其酸性,鹽蒸增強滲濕之效,尤擅緩解腳氣腫痛。
  2. 補肝腎、強筋骨

    • 牛膝、狗脊、巴戟:牛膝酒浸引藥下行兼活血,狗脊燎毛去燥性,巴戟溫補腎陽,三者協同強健筋骨,針對腳弱無力。
    • 海桐皮、萆薢:海桐皮祛風濕、通絡止痛;萆薢利濕濁,分消下焦濕邪,助筋骨鬆利。
  3. 行氣活血、通調氣機

    • 羌活、青皮:羌活祛風勝濕,上行外散以助下焦濕邪外透;青皮破氣疏肝,防濕阻氣滯。
    • 巴戟、茴香:除溫陽外,亦能調動氣血運行,避免寒濕凝滯經脈。

配伍特點

  • 內外兼治:川烏、木瓜主內化寒濕;海桐皮、羌活外散風邪,形成「溫裡透表」之勢。
  • 動靜結合:青皮、茴香行氣助血活;狗脊、巴戟固腎以守正,避免耗散過度。
  • 標本兼顧:針對「寒濕」之標(散寒祛濕)與「腎虛」之本(溫補下元),符合「急則治標,緩則治本」原則。

現代理解推論
此方可能通過以下途徑發揮作用:

  1. 抗炎鎮痛:川烏之烏頭鹼(適當炮製後)與海桐皮、木瓜協同抑制關節炎症。
  2. 改善微循環:牛膝、羌活擴張下肢血管,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冷痛。
  3. 調節水液代謝:萆薢、木瓜利濕成分可能有助減輕組織水腫,適合下肢慢性水腫者。

全方以「溫通」為主軸,結合祛濕、補益,體現中醫「通則不痛」「腎主骨」之理念,適用於寒濕痺證兼腎陽不足者。

傳統服藥法


木瓜(大者)3-4個(切開蓋,去瓤,先用糯米漿過,鹽焙乾,為末,卻將鹽末入瓜內令滿,仍用蓋針定,蒸3次,爛研作膏),川烏(大者,去皮尖,用無灰酒1升浸,薄切,酒煮乾,研為膏)3兩,牛膝1兩(酒浸),萆薢1兩,茴香1兩(炒),羌活1兩,青皮1兩,青鹽1兩(別研入),狗脊1兩(燎去毛),巴戟1兩,海桐皮1兩。
大固腎氣,活血,壯筋絡。
上為末,入青鹽和勻,將前二膏搜為丸,如硬,再入酒,桿數千下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食前鹽湯或鹽酒任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木瓜牛膝丸具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木瓜牛膝丸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腳氣病

相同名稱方劑


木瓜牛膝丸, 出處:《三因》卷三。 組成:木瓜(大者)3-4個(切開蓋,去瓤,先用糯米漿過,鹽焙乾,爲末,卻將鹽末入瓜內令滿,仍用蓋針定,蒸3次,爛研作膏),川烏(大者,去皮尖,用無灰酒1升浸,薄切,酒煮乾,研爲膏)3兩,牛膝1兩(酒浸),萆薢1兩,茴香1兩(炒),羌活1兩,青皮1兩,青鹽1兩(别研入),狗脊1兩(燎去毛),巴戟1兩,海桐皮1兩。 主治:大固腎氣,活血,壯筋絡。主治:寒濕腳氣,冷濕下注,腳弱無力,或腫急疼痛,兼治婦人血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