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頭煎丸
WU TOU JI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二二一引《博濟》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23
方劑組成解釋
烏頭煎丸中包含烏頭,主要原因如下:
1. 溫經散寒: 烏頭性溫熱,入心、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對於寒性疼痛,如風寒濕痺、寒凝血瘀、胸痹心痛等病症,烏頭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扶陽救逆: 烏頭能溫陽補氣,振奮心陽,對於陽氣虛衰、陽虛外寒所致的症狀,如陽痿、畏寒肢冷、面色蒼白等,烏頭可起到溫陽扶正的作用。
烏頭為劇毒藥物,需嚴格控制劑量,並由專業醫師指導使用。
烏頭煎丸方中加入大青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大青鹽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止痛化瘀之效。烏頭煎丸以烏頭為主,性熱毒烈,易傷陰耗血,而大青鹽可解烏頭之毒,防止其傷陰,並可緩解烏頭所致的疼痛腫脹。
- 引藥入肝,增強療效:大青鹽入肝經,可引導藥物直達肝臟,增強烏頭煎丸的治療效果。烏頭煎丸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筋骨疼痛、半身不遂等病症,而肝臟與筋骨密切相關,大青鹽的加入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烏頭煎丸中加入沉香,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行氣止痛: 烏頭性溫熱,善於溫陽散寒,但易於耗氣傷津。沉香性溫,具有溫陽散寒、行氣止痛之功效,可緩解烏頭的燥烈之性,協調藥性,使藥力溫和,更易於溫陽散寒,行氣止痛。
- 調和氣血,促進藥力: 沉香能行氣活血,調和氣血,能促進烏頭等藥物的運行,使其藥力更易於到達病竈,發揮更好的療效。同時,沉香能引導藥力向下,避免藥性上行,避免燥熱之氣上攻。
烏頭煎丸方中包含補骨脂,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溫陽散寒,補腎壯陽:補骨脂性溫,味辛,入腎經,具有溫腎陽、散寒濕、補氣血的功效。烏頭煎丸以烏頭為主藥,性寒,易傷陽氣,而補骨脂可溫腎陽,與烏頭相配,可緩解烏頭的寒性,避免傷陽。
- 溫經止痛,助烏頭止痺:烏頭煎丸主治風寒濕痺,而補骨脂則具有溫經止痛的作用,可配合烏頭散寒止痺,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烏頭煎丸中加入虎骨,主要是因為虎骨具有祛風濕、強筋骨的作用。
虎骨性溫,味甘,歸肝、腎經。其具有舒筋活絡、散瘀止痛的功效,對於風濕痺痛、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烏頭煎丸本身以烏頭為主藥,具有祛風除濕、止痛散寒之效。加入虎骨可以加強烏頭的溫經散寒、祛風止痛作用,並起到活血化瘀、強筋壯骨的輔助功效,進而提升方劑的治療效果。
烏頭煎丸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相反相成:烏頭性熱,入厥陰經,能祛風寒,止痛,但容易傷陰耗氣。天麻性平,入肝經,能息風止痙,平肝潛陽,可緩解烏頭的燥熱之性,防止其過於傷陰。
- 協同功效:烏頭煎丸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溼痹,麻木疼痛等症。天麻能鎮痙止痛,與烏頭共同作用,可增強止痛效果,並減少烏頭的副作用,使治療更安全有效。
烏頭煎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引藥下行: 烏頭性熱,善於止痛,但易於上行,難以達病竈。川牛膝性寒,能引藥下行,引導烏頭藥力直達病所,提高藥效。
- 活血化瘀: 川牛膝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輔助烏頭治療風寒濕痺、筋骨疼痛等病症。
川牛膝與烏頭相配,一寒一熱,相輔相成,有效提升烏頭煎丸的治療效果。
烏頭煎丸方中加入海桐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制烏頭毒性:烏頭為大毒之藥,海桐皮性寒,可與烏頭相配,起到制其毒性,減輕藥物副作用的作用。海桐皮能清熱解毒,亦能散瘀止痛,可與烏頭一同發揮止痛功效,同時減輕烏頭的毒性。
- 增強藥效:海桐皮可入肝經,具有舒筋活絡、止痛的作用,與烏頭配伍,可加強藥效,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痺、筋骨疼痛等疾病。
烏頭煎丸中加入肉荳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散寒,止嘔安蛔:烏頭煎丸主治寒邪凝滯,脾胃虛寒所致的嘔吐、腹痛、腹瀉等症。肉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止嘔安蛔,與烏頭等藥物相配合,可增強散寒止痛之效。
- 調和藥性:烏頭煎丸中含有烏頭、附子等辛熱之品,容易燥烈傷陰。肉荳蔻入脾胃經,能健脾和胃,緩和烏頭等藥物的燥烈之性,防止其傷及脾胃。
烏頭煎丸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和解脾胃,降逆止嘔: 烏頭性熱,入肺經,易傷脾胃,導致嘔吐。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可以和解脾胃,降逆止嘔,緩解烏頭的毒性,避免其傷及脾胃。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烏頭煎丸常用於治療寒性疼痛,而木香亦有理氣止痛的作用,且能疏肝解鬱,促進氣血流通,進一步增強止痛效果,更好地配合烏頭驅寒止痛。
烏頭煎丸方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烏頭煎丸主治風寒濕痺,肢體疼痛,麻木不仁等症。羌活性溫,辛散,入膀胱經,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可與烏頭相輔相成,共同驅散寒邪,疏通經絡,減輕疼痛。
- 配伍相宜,增效減毒:羌活味辛,性溫,能解烏頭之毒,同時又能增強烏頭散寒止痛之力,使方劑更具療效。烏頭毒性較強,羌活的配伍既能減輕烏頭的毒性,又能發揮其藥效,達到安全有效的效果。
烏頭煎丸中包含巴戟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壯陽: 巴戟天性溫,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強筋健骨的功效,與烏頭相輔相成,增強了方劑溫陽散寒、祛風除溼的作用,更適合於寒溼凝滯所致的腰膝痠軟、肢體麻木等病症。
- 調和藥性: 巴戟天甘溫,可緩和烏頭辛溫的燥烈之性,避免其過度傷陰,使藥性更加平和,更安全有效地發揮療效。
主治功效
烏頭煎丸
組成:
烏頭、大青鹽、沉香、補骨脂、虎骨、天麻、川牛膝、海桐皮、肉荳蔻、木香、羌活、巴戟天。
主治功效:
腰腿無力,走路困難,吃的東西少,筋骨緊繃痠痛。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補骨脂具有補陽、補氣、止瀉和健脾胃等多種傳統代功效。
- 川牛膝具有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功效。
- 沉香性溫、味苦,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等功效。
- 海桐皮具有驅蟲殺蟲、祛風除濕、溫筋活絡、止痛、活血化瘀、化腐生肌、通經絡、散血等功效。
- 虎骨為名貴中藥,具有強筋健骨、舒筋活絡、補腎壯陽、活絡止痛、續筋接骨、安神益智等傳統代功效。
-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 肉荳蔻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瀉、止嘔、下氣消食等功效。
- 天麻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等功效。
-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巴戟天,性溫、味甘、微苦,歸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補氣、散風寒、止咳化痰、降氣、強筋骨等功效。
總結:
烏頭煎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腰腿無力,走路困難,吃的東西少,筋骨緊繃痠痛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黑豆2兩(小者),川烏頭1兩(去皮),青橘皮半兩(去白,同烏頭、黑豆為末,以水1升3合浸一宿,緩火煎成膏子),甘菊花1兩,牛膝半兩,枸杞半兩,川芎半兩,荊芥穗半兩,羌活半兩,地龍(去土)半兩,白蒺藜(去角)半兩,當歸半兩,乾薄荷半兩。
將前青皮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空心茶、酒任下;蜜湯亦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烏頭煎丸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服用本方劑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烏頭煎丸, 出處:《蘇沈良方》卷二。 組成:黑豆2兩(小者),川烏頭1兩(去皮),青橘皮半兩(去白,同烏頭、黑豆爲末,以水1升3合浸1宿,緩火煎成膏子),甘菊花1兩,牛膝半兩,枸杞半兩,川芎半兩,荊芥穗半兩,羌活半兩,地龍(去土)半兩,白蒺藜(去角)半兩,當歸半兩,乾薄荷半兩。 主治:風毒氣攻眼,久成內外障,痛楚,胬肉赤脈。
烏頭煎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二一引《博濟》。 組成:川烏頭1斤(以大豆煮2伏時,以竹刀切作片子,焙乾,去大豆不用,杵爲末,青鹽4兩化用成水,相和淋成片,熬成膏,次入下項藥),沉香1兩半,破故紙1兩,虎骨1兩(醋炙),天麻1兩,牛膝1兩(炙),海桐皮1兩,肉豆蔻4枚(去殼),木香半兩,羌活,巴戟2兩(炒令黃)。 主治:補元臟虛冷,駐顔益氣。主治:腰膝無力,行步難,吃食少,筋骨拘急疼痛。
烏頭煎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六。 組成: 烏頭煎丸(《聖濟總錄》卷一八六。)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六。組成:烏頭半斤(不去皮尖,水浸3兩宿),天麻1兩,巴戟天(去心)半兩,海桐皮(銼)1兩,補骨脂(炒)半兩,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兩半,肉豆蔻(去殼)半兩,茴香子(炒)1兩,萆薢半兩,木香1兩,石斛(去苗)半兩,沉香(銼)1兩,大棗15個(爛煮,去皮及核入膏中)。主治:補壯筋骨。 。 主治:補壯筋骨。
烏頭煎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七。 組成: 烏頭煎丸(《聖濟總錄》卷一八七。)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七。組成:烏頭1斤(大者,刮去黑皮,銼作小片子,用雪水3升浸1宿,入鹽6兩,同煮乾,炒令黃),牛膝3兩(酒浸1宿,切,焙),肉蓯蓉(細切,用法酒1升浸1宿,焙令乾)4兩,巴戟天(去心)1兩,大棗半斤(湯浸,去皮核,焙),桃仁(浸,去皮尖,麸炒熟)5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斤,蜀椒(去目并閉口,炒出汗)2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3兩。主治:壯筋骨,明耳目,補虛爽神益氣。 。 主治:壯筋骨,明耳目,補虛爽神益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