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應輕腳丸

奇應輕腳丸

QI YING QING JIA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4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腎經 23%
膀胱經 12%
脾經 11%
心經 9%
肺經 8%
胃經 6%
大腸經 2%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奇應輕腳丸中包含木瓜,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功效:

  1. 舒筋活絡:木瓜性溫,味甘,入肝經,具有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風寒濕邪入侵導致的肢體疼痛、麻木、腫脹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健脾消食:木瓜亦具健脾消食之效,可幫助消化吸收,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有利於增強體質,促進病患康復。

因此,奇應輕腳丸中加入木瓜,旨在透過其舒筋活絡、健脾消食之效,達到治療足部風寒濕邪、疼痛腫脹等症狀的目的。

奇應輕腳丸中包含肉蓯蓉,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1. 補腎壯陽,益精填髓:肉蓯蓉性溫,味甘,入腎經,能溫補腎陽,填精益髓,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乏力疲憊、陽痿早泄等症狀,有助於增強體質,提高運動能力。
  2. 潤腸通便,利水消腫:肉蓯蓉含有豐富的黏液質,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緩解因腎虛引起的便祕,同時其利水消腫的功效也能改善因腎虛引起的浮腫。

因此,肉蓯蓉的加入,可有效改善腎虛導致的腿腳乏力、酸軟、腫脹等症狀,與奇應輕腳丸的功效相輔相成,增強其療效。

奇應輕腳丸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痛: 防風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輕腳丸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足部疼痛、麻木、腫脹等症狀。防風能夠有效驅散寒邪,緩解疼痛,改善足部血液循環。
  2. 疏散風邪: 防風能夠疏散表邪,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足部疼痛,防風可以幫助將風邪從體內驅散,避免風邪深入經絡,加重病情。

總而言之,防風在奇應輕腳丸中的作用,是通過祛風止痛、疏散風邪來改善足部疼痛、麻木等症狀,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奇應輕腳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通絡: 川牛膝性溫,味苦,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祛風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血瘀阻、經絡不通而引起的腳部疼痛、麻木、腫脹等症狀,川牛膝能有效改善。
  2. 利水消腫: 川牛膝亦具利水消腫之效,可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排出積聚於體內的水分,有助於減輕腳部水腫。

因此,奇應輕腳丸中加入川牛膝,可協同其他藥材,發揮活血通絡、利水消腫的功效,有效改善腳部不適。

奇應輕腳丸中包含狗脊,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腎壯腰,強筋健骨: 狗脊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壯腰、強筋健骨的功效。奇應輕腳丸主要用於治療腰膝酸軟、足膝無力、筋骨疼痛等症狀,而狗脊正是針對這些症狀的關鍵藥材。
  2. 活血通絡,消腫止痛: 狗脊亦有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作用。對於因風寒濕邪入侵導致的痺痛麻木,狗脊能起到疏通經絡、散寒除濕的作用,進而緩解疼痛。

因此,奇應輕腳丸中加入狗脊,可謂是藥材之選,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狀,起到補腎壯腰、強筋健骨、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效果。

奇應輕腳丸中包含萆薢,主要原因如下:

  1. 利水消腫:萆薢味甘淡,性平,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功效,能有效改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對於因濕熱阻滯導致的腳腫、腳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祛風除濕:萆薢亦具祛風除濕之效,可有效改善風濕痹痛、筋骨痠痛等症狀,對於因風寒濕邪侵襲導致的腳部疼痛、麻木等症狀有治療作用。

奇應輕腳丸中加入萆薢,可發揮其利水消腫、祛風除濕之效,有效治療因濕熱、風寒濕邪侵襲導致的腳部疾病,符合其方劑治療目的。

奇應輕腳丸中加入大青鹽,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大青鹽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腳部疾患往往伴有熱毒、炎症,大青鹽可有效清除熱毒,消退炎症,緩解疼痛。
  2. 消腫止痛: 大青鹽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利水消腫,同時其鹹味入腎經,可通經絡、止疼痛。對於因熱毒、濕邪引起的腳部腫脹、疼痛,大青鹽具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大青鹽的加入,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是奇應輕腳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奇應輕腳丸中包含海桐皮,主要原因在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海桐皮味苦性寒,具有涼血止血的特性,對於因熱毒瘀阻所引起的腳部腫痛、紅腫熱痛等症狀,能有效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緩解疼痛。此外,海桐皮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不暢所造成的腫脹和疼痛。因此,海桐皮作為奇應輕腳丸的組成成分,能有效治療腳部腫痛等症狀,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奇應輕腳丸中含有烏頭,主要源於其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

烏頭性溫,入足太陽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邪侵襲導致的腳部疼痛、麻木、腫脹等症狀,烏頭能夠有效地溫經散寒、消腫止痛。

然而,烏頭毒性較強,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服用或超量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奇應輕腳丸」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緩風濕痹」,即風寒濕邪侵襲經絡、關節,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出現以下症狀:

  1. 腳膝頑弱:下肢無力、關節僵硬,活動不利。
  2. 腰腿疼痛:風濕阻滯經脈,氣血不通則痛。
  3. 足脛腫滿:濕邪下注,水濕停聚於下肢。
  4. 麻木不仁:氣血不暢,肌膚失養。
  5. 生瘡不已:濕熱鬱久化毒,發為瘡瘍。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主攻病機)

  • 宣木瓜:味酸溫,主祛濕舒筋,善治風濕痹痛、腳氣水腫。蒸製後增強溫通之力,配合艾葉(蒸製時加入)溫經散寒,共奏祛風濕、活絡之效。
  • 川烏頭:大辛大熱,為祛風濕、散寒止痛要藥,尤其擅長治療頑固性寒濕痹痛。其生用毒性較強,但酒煮後可減毒,並增強溫通經絡之力。

2. 臣藥(輔助君藥,協同增效)

  • 肉蓯蓉:補腎陽、益精血,強筋骨,針對腰膝痿弱。
  • 牛膝:補肝腎、強筋骨,引藥下行,專治下肢痹痛。
  • 金毛狗脊:補肝腎、祛風濕,主治腰背強痛、足膝軟弱。
  • 海桐皮:祛風濕、通絡止痛,善治下肢關節腫痛。

3. 佐藥(兼顧次要病機)

  • 防風:祛風勝濕,解表止痛,協助川烏頭散外風。
  • 川萆薢:利濕濁、舒筋絡,針對濕邪下注之腫滿。
  • 青鹽:鹹寒入腎,既能引藥入下焦,又能防止溫燥藥過度傷陰。

4. 使藥(調和藥性)

  • 艾葉(蒸木瓜時加入):溫經散寒,加強祛濕通絡之效。
  • 酒或鹽湯送服:酒助藥力上行下達,鹽湯引藥入腎,增強針對下肢病變的療效。

整體治療原理

  1. 祛風散寒:川烏頭、防風、海桐皮為主,驅逐外侵風寒濕邪。
  2. 除濕通絡:宣木瓜、萆薢、牛膝、狗脊配合,利濕消腫,舒筋活絡。
  3. 補腎強骨:肉蓯蓉、牛膝、狗脊補益肝腎,標本兼治,改善腰腳無力。
  4. 溫通止痛:烏頭、艾葉溫經散寒,針對頑固性痹痛。

此方攻補兼施,既祛邪又固本,尤其側重下肢風濕痹證的治療,符合「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理念。

傳統服藥法


宣木瓜1個(用竹刀切開,頂作蓋,剜去瓤,入熟艾實之,甑上蒸熟,薄切,焙乾),肉蓯蓉(酒浸1宿,去土)1兩,防風(去叉頭蘆)1兩,牛膝(酒浸1宿)1兩,金毛狗脊(去毛)1兩,川萆薢1兩,青鹽(別研)1兩,海桐皮1兩,川烏頭4兩(生用,去皮臍)。
上為細末,將烏頭本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15丸,空心溫酒或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麻痺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奇應輕腳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八。 組成:宣木瓜1個(用竹刀切開,頂作蓋,剜去瓤,入熟艾實之,甑上蒸熟,薄切,焙乾),肉蓯蓉(酒浸1宿,去土)1兩,防風(去叉頭蘆)1兩,牛膝(酒浸1宿)1兩,金毛狗脊(去毛)1兩,川萆薢1兩,青鹽(别研)1兩,海桐皮1兩,川烏頭4兩(生用,去皮臍)。 主治:緩風濕痹,腳膝頑弱,腰腿疼痛,足脛腫滿,或麻木不仁,或生瘡不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