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烏金煎丸方中加入羌活,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羌活味辛性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烏金煎丸主治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皮膚瘙癢等症,羌活能有效散寒止痛,並可解除風寒濕邪對經絡的阻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止癢的效果。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羌活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獨活、防風等,共同起到疏散風寒、通絡止痛的作用。其辛散之性,可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經絡,增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
烏金煎丸方劑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除濕: 獨活味辛性溫,具有祛風除濕、通經活絡之效。方中以獨活配伍其他藥物,如羌活、防風等,共同發揮祛風除濕的作用,以治療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痺證,如肢體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
- 通絡止痛: 獨活善於通經活絡,可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方中配伍當歸、川芎等活血化瘀藥,共同發揮通絡止痛的作用,以改善痺證的疼痛症狀。
烏金煎丸方中使用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通絡,消腫止痛: 川牛膝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其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障礙,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烏金煎丸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川牛膝的加入有助於促進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 引藥下行,治療腰膝疼痛: 川牛膝入腎經,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能將藥力引導至腰膝部位,針對腰膝疼痛、筋骨痠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烏金煎丸常用於治療腰膝疼痛、筋骨痠軟等病症,川牛膝的加入可以增強藥物療效,改善患者的臨牀症狀。
烏金煎丸中包含附子,主要因其溫陽散寒之效。附子性溫,味辛,入心、腎、脾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補心腎、散寒止痛的功效。
方劑中若出現寒凝血瘀、陽氣虛衰、面色蒼白、四肢厥冷等症狀,則需藉由附子溫陽散寒,以改善體質,達到溫補陽氣、改善血行、緩解疼痛等效果。
烏金煎丸方中加入白蒺藜,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白蒺藜味苦辛,性微溫,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之效。對於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明目,散風熱:白蒺藜亦有明目散風熱之功效,可治療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
因此,烏金煎丸中加入白蒺藜,不僅可以幫助疏肝解鬱,改善肝氣鬱結所致的疼痛,還能明目散風熱,改善肝火上炎所致的目疾,起到整體調和的作用。
烏金煎丸中包含川芎,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脾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烏金煎丸主治血瘀經閉、月經不調、痛經等症,川芎可幫助活血化瘀,改善經血運行不暢,緩解疼痛。
- 疏通經絡: 川芎能通經活絡,疏通血脈,促進氣血循環,有助於改善因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的各種病症。烏金煎丸中加入川芎,可加強其活血化瘀、止痛功效,促進藥效的發揮。
烏金煎丸方中加入牛蒡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牛蒡子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乳癰腫痛等症。烏金煎丸主治熱毒蘊結,瘰癧痰核,故用牛蒡子清熱解毒,消散結塊。
- 疏風散寒,通利竅竅:牛蒡子亦可疏散風邪,通利竅竅。對於因風寒阻滯所致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也具有一定療效。烏金煎丸中加入牛蒡子,可輔助疏散風寒,通利鼻竅,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烏金煎丸中加入海桐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海桐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方中加入海桐皮,可輔助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熱涼血、解毒止血的目的,適用於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
- 抗菌消炎: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海桐皮含有抗菌消炎的成分,可以抑制細菌生長,促進傷口癒合。因此,在烏金煎丸中加入海桐皮,也能起到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有助於改善病患的感染情況。
烏金煎丸方劑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散寒,止痛止癢: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烏金煎丸主要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痺痛、麻木、瘙癢等症狀,而防風的祛風散寒作用,可有效驅散寒邪,緩解痺痛、麻木等症狀。
- 疏通經絡,活血化瘀:防風能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成分更好地到達病竈部位,發揮療效。烏金煎丸中其他藥物也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與防風配合,能更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痺痛、麻木等症狀。
主治功效
烏金煎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太平聖惠方》的記載,烏金煎丸主治「柔風,四肢緩弱,及言語謇澀」。
治療原理分析:
從方劑組成來看,烏金煎丸主要由以下幾類藥物組成:
- 祛風散寒類: 羌活、獨活、防風。這三味藥均能祛風散寒,疏通經絡,是治療風邪痹阻的主力藥物。羌活、獨活更兼有止痛之效,可緩解肢體疼痛。
- 溫經通陽類: 附子。附子大辛大熱,溫經散寒,回陽救逆,用於陽氣不足,經絡受阻的病症。在此方中,附子可以增強祛風散寒藥物的效力,溫通經脈。
- 活血行氣類: 川芎。川芎活血行氣,調經止痛,可協助祛風藥物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
- 補益肝腎類: 川牛膝。川牛膝補肝腎,強腰膝。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虧虛則筋骨無力,肢體緩弱。川牛膝可補益肝腎,強壯筋骨,有助於改善肢體無力的症狀。
- 平肝明目類: 白蒺藜。白蒺藜平肝疏風,明目去翳,可用於治療肝風上擾所致的頭暈目眩等症狀。
- 疏散風熱類: 牛蒡子。牛蒡子疏散風熱,利咽消腫。此處使用牛蒡子,可能是為了制約附子的燥熱之性,防止上火。
- 燥溼收斂類: 海桐皮。海桐皮燥溼殺蟲,收斂瘡口,在此方中可能起到輔助作用。
綜合以上藥物的作用,烏金煎丸通過祛風散寒、溫經通陽、活血行氣、補益肝腎等多重作用,達到疏通經絡、強壯筋骨、改善氣血運行的目的,從而治療「柔風」所致的「四肢緩弱,及言語謇澀」。
總結:
烏金煎丸以祛風散寒為主,兼顧溫陽、活血、補益肝腎,針對柔風所致的經絡痹阻、氣血運行不暢、肝腎不足等病機,從而達到治療四肢緩弱、言語謇澀的效果。
傳統服藥法
羌活1兩,獨活1兩,牛膝(去苗)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白蒺藜(微炒,去刺)1兩,芎藭1兩,牛蒡子1兩,海桐皮(銼)1兩,防風(去蘆頭)1兩。
上為末,用黑豆7升,淨淘,以水3鬥,煎取汁2升,去豆,入前藥末一半相和,卻入銀鍋內,以文火煎成膏,又入余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以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祛風通絡、舒筋活血、散寒除濕的功效,但孕婦、哺乳期婦女、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烏金煎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二。 組成:羌活1兩,獨活1兩,牛膝(去苗)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白蒺藜(微炒,去刺)1兩,川芎1兩,牛蒡子1兩,海桐皮(銼)1兩,防風(去蘆頭)1兩。 主治:柔風,四肢緩弱,及言語謇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