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桐皮煎

HAI TONG PI JI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0%
脾經 18%
心經 13%
肝經 13%
胃經 11%
肺經 6%
膀胱經 4%
小腸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腎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膀胱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海桐皮煎」以「海桐皮」為主要藥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海桐皮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它能有效治療各種熱毒所致的疾病,例如皮膚瘡瘍、濕疹、毒蛇咬傷等,並能止血止痛,對於外傷出血、內出血等都有顯著效果。
  • 海桐皮性涼,味苦,歸肝、心經。 其藥性與其他藥材相配,能發揮協同作用,提高治療效果。例如,對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瘡瘍,海桐皮可以配合金銀花、連翹等藥材,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總而言之,「海桐皮煎」以「海桐皮」為主要藥材,是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以及與其他藥材的配伍協同作用,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海桐皮煎方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助海桐皮行氣止痛: 海桐皮性寒,擅長清熱止痛,但對於寒凝氣滯之痛,單用海桐皮效果有限。肉桂溫陽散寒,能助海桐皮溫經散寒,促進氣血運行,從而加強止痛效果。
  2. 補腎助陽,增強藥效: 海桐皮煎常用於治療腰膝疼痛、風寒濕痹等症,而肉桂性溫,入腎經,能溫補腎陽,促進腎氣充盈,進而增強海桐皮祛風散寒、舒筋活絡之效,使療效更加顯著。

海桐皮煎方中加入附子,乃取其回陽救逆之效。海桐皮性寒,善於清熱解毒,但其寒性較烈,易傷陽氣,故需佐以附子溫陽補氣,以中和寒性,避免寒涼過度,損傷正氣。附子味辛甘,性熱,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腎壯陽之效,可溫補脾腎,助陽氣升發,平衡海桐皮的寒性,確保藥效發揮同時,避免寒邪傷正

海桐皮煎方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引藥下行: 海桐皮性寒,善於清熱解毒,但其藥性偏於上焦,難以直達下焦。川牛膝性溫,入肝腎經,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可助海桐皮藥力直達病竈,發揮其清熱解毒之效。
  2. 活血通絡: 川牛膝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之功效,可配合海桐皮疏散風熱、消腫止痛,共同治療因風熱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各種病症,如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

海桐皮煎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1. 調和藥性: 海桐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甘草性甘,味平,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加入甘草,可減輕海桐皮的寒性,使其藥性更為平和,避免寒涼之性傷及脾胃。
  2. 增強療效: 甘草與海桐皮配伍,可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甘草能使藥物更容易進入病竈,同時還可提高海桐皮的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海桐皮煎方中加入大黃,主要是考慮其瀉熱通便之效。

海桐皮性寒,味苦,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常用於治療熱毒瘡瘍、血熱妄行等病症。而大黃性寒,味苦,善清熱瀉火、通腑泄熱,可輔助海桐皮清熱解毒,並促進腸道蠕動,排泄體內毒素,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例如,在治療熱毒瘡瘍時,海桐皮可清熱解毒,而大黃可通腑泄熱,使熱毒得以排出,加速瘡瘍的消退。

海桐皮煎方劑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協同作用:海桐皮性寒,善於清熱解毒,但其止痛功效較弱。羌活性溫,能祛風散寒,並具有較強的止痛作用。二者配伍,寒溫相濟,既能清熱解毒,又能祛風止痛,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2. 針對病症:海桐皮煎主要用於治療熱毒瘡瘍、濕疹等疾病。羌活可疏散風邪,兼具止痛作用,可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疼痛和瘙癢。二者合用,能有效治療熱毒引起的皮膚病。

海桐皮煎方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海桐皮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而獨活則擅長祛風除濕、通痺止痛。兩者結合,可有效增強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療效,對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病症具有更佳的治療效果。
  2. 協調藥性,避免副作用:海桐皮性寒,獨活性溫,兩者搭配使用可有效協調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強烈,減輕對腸胃的刺激,提升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主治功效


海桐皮煎

組成:

  • 海桐皮:驅蟲殺蟲、祛風除濕、溫筋活血、止痛、活血化瘀、化腐生肌、通經絡、散血。
  •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 川牛膝: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 獨活: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

主治功效:

  • 婦人血風走註:婦女月經不調,導致血氣上逆,引起頭痛、眩暈、失眠、心悸等症狀。
  • 皮膚瘙癢或癮疹丹起:皮膚瘙癢、紅疹、丘疹或水泡等症狀。
  • 筋脈肌肉疼痛:筋脈和肌肉疼痛、酸脹、麻木等症狀。

藥理作用:

  • 海桐皮煎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止痛、活絡止痛等功效。
  • 海桐皮煎中的海桐皮具有驅蟲殺蟲、祛風除濕、溫筋活血、止痛、活血化瘀、化腐生肌、通經絡、散血等功效。
  • 海桐皮煎中的肉桂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 海桐皮煎中的附子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 海桐皮煎中的川牛膝具有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
  • 海桐皮煎中的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海桐皮煎中的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海桐皮煎中的羌活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 海桐皮煎中的獨活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

用法用量:

口服,每日1劑,水煎服。

禁忌: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年老體弱者禁用。

注意事項:

  • 本品不宜長期服用。
  • 服用本品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 服用本品期間應避免飲酒。
  • 服用本品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
  • 服用本品期間應定期複診,以便醫生監測病情。

總結:

海桐皮煎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止痛、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婦人血風走註、皮膚瘙癢或癮疹丹起、筋脈肌肉疼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海桐皮(酒浸半日,多)1兩,桂(去粗皮)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牛膝(酒浸,切,焙)2兩,甘草(炙)1兩,大黃(銼,炒)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獨活(去蘆頭)半兩。
上為末。
每次3兩,先用黑豆1盞,生薑半兩切碎,水5升,同煎至3升,絞去滓,入前藥末,煎如稀餳,以瓷盒盛。每服1匙頭,煎當歸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功效,孕婦慎用。
  • 本方具有瀉火通便的功效,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麻痺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麻疹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皮膚搔癢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海桐皮煎, 出處:《永樂大典》卷一三八八○引《大方》。 組成:烏頭(生)4兩,海桐皮4兩,牛膝4兩,骨碎補4兩,虎骨(煅)4兩,當歸4兩,木鱉子2兩,白膠香(别研)2兩,乳香(别研)2兩,自然銅1兩,沒藥(别研)1兩。 主治:男子風寒濕痹,氣血凝滯,筋骨疼痛,手足麻木。

海桐皮煎,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 組成:海桐皮(酒浸半日,炙)1兩,桂(去粗皮)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牛膝(酒浸,切,焙)2兩,甘草(炙)1兩,大黃(銼,炒)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獨活(去蘆頭)半兩。 主治:婦人血風走註,皮膚瘙癢或癮疹丹起,筋脈肌肉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