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趁痛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其活血止痛的功效。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其活血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有助於緩解疼痛;同時,當歸還可舒筋活絡,對於因氣血瘀滯導致的疼痛有較好療效。
因此,在「趁痛散」中加入當歸,可以增強方劑活血止痛的效果,有助於快速緩解疼痛症狀。
趁痛散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止痛消腫: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脾、腎經。其溫陽散寒之效,可驅散寒邪,緩解疼痛,尤其適用於寒性疼痛,如風寒濕痹、寒凝血瘀等。
- 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 肉桂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加速炎症消散,進而緩解疼痛。
總而言之,肉桂在趁痛散中發揮溫經散寒、止痛消腫、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寒性疼痛和瘀血阻滯引起的病症。
趁痛散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燥濕止痛: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痛的作用。對於因脾胃虛弱、濕氣困阻所致的疼痛,白朮能健脾燥濕,使脾胃運化正常,從而緩解疼痛。
- 配合其他藥物: 趁痛散中其他藥物,如川芎、芍藥等,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功效。白朮能與這些藥物協同作用,增強止痛效果,並保護脾胃,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損傷。
「趁痛散」方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通絡,消腫止痛: 川牛膝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消腫止痛之效。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關節疼痛、筋骨痠痛等症狀,能有效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
- 引藥下行: 川牛膝具有引藥下行之效,可將藥力引導至病竈部位,加強治療效果。對於一些下焦疼痛、濕熱下注的病症,川牛膝的加入能使藥力更有效地作用於病變部位,提高療效。
趁痛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緩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藥性、減輕毒性作用。許多藥材性味偏寒涼或溫燥,加入甘草可以緩和其藥性,避免過於刺激腸胃,使藥物更易被人體吸收。
- 增強療效: 甘草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止痛、解毒、抗炎等功效,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以增強其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趁痛散中加入甘草,不僅能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還能提高藥物的療效,使治療效果更佳。
趁痛散方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扶正: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託毒生肌等功效。趁痛散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黃耆可補益氣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利於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 提升機體抵抗力: 黃耆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抵抗外邪侵襲,防止傷口感染。跌打損傷後,機體抵抗力下降,易受感染,黃耆的加入有助於提升免疫力,加速傷口癒合。
「趁痛散」方劑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止痛: 獨活性溫,入肝經,具有行氣活血、祛風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獨活,可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經絡痺阻,達到止痛的效果。
2. 驅風散寒: 獨活擅長驅散風寒濕邪,對於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例如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方劑中加入獨活,可協同其他藥物,達到驅風散寒、止痛的效果。
趁痛散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其 祛風散寒、止痛 的功效。
羌活性溫,味辛,入肝、膀胱經,具有 疏風解表、散寒止痛 的作用。其藥性可 驅散外邪,溫通經絡,對於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疼痛,例如 頭痛、身痛、關節痛 等,具有良好的療效。
此外,羌活還具有 升散止痛 的功效,可 改善氣血循環,解除痺痛,因此在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方面,羌活是重要的藥材之一。
趁痛散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其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
生薑性溫,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咳、解表發汗、活血化瘀等作用。在趁痛散中,生薑與其他藥材配伍,能溫暖經絡,驅散寒邪,緩解疼痛,特別適用於因寒邪入侵、氣血瘀滯所引起的疼痛。此外,生薑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供血,有助於消腫止痛。
「趁痛散」方劑中包含桑寄生,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 祛風止痛:桑寄生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疼痛之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腰腿痠痛等症狀,桑寄生能有效緩解。
- 補肝腎,強筋骨:桑寄生可補肝腎精血,壯筋骨,對於肝腎不足、筋骨失養引起的腰膝酸軟、肢體麻木等症狀,桑寄生亦有改善作用。
因此,桑寄生在「趁痛散」方劑中,可發揮其祛風止痛、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用於治療風濕痺痛、腰腿痠痛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發揮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趁痛散 」,主要成分是:當歸,肉桂,白朮,川牛膝,甘草,黃耆,獨活,羌活,生薑,桑寄生, 主治功效是:產後血滯,筋脈拘攣,腰背強直,遍身疼痛。
- 當歸: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肉桂: 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 白朮: 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川牛膝: 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
- 甘草: 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黃耆: 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獨活: 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
- 羌活: 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 生薑: 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
- 桑寄生: 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止咳化痰,強筋骨,通經絡,補益肝腎,安胎,補腎。
總結:中藥方劑「趁痛散 」主要成分是當歸、肉桂、白朮、川牛膝、甘草、黃耆、獨活、羌活、生薑、桑寄生,主要治療產後血瘀,筋脈拘攣,腰背強直,遍身疼痛。該方劑具有補氣活血、調經止痛、散寒止痛、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產後血滯、筋脈拘攣、腰背強直、遍身疼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蓬莪朮(炮)1兩,桂心1兩,檳榔半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細辛(去苗)半兩,芫花(炒,別為末)1錢。
上除芫花外,共為細末。
每服3大錢,水1盞,煎至7分,去滓,調芫花末1字,食前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功效,可用於産後血滯、筋脈拘攣、腰背強直、遍身疼痛等症狀。但孕婦、哺乳期婦女、月經期間及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趁痛散, 出處:《丹溪心法》卷四。 組成:乳香、沒藥、桃仁、紅花、當歸、地龍(酒炒)、牛膝(酒浸)、羌活、甘草、五靈脂(酒淘)、香附(童便浸。或加酒芩、炒酒柏)。 主治:痛風走註,筋骨疼痛。
趁痛散, 出處:《便覽》卷四。 組成:當歸半兩,官桂半兩,白朮半兩,牛膝半兩,甘草(炙)3錢,黃耆半兩,獨活半兩,羌活半兩,生薑半兩,桑寄生(或續斷)半兩。 主治:産後血滯,筋脈拘攣,腰背強直,遍身疼痛。
趁痛散, 出處:《景岳全書》卷六十一引《良方》。 組成:牛膝(酒炒)1兩,甘草(炒)1兩,薤白1兩,當歸半兩,白朮(炒)半兩,黃耆(炒)半兩,桂心半兩,獨活(加蘆)半兩。 主治:産後骨節疼痛,發熱頭重,四肢不舉。
趁痛散, 出處:《産育保慶集》。 組成:牛膝半兩,當歸半兩,桂(去皮)半兩,白朮半兩,黃耆半兩,獨活半兩,生薑半兩,薤白1分,甘草(炙)1分。 主治:産後氣血虛弱,瘀血阻滯,筋脈失養,腰背拘急,頭身疼痛,脈虛弦而澀者。
趁痛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一引《德生堂方》。 組成:草烏(炮,搗碎,别炒)1兩半,白芷1兩半,川芎1兩半,炒當歸2兩,炒烏藥5兩,乳香半兩,紫金皮(大塊,童便浸3-5日)半斤,沒藥半兩,南星半斤。 主治:男女跌傷,疼痛不可忍者。
趁痛散, 出處:《全生指迷方》卷二。 組成:蓬莪朮(炮)1兩,桂心1兩,檳榔半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細辛(去苗)半兩,芫花(炒,别爲末)1錢。 主治:氣搏作痛,肌肉之間如錐刀所刺,胸膈痞悶。神氣不守正位,爲七情所忤,氣聚痰結,胸腹堅牢痞塊,心腹絞痛,時發時止,發則欲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