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寄生的傳統功效
1. 祛風除濕
桑寄生,其祛風除濕功效歷代醫家皆有論述。多部古代醫籍均記載其療效,其機理可從以下角度分析:
《神農本草經》、《本草經疏》等典籍記載桑寄生能益血、養血,並能「核濕」,這暗示了其祛風除濕的機制可能與血液循環密切相關。風濕痹痛,古人認為多由風寒濕邪侵襲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所致。桑寄生能益血,則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濕邪排出,從而緩解痹痛。 《本經逢原》更直接指出桑寄生「性專祛風逐濕,通調血脈」,此觀點精闢地概括了其祛風除濕的藥理作用。
《湖南藥物志》記載桑寄生能治肝風昏眩、四肢麻木痠痛,這也與風濕痹痛的症狀相符。風邪上擾則頭暈目眩,濕邪阻滯經絡則四肢麻木痠痛,桑寄生能同時兼顧,顯示其祛風除濕的廣泛應用。
《本草蒙筌》中提到「凡風濕作痛之症,古方每用獨活寄生湯煎調」,說明桑寄生常與其他藥物配伍治療風濕病。單獨使用桑寄生,其祛風除濕功效可能較為溫和,更適宜於輕症或作為輔助治療。 《滇南本草》則進一步指出,不同寄主植物上的桑寄生,其功效亦有所側重,生於桑樹上的桑寄生更善於治療筋骨疼痛,體現了藥材來源對療效的影響。
總之,歷代醫籍對桑寄生祛風除濕功效的記載,從不同角度佐證了其臨牀應用價值。其作用機理可能與益血活血、通絡祛濕相關,但其療效與劑型、用法、以及藥材來源等因素密切相關。
- 《廣西藥植名錄》:「《廣西藥植名錄》:除風濕,消腫,清熱,祛痰,順氣,止咳。治痢疾,瘡疥,吐血,子宮脫垂。【臨床應用】」
- 《本草蒙筌》:「凡風濕作痛之症,古方每用獨活寄生湯煎調。川續斷與桑寄生氣味略異,主治頗同,不得寄生,即加續斷。 」
- 《本草蒙筌》:「散瘡瘍,追風濕,卻背強腰痛。 」
2. 強筋骨
桑寄生,自古以來就被視為強筋骨的良藥,其功效在眾多古代醫籍中均有記載。從多個角度分析,桑寄生強筋骨的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桑寄生具有明顯的補血益血功效。《神農本草經》、《神農本草經疏》、《本草蒙筌》、《日華子諸家本草》、《本草求真》等多部典籍均提及桑寄生能益血、補血,並由此改善多種因血虛引起的症狀,例如腰痛、小兒背強(現代醫學理解為兒童脊柱疾病)、肌膚不充等。《本草求真》更明確指出,腎主骨,發主血,桑寄生補腎補血,則筋骨有力,頭髮烏黑強韌,反映出其強筋骨的機制與血液循環密切相關。
其次,桑寄生具有祛風濕的作用。《本草蒙筌》、《廣西藥植名錄》、《本經逢原》、《滇南本草》等書都記載了桑寄生能祛風濕,而風濕痹痛往往導致筋骨疼痛、活動受限。《本草蒙筌》更將其與獨活寄生湯並列,說明其在治療風濕性筋骨疼痛方面的應用歷史悠久,效果顯著。
此外,部分醫籍也從其他角度闡述了桑寄生強筋骨的功效。《日華子諸家本草》提到桑寄生「助筋骨,益血脈」,《本草再新》則說其「利骨節」。這些記載,從不同側面印證了桑寄生具有增強筋骨、改善骨骼關節功能的作用。 《滇南本草》則根據桑寄生生長於不同樹種(槐樹、桑樹、花椒樹)而有不同功效的描述,也間接反映了其藥性與強健筋骨的關聯。總體而言,桑寄生強筋骨的功效,是其補血益血、祛風除濕等多種作用綜合體現的結果。
3. 通經絡
桑寄生,自古以來即被視為具有通經絡功效的重要中藥單方。其功效的體現,可以從多部古代醫籍中找到佐證。
《神農本草經》記載桑寄生「主腰痛,小兒背強」,《本經逢原》則進一步闡述:「寄生得桑之餘氣而生,性專祛風逐濕,通調血脈」。這說明桑寄生通過祛風除濕,疏通經絡,來緩解因經絡不通而引起的腰痛、背強等症狀。 腰痛與背強往往與經絡不通、氣血瘀滯有關,桑寄生正是藉由其通調血脈的特性,改善經絡運行,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本草蒙筌》提及「凡風濕作痛之症,古方每用獨活寄生湯煎調」,指出桑寄生常與其他藥物配伍治療風濕痹痛,此種痹痛同樣與經絡不通密切相關,獨活寄生湯的運用更能體現桑寄生在疏通經絡方面的作用。 此外,《生草藥性備要》記載桑寄生「舒筋活絡」,進一步肯定了其在改善經絡功能上的功效。
《神農本草經疏》更深入地解釋了桑寄生功效的機理:「兼能核濕,故亦療痹」。這說明桑寄生不僅能通調血脈,還能去除體內濕邪,而濕邪阻滯經絡也是導致經絡不通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桑寄生能從多個方面改善經絡的運行狀態,達到通經活絡的目的。
綜上所述,古籍中關於桑寄生通經絡功效的記載,從單獨使用到配伍應用,從病症表現到作用機理,都提供了豐富的證據。 其通經絡的功效,主要體現在祛風除濕、通調血脈、舒筋活絡等方面,為後世中醫臨牀應用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4. 補益肝腎
桑寄生,自古以來即被視為補益肝腎的良藥,其功效在多部古代醫籍中均有記載。其補益肝腎的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從《神農本草經》、《本草經疏》等典籍中,可以看出桑寄生具有明顯的補血功效。 《神農本草經》記載其「主腰痛,小兒背強,癰腫,安胎,充肌膚,堅發、齒,長鬚眉」,而《本草經疏》則更進一步闡述,腰痛、小兒背強等症狀皆因血不足,癰腫則因營氣熱,肌膚不充則因血虛,這些都與血虛有著密切關係。桑寄生能益血,因此能有效改善這些症狀。 《本草求真》更直接指出桑寄生「號為補腎補血要劑」,因為腎主骨,發主血,補腎則筋骨有力,補血則頭髮烏黑亮澤。
其次,桑寄生兼具祛風除濕的功效。《本草蒙筌》提到用桑寄生治療風濕作痛,與川續斷功效相近;《本經逢原》則指出桑寄生「性專祛風逐濕,通調血脈」。肝腎虧虛常伴隨著風濕痹痛,桑寄生能祛除風濕,則能有效緩解肝腎虧虛引起的相關症狀。 《生草藥性備要》也提到其「追風」,進一步佐證其祛風功效。
此外,《醫林纂要》記載桑寄生「堅腎瀉火」,說明其不僅能補益腎氣,還能清泄腎火,這對於肝腎陰虛,或肝腎陰虛夾雜虛火者尤為重要。 《本草再新》中「補氣溫中,治陰虛,壯陽道」的記載,也從側面反映出桑寄生對腎陽的溫補作用。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桑寄生的補益肝腎功效,從補血、祛風除濕、溫補腎陽等多個角度進行了論述,體現了其多方面的作用機制,使其成為治療肝腎虧虛相關疾病的重要藥物。 不同醫籍側重不同方面,共同構成了對桑寄生功效的全面認識。
5. 補腎
桑寄生,自古以來即被視為重要的藥材,其補腎功效在多部古代醫籍中皆有記載,並非單純指腎臟器官,而是涵蓋了腎的生理功能,如骨骼、頭髮、血液等。
《神農本草經》記載桑寄生「主腰痛,小兒背強,癰腫,安胎,充肌膚,堅發、齒,長鬚眉。」其中「腰痛」、「背強」都與腎虛有關,古人認為腎主骨,腎氣不足則會導致腰痛、背痛等症狀。《本草蒙筌》更指出桑寄生可「卻背強腰痛」,進一步說明其在治療腎虛腰痛方面的作用。 《本草求真》更明確指出桑寄生「號為補腎補血要劑」,並闡述其補腎機制:「緣腎主骨,發主血,苦人腎,腎得補則筋骨有力……甘補血,血得補則發受其灌蔭而不桔脫落矣。」說明桑寄生通過補益腎氣和血液,從而達到強健筋骨、烏黑秀髮的效果,這與現代醫學中腎臟參與骨骼代謝和造血功能的觀點不謀而合。
《神農本草經疏》則從更深層次闡述其補腎機理,指出桑寄生「益血則發華,腎氣足則齒堅而發眉長」,認為桑寄生能益血,而血液的充盈與腎氣的充足息息相關,進而影響頭髮、牙齒的健康。 《本草再新》更進一步指出桑寄生「補氣溫中,治陰虛,壯陽道」,說明其具有溫補腎陽的功效。
綜上所述,古籍記載桑寄生補腎,並非單指某一特定功能,而是體現其通過補益腎氣、血液,從而改善與腎相關的諸多症狀,如腰痛、骨骼脆弱、頭髮稀疏等,反映出古人對桑寄生補腎功效的全面認識。 其作用機制可能與現代醫學中的腎臟功能相關,但需注意,此處僅為古代醫籍記載的分析,並非現代醫學證據。
6. 安胎
桑寄生,古籍中屢屢提及其安胎功效,其作用機理與其補血、益血的特性密切相關。
《神農本草經》直接記載桑寄生「主安胎」,而《藥性論》則更進一步說明其能「令胎牢固,主懷妊漏血不止」。這說明古人很早就觀察到桑寄生在安胎方面的作用,尤其在孕期出血的情況下,桑寄生能發揮穩固胎兒的作用。
《神農本草經疏》對此作了更深入的闡述,指出「血盛則胎自安」。桑寄生味甘苦,性平和,能益血,而妊娠期胎兒的發育需要充足的血液供給。因此,桑寄生通過補血,改善血虛內熱等情況,從而達到安胎的目的。 文中也提到,許多婦科疾病,如崩中、產後餘疾、乳汁不下,皆因血虛所致,而桑寄生皆能治療,這也從側面佐證了其補血安胎的功效。
《本草求真》中則將桑寄生譽為「補腎補血要劑」,並指出腎主骨,發主血,桑寄生補腎益血,從而使筋骨強健,避免胎兒不穩,此觀點與《神農本草經疏》的論述相呼應,進一步強化了桑寄生安胎功效的理論基礎。 其他典籍如《本草再新》也記載桑寄生「補血和血,安胎定痛」,再次印證了其在安胎方面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歷代醫家皆肯定桑寄生具有安胎功效,其機理主要在於其補血益血的特性,從而維持孕期穩定的內環境,保障胎兒的正常發育。
- 《神農本草經》:「主腰痛,小兒背強,癰腫,安胎,充肌膚,堅發、齒,長鬚眉。 」
7. 止咳化痰
桑寄生,自古以來即被認為具有多種藥效,其中止咳化痰亦是其重要功效之一。綜觀歷代本草典籍,其作用機理與臨牀應用可見一斑。
《湖南藥物志》明確記載桑寄生可治療「內傷咳嗽」,暗示其在緩解咳嗽症狀方面具有一定療效。而《廣西藥植名錄》則更進一步指出桑寄生具有「祛痰」、「止咳」的功效,並列舉其臨牀應用。這說明桑寄生在古代醫家臨牀實踐中,已被廣泛應用於咳嗽痰多的治療。
然而,古代典籍對桑寄生止咳化痰作用機理的闡述較為間接。例如,《神農本草經疏》詳細論述桑寄生「益血」的功能,指出許多疾病皆因「血虛有熱」所致,而桑寄生能「益血」而療之。 這暗示其止咳化痰功效可能與益氣養血,改善臟腑功能有關。咳嗽痰多,有時也與肺陰不足、氣血虧虛相關,而桑寄生滋養氣血,則能間接改善肺的機能,從而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本草逢原》則從其藥性入手,認為桑寄生「性專祛風逐濕,通調血脈」,風寒濕邪的入侵也是誘發咳嗽的重要原因,因此桑寄生祛風除濕,通調血脈,就能夠緩解咳嗽症狀。
總之,儘管古代典籍未直接詳細闡述桑寄生止咳化痰的具體機制,但從其記載的治療經驗和藥物性能分析,可以推測桑寄生通過益氣養血、祛風除濕等多重途徑,間接或直接地發揮其止咳化痰的功效。其具體作用機制有待現代藥理研究進一步揭示。
8. 清熱瀉火
桑寄生,其清熱瀉火功效雖非其主要作用,卻在多部古籍中有所提及,並非單純依靠其「苦寒」之性。分析其相關記載,可見其清熱瀉火作用的機理,並非直接的寒涼瀉火,而是通過其他功效間接達到。
《醫林纂要》明確指出桑寄生「堅腎瀉火」,這暗示其清熱瀉火並非單純的瀉火,而是通過補腎陰來間接達到平衡陰陽、清降虛火的效果。腎陰充足,則能制約相應的陽熱,從而達到清熱的作用。此觀點與《本草求真》中「桑寄生,號為補腎補血要劑」相呼應,強調其補腎益血的功效。 腎陰不足,往往會導致虛火上炎,出現一系列症狀。《神農本草經疏》更詳細地闡述了桑寄生益血的功效,指出其能治療因血虛內熱導致的諸多疾病,如崩中、產後餘疾等,這些疾病都可能伴隨有不同程度的熱證表現。因此,桑寄生的清熱,更多是針對因血虛或陰虛而導致的虛火。
《廣西藥植名錄》記載桑寄生「清熱」,《生草藥性備要》則提到其「消熱」,但這些記載並未深入闡述其清熱機理。結合其他古籍,我們可以推測,桑寄生清熱的功效主要體現在緩解因血虛、陰虛所致的內熱,而非直接清除實熱。 它更像是一種溫和的清熱,通過調理整體陰陽平衡來達到目的,而非直接的苦寒瀉火之法。 綜上所述,桑寄生之清熱瀉火,實為其整體補益功效的體現之一。
桑寄生的現代功效
1. 保肝利膽
桑寄生中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其中桑寄生甙具有明顯的保肝作用,可以減少肝臟受損程度,促進肝臟細胞的再生和修復。桑寄生中的多酚、黃酮等化合物也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減少自由基對肝臟的損傷,保護肝臟細胞。因此,桑寄生具有保肝利膽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肝炎、脂肪肝等肝臟疾病。
2. 防癌抗腫瘤
桑寄生含有豐富的多醣體、多酚和桑寄生甙等成分,具有抗癌作用。 其活性成分能夠減少癌細胞的增殖和侵襲,促進腫瘤的凋亡,進而防止腫瘤的生長和擴散。此外,桑寄生中的多酚也具有抑制癌細胞血管生成,阻止腫瘤擴散的功效。研究顯示,桑寄生能夠抑制多種癌細胞的生長和轉移,如肺癌、胃癌和大腸癌等。
3. 降血糖
桑寄生中含有桑寄生甙、多醣體和多酚等成分,這些成分具有降血糖的作用。桑寄生甙可抑制葡萄糖生成酵素的活性,減少腸道吸收葡萄糖的量;多醣體和多酚則可促進胰島素分泌,提高細胞對葡萄糖的利用率,進而降低血糖水平。
4. 抗發炎
桑寄生含多種化學成分,其中桑寄生甙具有明顯抗發炎作用,可抑制炎症因子產生,減少炎症反應。另含有多酚和類黃酮等化合物,亦具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減輕炎症損傷。因此,桑寄生可用於治療關節炎、過敏性疾病、皮膚炎等多種炎症性疾病。
桑寄生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入丸、散;或浸酒;或搗汁服。外用:適量,搗爛外敷。
桑寄生的炮製
原藥用水洗淨,潤透,切段,曬乾。生用或酒炒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桑寄生注意事項重點
- 孕婦禁用:桑寄生具一定藥性,孕期使用可能影響胎兒發育。
- 脾虛濕重者禁用:桑寄生滋陰潤燥,脾胃虛弱者使用恐加重濕氣積聚,加劇脾虛濕重。
- 外感熱病患者禁用:桑寄生性溫熱,不宜使用於外感發熱等症狀。
- 肝腎不足者慎用:桑寄生滋陰,肝腎虛弱者使用需謹慎,以免造成負面影響。
桑寄生相關的方劑
桑寄生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桑寄生含有的化學成分
槲皮甙(Quercitrin)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