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湯

JI SHE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産寶諸方》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0%
腎經 18%
脾經 18%
肝經 16%
肺經 13%
三焦經 4%
大腸經 4%
胃經 4%
心經
腎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寄生湯中加入桑寄生,主要源於其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桑寄生性味甘平,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健骨、祛風濕之效,能有效治療肝腎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狀。

此外,桑寄生亦有安胎之效,對於因肝腎不足而引發的胎動不安、滑胎等症狀,也有很好的療效。因此,寄生湯中加入桑寄生,能夠協同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補益肝腎、強筋健骨、安胎等功效,以達到治療目的。

寄生湯中加入肉桂,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溫陽散寒:寄生湯主治腎陽虛衰,寒濕凝滯所致的腰膝酸冷、陽痿、小便頻數等症狀。肉桂性熱,味辛,入腎、心、脾經,具有溫陽散寒、補火助陽的作用,可以溫煦腎陽,驅散寒濕,改善腎陽虛衰的症狀。
  2. 引藥入腎:肉桂氣味辛香,具有引藥入腎的作用,可以將其他藥材的藥效引導至腎臟,增強藥效,使藥物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

寄生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原因有二:

  1. 補血活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寄生湯主治血虛經閉、月經不調等症,而當歸能補益血氣,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經血運行不暢,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2. 滋陰潤燥: 當歸還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能改善因氣血不足或陰虛所致的經血量少、色淡、質稀等症狀。寄生湯中常與其他滋陰潤燥藥材配合使用,協同作用達到補血養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總之,寄生湯中加入當歸,是根據其補血活血、滋陰潤燥的功效,以達到治療血虛經閉、月經不調等症的目的。

寄生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寄生湯以寄生蟲病為治,患者常伴有脾胃虛弱、濕氣困阻之症狀,茯苓可補益脾氣,利水滲濕,助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功效。
  2. 配伍協調:寄生湯中其他藥材如寄生、地榆等藥性偏寒涼,容易損傷脾胃。茯苓性平和,可緩解這些藥物的寒涼之性,使藥性更加溫和,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度損傷,提高藥效的安全性。

寄生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血虛症狀: 寄生湯主要用於治療血虛、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症狀。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的功效,可補血益氣,改善血虛導致的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症狀。
  2. 協調藥性: 寄生湯中其他藥材如熟地、當歸、川芎等,具有較強的補血活血功效,可能導致血行過盛,出現頭脹、鼻塞、口渴等症狀。白芍性微寒,可緩和藥性,防止藥物過於燥熱,起到協調作用,使藥效更加平和。

寄生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扶正固本: 人參性溫,味甘,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生津止渴等功效。寄生湯常用於治療脾腎陽虛、氣血不足等症,人參的加入可以扶助正氣,增強體質,改善機體功能,從根本上改善病症。
  2. 協調藥性: 寄生湯中含有其他寒涼藥物,如寄生、地黃等,容易傷及脾胃陽氣。人參的加入可以中和藥性,避免寒涼藥物過度損傷脾胃,使藥物更加溫和,提高療效。

寄生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滋陰補血: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寄生湯常用於治療腎虛精虧、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症狀,而熟地黃能補益腎精,促進血液生成,從而緩解這些症狀。
  2. 配伍協調:寄生湯中其他藥材如寄生、杜仲等,多偏燥熱,而熟地黃滋陰涼血,可起到平衡藥性、防止燥熱傷陰的作用,使藥物功效更加協調,避免副作用。

寄生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寄生湯多用於治療肺燥咳嗽、津液不足、咽乾口渴等症狀,而麥門冬能潤燥生津,緩解肺燥,並滋養肺陰,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治療效果。
  2. 清熱解毒:麥門冬亦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輔助其他藥物清熱解毒,減輕熱毒對人體的傷害。寄生湯中常配伍其他清熱解毒的藥材,如生地黃、玄參等,麥門冬的加入,可以加強清熱解毒的效果,提高整體治療效率。

寄生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寄生湯以寄生蟲病為主要治療對象,藥性多偏寒涼,容易傷脾胃。甘草味甘性平,入脾經,能緩解藥物的寒涼之性,保護脾胃,避免因藥性過寒而造成脾胃虛弱。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調節免疫等作用,能增強寄生湯的療效。甘草能解毒,緩解寄生蟲引起的毒素反應;其抗炎作用能幫助消除炎症,促進身體恢復;同時,甘草能調節免疫系統,增強機體對寄生蟲的抵抗力。

寄生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的作用。寄生湯多用於治療氣虛、表虛、汗多等症,黃耆可補益正氣,提升機體抵抗力,防止病邪入侵,有助於疾病的恢復。
  2. 協同其他藥物: 寄生湯中其他藥物如寄生、生地等,多偏寒涼,容易損傷正氣。黃耆的溫補之性可以中和寒涼之性,防止藥物過於寒涼而傷及正氣,使藥效更趨於平緩。

寄生湯中加入鱉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潛陽: 鱉甲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清熱解毒的功效。寄生湯常用於治療陰虛火旺、肝腎陰虛所致的眩暈、耳鳴、腰膝酸軟等症狀,鱉甲的滋陰潛陽作用,可緩解陰虛火旺,改善患者的症狀。
  2. 清熱解毒: 鱉甲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抑制熱毒,減輕肝腎的負擔。寄生湯中常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如生地黃、玄參等,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滋陰潛陽的效果。

總之,鱉甲在寄生湯中發揮著滋陰潛陽、清熱解毒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陰虛火旺、肝腎陰虛等症狀的效果。

寄生湯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引藥下行: 川牛膝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具有引血下行通經活絡之功效。寄生湯主要用於治療血瘀經閉月經不調等症狀,川牛膝有助於引導藥力下達胞宮,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經血運行不暢之症。
  2. 活血化瘀: 川牛膝除了引血下行,也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寄生湯中常加入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如丹參、桃仁等,川牛膝能增強這些藥物的效力,共同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寄生湯」

寄生湯,由桑寄生、肉桂、當歸、茯苓、白芍、人參、熟地黃、麥門冬、甘草、黃耆、鱉甲、川牛膝等多種中藥組成,具有補血益氣、調經止痛、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安神助眠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產後虛弱、失血過多、月經不調、腹痛、風濕痹痛、四肢麻木、腰膝痠軟等疾病。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桑寄生: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止咳化痰、強筋骨、通經絡、補益肝腎、安胎、補腎等功效。

肉桂:辛甘溫,入心腎肝經,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麥門冬:甘寒,入心肺經,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

甘草:甘平,歸脾、肺、心經,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鱉甲:具有滋陰、補氣、清熱瀉火、平肝息風、降氣、清虛熱、調經等功效。

川牛膝:具有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功效。

總結

寄生湯,以桑寄生為君藥,補益肝腎、安胎元,為臣藥,活血化瘀、補血養血,佐以諸藥,共奏補血益氣、調經止痛、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安神助眠之效。此方藥性平和,副作用小,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產後虛弱、失血過多、月經不調、腹痛、風濕痹痛、四肢麻木、腰膝痠軟等疾病,療效顯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2. 本方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3. 本方服用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相關疾病


下肢生疽腰膝軟弱無力月經期間全身痠痛產後腰痛腰痛四肢感到疼痛白疕陰道炎前列腺炎白帶乳腺炎神經性厭食症乳房腺體瘤慢性腎衰竭麻疹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腎絲球腎炎子宮頸炎肋間神經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寄生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六。 組成:桑寄生3兩握(細銼)。 主治:産後乳汁不下。

寄生湯, 出處:《婦人良方》卷十二。 組成:桑寄生(洗,銼)半兩,秦艽半兩,阿膠半兩,糯米半兩(作粉)。 主治:胎氣常不安。

寄生湯, 出處:《痘疹仁端錄》卷七。 組成:牛膝、杜仲、人參、秦艽、茯苓、白朮、甘草、白芍、獨活、熟地、防風、當歸、川芎、桑寄生。 主治:痘疹。

寄生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三。 組成:桑寄生1兩,雞蘇1兩,淡竹茹1兩,芍藥1兩半,地榆1兩半,白龍骨2兩(1方用附子3分,無淡竹葉)。 主治:婦人經血暴傷及帶下經久不止。

寄生湯, 出處:《外台》卷十七引《古今錄驗》。 組成:桑寄生4兩,附子3兩(炮),獨活4兩,狗脊5兩(黑者),桂心(4兩),杜仲5兩,芎藭1兩,甘草2兩(炙),芍藥3兩,石斛3兩,牛膝3兩,白朮3兩,人參2兩。 主治:腰痛。

寄生湯, 出處:《産寶諸方》。 組成:桑寄生(去苗)半兩,肉桂(取心)半兩,當歸半兩,白茯苓半兩,白芍藥半兩,人參半兩,熟地黃半兩,麥門冬(去心)半兩,甘草半兩,黃耆1兩,鱉甲1兩(醋炙),牛膝3分。 主治:産後百損,腹脅痛,不下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