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加味十全大補湯

JIA WEI SHI QUAN DA BU TANG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脾經 18%
肝經 18%
心經 16%
腎經 12%
肺經 10%
膽經 6%
胃經 6%
心包經 4%
三焦經 4%
大腸經 4%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體虛挾外感發熱,漸成癆瘵。

傳統服藥法

人參(無者,山藥3錢代之),白朮錢半,茯苓1錢2分,炙草1錢2分,當歸1錢2分,白芍1錢2分,川芎1錢2分,熟地2錢,黃耆(蜜炙)2錢,肉桂1錢,升麻(鹽炒)3分,柴胡(酒炒)3分,天麻錢半,白附子(如竹節者真)8分。
水煎,溫服。

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性甘、微苦、微溫。主治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白朮性味苦、甘、溫。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常用於治療脾虛食少、腹脹腹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等症。

茯苓性甘、淡、平。主治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用於水腫尿少、水腫脹滿、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遺精白濁等症。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當歸性味甘辛、苦、溫。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用於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症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後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等症。

熟地黃性味甘、溫。主治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用於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眩暈、耳鳴、鬚發早白。

川芎性味辛、溫。主治活血祛瘀;行氣開鬱;祛風止痛。用於頭痛眩暈、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腥痛、症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癰疽瘡瘍等症。

白芍性苦、酸、微寒。主治平肝止痛、斂陰止汗、養血和營。治療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漏、自汗、盜汗、脅肋脘腹疼痛、四肢攣痛、頭痛、眩暈等症。

黃耆性甘、微溫。主治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

肉桂性辛、甘、熱。主治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溫經通脈。主治腎陽不足、命門火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陽痿遺精、小便不利或頻數、短氣喘促、浮腫尿少諸證。

柴胡性味苦、辛、微寒。主治解表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用於外感發熱、半表半裏寒熱往來、瘧疾、肝鬱脅痛乳脹、頭痛頭眩、月經不調、氣虛下陷之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等症。

鱉甲性味鹹、微寒。主治陰虛發熱、陰虛陽亢、陰虛風動等證。能滋陰清熱、潛陽息風、軟堅散結。主陰虛發熱、勞熱骨蒸、熱病傷陰、虛風內動、驚癇、久瘧、瘧母、經閉等症。

青蒿性辛,寒,苦。主治清熱、解暑、除蒸。治溫病、暑熱、骨蒸勞熱、瘧疾、痢疾、黃疸、疥瘡、瘙癢。

胡黃連性味苦、寒。主治清熱、涼血、燥濕。治疳疾、驚癇、瀉痢、勞熱骨蒸、自汗、盜汗、吐血、衄血、火眼、痔瘺、瘡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肺結核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胃腸出血骨質疏鬆症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十全大補湯,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十九。 組成:十全大補湯加柴胡、黃連。 主治:發熱漸成勞瘵者。虛勞氣血俱損,漸成勞瘵。

加味十全大補湯, 出處:《金鑑》卷四十八。 組成:十全大補湯加阿膠、升麻、續斷、棗仁、山萸、炮薑炭。 主治:升補脫陷。主治:産後血崩,血脫氣陷。

加味十全大補湯, 出處:《不居集》(下集)卷一。 組成: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熟地、川芎、白芍、黃耆、肉桂、柴胡、鱉甲、青蒿、胡連。 主治:體虛挾外感發熱,漸成癆瘵。

加味十全大補湯, 出處:《洞天奧旨》卷十。 組成:人參2錢,當歸3錢,白朮3錢,茯苓2錢,生甘草2錢,黃耆3錢,肉桂3分,川芎1錢,熟地5錢,柴胡5分,土茯苓5錢。 主治:楊梅圈瘡。楊梅瘡發已久,將欲結痂而復犯房事,以致作痛生圈者。

加味十全大補湯, 出處:《洞天奧旨》卷十一。 組成:熟地1兩,川芎2錢,當歸5錢,生黃耆1兩,白朮5錢,茯苓2錢,甘草1錢,肉桂1錢,白芍2錢,人參2錢,金銀花1兩。 主治:傷守瘡。生瘡不守禁忌,犯色欲,瘡口黑暗,痛如刀割,腐爛深者。

加味十全大補湯, 出處:《夀世保元》卷二。 組成:黃耆(蜜水炒)5分,人參(去蘆)5分,白朮(去油蘆,炒)5分,白茯苓(去皮)5分,甘草(炙)5分,當歸(酒洗)8分,川芎8分,白芍(酒炒)8分,熟地黃8分,大附子(面裹煨,去皮臍)3分,沉香3分,木香3分,烏藥5分,牛膝(去蘆,酒炒)5分,杜仲(去皮,酒炒)5分,木瓜5分,防風(去蘆)5分,羌活5分,獨活5分,薏苡仁5分,肉桂3分。 主治:左癱右瘓,年久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十全大補湯

相似度 83%

理氣化痰湯

相似度 83%

人參大補湯

相似度 83%

加減八珍湯

相似度 76%

三分散

相似度 76%

發陽通陰湯

相似度 76%

十全化毒湯

相似度 76%

當歸內補丸

相似度 75%

黃耆八珍湯

相似度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