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蛇牀子丸中含有蛇牀子,主要原因如下:
- 蛇牀子為君藥,功效顯著: 蛇牀子性溫,味辛,具有燥濕殺蟲、止癢消腫之功效。對於濕熱下注所致的陰癢、帶下、濕疹等症狀,蛇牀子有顯著療效,為方劑中主要的藥物。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蛇牀子丸中通常會加入其他藥材,如苦參、黃柏等,共同發揮清熱燥溼、殺蟲止癢的作用。蛇牀子與其他藥材相配伍,可以增強藥效,並改善藥性,使藥效更加顯著。
中藥方劑[蛇床子丸]的組成中,包含續斷。續斷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的作用,但過量使用或不當使用可能會導致副作用。續斷對於改善腰膝酸軟、腰痛等症狀有一定效果,但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過量導致的副作用。適量使用續斷能夠有效發揮其療效,同時減少潛在的風險,確保方劑的安全性和效果。
蛇牀子丸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固精: 蛇牀子性溫燥,善於燥濕殺蟲,但可能損傷腎氣。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補腎固精、滋陰養血之效,可緩解蛇牀子燥性,避免損傷腎陰,維持腎氣平衡。
- 健脾益氣: 山藥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藥物有效吸收,更好地發揮藥效。同時,山藥還可緩解蛇牀子可能引起的腸胃不適,提高藥物安全性。
中藥方劑[蛇床子丸]的組成中,包含桑寄生。桑寄生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的作用,適用於改善因肝腎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軟、腰痛等症狀。桑寄生的使用相對安全,但仍需注意劑量控制,以免過量使用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在方劑中加入桑寄生能夠提升其療效,有助於改善相關病症,但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中藥方劑[蛇床子丸]的組成中,包含肉蓯蓉。肉蓯蓉具有補腎壯陽、潤腸通便的作用,對於改善腎虛、腰膝酸軟等症狀有顯著效果。肉蓯蓉能夠增強體力、潤腸通便,提升整體方劑的效果。然而,在使用肉蓯蓉時應注意劑量,以防過量引起的副作用。適量使用肉蓯蓉有助於改善相關症狀,確保方劑的安全性和療效。
蛇牀子丸中包含附子,其原因如下:
- 溫陽散寒,助陽驅邪:蛇牀子性寒,擅長殺蟲止癢,但容易傷陽氣。附子性熱,溫陽散寒,可補益陽氣,避免蛇牀子過於寒涼,損傷脾胃陽氣。
- 協同增效,提高療效:蛇牀子善於殺蟲止癢,但對濕邪引起的瘙癢效果有限。附子具有溫陽燥濕之功,可與蛇牀子相輔相成,共同驅散濕邪,提高治療效果。
中藥方劑[蛇床子丸]的組成中,包含菟蕬子。菟蕬子具有補腎壯陽、利尿消腫的作用,對於改善由腎虛引起的尿頻、遺精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菟蕬子能夠提升腎功能,增強體力,但需要注意劑量和使用方式。過量使用可能會引起副作用,因此,在方劑中添加菟蕬子時應確保安全使用,以達到最佳療效。
蛇牀子丸中加入遠志,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增強疏風散寒之效: 遠志味甘辛,性溫,入心、肺經,具有疏風散寒、解鬱安神的功效。蛇牀子丸主治風寒濕邪引起的陰癢帶下、陰囊濕疹等症。遠志的加入,可助蛇牀子疏風散寒,驅除濕邪,止癢止帶,增強療效。
2. 改善心神不寧: 蛇牀子丸中某些藥物可能引發心神不寧等副作用。遠志能寧心安神,有助於緩解藥物副作用,改善患者睡眠,提高用藥的安全性。
在中藥方劑「蛇床子丸」中加入莨菪,主要是考慮到莨菪的解毒鎮痛、止汗作用。莨菪對於治療神經性疼痛、多汗等症狀有一定療效,與蛇床子丸的其他成分一起使用,可以增強整體的解毒鎮痛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蛇床子丸」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虛勞,陽氣衰絕,陰萎,濕癢生瘡」,其證候核心為腎陽虛衰,兼有濕濁下注或氣血不調。具體表現為:
- 陽氣衰絕:腎陽不足,機能衰退,導致陽痿、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等。
- 陰萎:因陽虛或氣血不足,生殖機能低下。
- 濕癢生瘡:腎陽虛弱,氣化不利,水濕停滯,蘊滯肌膚或下焦,導致濕疹、瘙癢、瘡瘍等。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溫腎壯陽,補益精血
- 蛇床子(炒):溫腎助陽,燥濕止癢,為君藥,直接針對陽痿、濕癢。
- 肉蓯蓉(酒浸):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
- 天雄(炮):大熱之品,溫腎壯陽,散寒除濕。
- 杜仲、續斷、牛膝:補肝腎、強筋骨,兼通血脈,改善腰膝無力。
- 山茱萸、山藥:補益肝腎,固攝精氣,輔助溫陽而不耗陰。
2. 燥濕祛風,止癢斂瘡
- 細辛、防風:辛溫散風,通絡止痛,驅除肌表風濕。
- 礬石(煅):燥濕解毒,收斂瘡瘍,外用常治濕疹瘡癢。
- 赤石脂:溫澀收斂,固脫止帶,輔助斂瘡生肌。
- 石韋:利水通淋,清下焦濕熱。
- 澤瀉、白茯苓:滲濕利水,導濕濁從小便出,防濕熱蘊結。
3. 安神開竅,調和氣血
- 遠志、菖蒲:化痰開竅,安神益智,改善因虛勞導致的心神不寧。
- 柏子仁:養心安神,潤腸通便,輔助調和氣血。
- 栝樓根(天花粉):清熱生津,防溫燥藥物傷陰,兼治濕熱瘡毒。
4. 整體配伍邏輯
- 溫補為主:以蛇床子、肉蓯蓉、天雄為核心,溫腎陽、補精血,治陽痿虛勞。
- 祛濕為輔:結合燥濕(礬石)、利濕(澤瀉、茯苓)、散風(防風、細辛),標本兼治濕癢瘡瘍。
- 兼顧心神:虛勞常伴心神不寧,遠志、菖蒲、柏子仁安神固本。
- 寒溫調和:栝樓根清潤制約溫燥,避免過熱傷陰。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溫腎陽、祛濕濁」為核心,適用於:
- 腎陽虛兼濕濁證:陽痿伴隨陰囊潮濕、瘙癢或皮膚瘡瘍,屬本虛標實。
- 氣化失司:陽虛無法氣化水濕,濕濁下注,故需溫陽與利濕並行。
- 精氣不固:山茱萸、赤石脂等澀精斂瘡,防精血耗散。
全方體現「補中有瀉,溫而不滯」的配伍思想,既壯陽固本,又祛濕治標,適合虛勞日久、陽衰濕蘊之證。
傳統服藥法
蛇床子(炒)1分,肉蓯蓉(酒浸,去皺皮,切,焙)1分,細辛(去苗葉)1分,石韋(去毛)1分,山茱萸1分,礬石(煅,研)1分,防風(去叉)1分,遠志(去心)1分,赤石脂1分,白茯苓(去黑皮)1分,澤瀉1分,柏子仁(炒,別搗末)1分,菖蒲1分,栝樓根1分,天雄(炮裂,去皮臍)1分,牛膝(去苗,酒浸,銼,焙)1分,續斷1分,山芋1分,杜仲(去粗皮,酥炙,細銼)1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腹溫酒送下,夜臥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蛇床子丸具有溫腎壯陽、祛風除濕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口乾舌燥等症狀。此外,蛇床子丸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哺乳期婦女以及有心腦血管疾病、肝腎疾病等患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蛇床子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 組成:蛇床子3分,續斷半兩,薯蕷半兩,桑寄生半兩,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乾),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菟絲子1兩(酒浸3日,曬乾,别搗爲末),遠志半兩(去心),莨菪子半兩(水淘去浮者,水煮芽出,焙乾,炒黑色)。 主治:虛勞,陽氣衰絕,陰萎,濕癢生瘡。
蛇床子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二。 組成:蛇床子(炒)1分,肉蓯蓉(酒浸,去皺皮,切,焙)1分,細辛(去苗葉)1分,石韋(去毛)1分,山茱萸1分,礬石(煅,研)1分,防風(去叉)1分,遠志(去心)1分,赤石脂1分,白茯苓(去黑皮)1分,澤瀉1分,柏子仁(炒,别搗末)1分,菖蒲1分,栝樓根1分,天雄(炮裂,去皮臍)1分,牛膝(去苗,酒浸,銼,焙)1分,續斷1分,山芋1分,杜仲(去粗皮,酥炙,細銼)1分。 主治:五勞七傷,陰衰,小便餘瀝,陰中痛,精清,囊下濕,胸脅痛,兩膝厥冷,不欲行,胃中熱,遠視淚出,口乾腸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