莨菪子丸

LANG DANG Z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七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肝經 20%
腎經 20%
心經 14%
胃經 13%
肺經 5%
脾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莨菪子丸中包含莨菪,主要原因有二:

  1. 藥性互補: 莨菪子為茄科植物莨菪的成熟種子,性寒,味苦,具有解痙止痛、燥濕止瀉等功效。方劑中加入莨菪子,可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其療效。
  2. 主治疾病: 莨菪子丸通常用於治療脘腹疼痛、腸鳴泄瀉、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等病症。莨菪子具有解痙止痛的功效,有助於緩解這些病症的疼痛和不適。

莨菪子丸方劑中包含蛇牀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蛇牀子性溫燥,善於祛風殺蟲,與莨菪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消腫止痛、驅風散寒的效果。
  2. 蛇牀子能增強莨菪子的功效,使藥力更加集中,針對性更強,有效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痺痛、麻木、關節不利等症狀。

此外,蛇牀子還有利尿通淋的作用,能改善因濕邪所致的小便不利,進一步促進患者康復。

莨菪子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菟蕬子,這是因為菟蕬子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能夠有效地舒緩身體的不適。菟蕬子性溫、味甘,主要用於調和氣血、安神定志。它對於緩解焦慮、失眠等現代人常見的問題有良好的效果,並且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全身的代謝。特別是在莨菪子丸的配方中,菟蕬子可以幫助提升其他藥材的效果,使整個方劑更具協調性和有效性。此外,菟蕬子還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過敏作用,這使得莨菪子丸在調理身心健康上更為全面。綜合來看,菟蕬子在方劑中不僅能發揮其自身的功效,還能與其他藥材形成良好的協同作用,進一步提升了莨菪子丸的療效,符合中醫講究的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的理論。

莨菪子丸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寒熱並用:莨菪子性寒,善於解痙止痛,但容易傷陽氣。附子性熱,能溫陽散寒,補益心陽,與莨菪子相配,寒熱相濟,既能發揮解痙止痛的效果,又能避免寒性藥物傷及陽氣,使藥效更為平和。
  2. 扶正祛邪:附子能溫補心陽,提升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抵抗病邪,而莨菪子則能直接作用於病竈,消除病邪。兩者相輔相成,既能扶正,又能祛邪,達到更好的療效。

莨菪子丸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之一為硇砂。硇砂在中醫中被視為一種重要的藥材,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息風的功效。莨菪子本身就具有鎮靜、安神的效果,而硇砂則能增強這種作用,使方劑的療效更加突出。

在配伍上,硇砂的加入可以調和其他藥材的性質,促進整體方劑的協同作用。這樣的組合能夠更好地平衡身體的陰陽,達到調理效果,特別是在處理由熱引起的焦慮或失眠等症狀時,硇砂的作用不可忽視。此外,硇砂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能夠促進氣血的流通,進一步提高方劑的療效,增強其對於內部環境的調整能力。因此,硇砂的選擇不僅體現在其具體的藥效上,還有助於整體方劑的和諧與圓潤,是莨菪子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之一。

主治功效


莨菪子丸:滋陰助陽,溫腎壯陽

中藥方劑「莨菪子丸」,源於古籍《本草綱目》,由五味中藥材組成,具有滋陰助陽,溫腎壯陽的功效,主治腎精不足,陽氣不振,手腳冰涼等症狀。

一、附子:溫暖身體,補腎壯陽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二、蛇牀子:祛風除濕,壯陽活絡

蛇牀子性微寒,歸肝、腎經,具有止癢、祛風除濕、驅蟲殺蟲、壯陽活絡止痛、燥濕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血熱妄行、陰虛火旺引起的皮膚瘙癢;風濕痹痛、跌打損傷、陰癢、疥癬、蟲咬皮炎等;腎虛精冷、遺精滑精、崩漏帶下、小便頻數、尿道刺痛、蟲積腹痛、陰疽疥癬、風濕痹痛等;男子陽痿、女子白淫冷氣、瘕積、咳逆上氣、噦忤嘔吐、心腹痛、小便數等;以及濕熱下注、小便淋瀝、帶下赤白、陰囊濕癢等症狀。

三、菟蕬子:補腎益肝,明目壯陽

菟蕬子是一種具有多種藥理作用的中藥材,包括補腎、益肝、明目、壯陽、止瀉、補虛陰、益精血、充津液、通經絡等。它可以治療陽痿遺精、小便頻繁、腰膝酸軟、目昏耳鳴、久瀉不止、陰虛內熱、虛熱泄瀉等症狀。菟蕬子還能增強血液的供氧能力,改善貧血等血液疾病,促進肝臟細胞的修復和再生,增強肝臟的解毒能力。此外,菟蕬子含有菟蕬子苷,具有活血化瘀、調節免疫系統的作用,可以起到保胎、安胎的效果。

四、硇砂:清熱解毒,活血化瘀

硇砂,又稱雄黃,性寒、味辛,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它可以治療瘡瘍腫痛、咽喉腫痛、牙痛、中耳炎、熱毒痢疾、血熱妄行、崩漏不止、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硇砂還能驅蟲殺蟲,治療寄生蟲感染引起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莨菪子丸」,由附子、蛇牀子、菟蕬子、硇砂四味中藥材組成,具有滋陰助陽,溫腎壯陽的功效,主治腎精不足,陽氣不振,手腳冰涼等症狀。該方劑中,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蛇牀子祛風除濕,壯陽活絡;菟蕬子補腎益肝,明目壯陽;硇砂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四藥合用,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溫腎壯陽,補益精氣的作用。

傳統服藥法


莨菪子1兩半(水掏去浮者,水煮芽出,焙乾,炒令黃黑色,別杵為末),蛇床子1兩,菟絲子1兩(酒浸三日,曬乾,別杵為末),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蜀茶半兩,硇砂半兩(細研),黃(雄)雀糞1兩。
上為末,先取莨菪子、雄雀糞、硇砂三味,用白蜜四兩,同以漿水3升煮,勿住手攪,煎如餳,即入諸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丸,空心及晚食前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較強的溫陽散寒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含有毒性成分,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莨菪子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七。 組成:莨菪子(水浸,石灰清汁煮1復時,掬出芽,曬乾,炒)半兩,附子(炮裂,去臍皮)半兩,乾薑(炮)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桂(去粗皮)半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半兩。 主治:一切冷氣,積年氣痢。

莨菪子丸, 出處:《聖惠》卷七。 組成:莨菪子1兩半(水淘去浮者,水煮芽出,焙乾,炒令黃黑色,别杵爲末),蛇床子1兩,菟絲子1兩(酒浸3日,曬乾,别杵爲末),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蜀茶半兩,硇砂半兩(細研),黃(雄)雀糞1兩。 主治:腎臟虛報,陽氣萎弱,手足不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