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出處典籍:備急千金要方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心經 16%
脾經 16%
腎經 15%
肺經 12%
膽經 6%
膀胱經 5%
胃經 4%
心包經 2%
肝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肺經
膽經
膀胱經
胃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7

主治功效

本方主要功用是「祛風濕,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主治:痹證日久,肝腎兩虛,氣血不足證。腰膝疼痛,肢節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溫,心悸氣短,舌淡苔白,脈細弱。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提到「夫風濕寒三氣雜至,合而為痹。......氣氣襲人經絡,人於筋脈,皮肉、肌膚,久而不已,則人五臟」。

本證為感受風寒濕邪而患痹證,經久不愈,邪氣未除,肝腎已損,氣血已耗。腎主骨,腰為腎之府肝主筋,膝為筋之會。肝腎不足,氣血虧虛,筋骨失養,故肢節屈伸不利。又風寒濕邪客於腰膝筋骨,故腰膝疼痛,畏寒喜溫,或麻木不仁。

儒門事親》提到:「夫痹之為狀,麻木不仁,以風、濕、寒三氣合而成之。」《素問·痹論》謂:「痹在於骨則重,在於脈則血凝而不流,在於筋則屈不伸,在於肉則不仁」。《素問·逆調論》言:「營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營衛俱虛則不仁且不用」

方中以獨活為君藥,取其祛下焦與筋骨間的風寒濕邪。《本草備要》卷1謂:獨活'「氣緩善搜,人足少陰氣分以理伏風」。

藥品化義》提到:「獨活能宣通氣道,自頂至膝,以散腎經伏風,凡頸項難舒,臀腿疼痛,兩足瘓痹,不能動移,非此莫能效也。「臣以細辛散陰經風寒,搜筋骨風濕,通絡止痛。

《實用藥性字典》云「細辛為風痛要藥,功能深人以散風祛寒」。防風祛風以勝濕,《長沙藥解》稱其「引經絡,逐濕淫,通關節,止疼痛,舒經脈,伸急攣,活肢節,起癱瘓

秦苀除風濕舒筋《名醫別錄》卷2言其「療風無問久新,通身攣急」,古人稱防風、秦苀為「風藥中潤劑,散藥中補劑」,有祛邪而不傷正之妙;肉桂心溫里祛寒,通利血脈。佐以桑寄生、牛膝、杜仲補肝腎,壯筋骨,祛風濕。

當歸、川芎、地黃、芍藥養血活血,即所謂「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成方便讀》卷2)。人參、茯苓、甘草補氣健脾,扶助正氣

心悸氣短,脈細弱均為氣血不足之象。由此可見,風寒濕邪痹若於筋骨,肝腎不足,氣血兩虛,為本證的基本病機

相關證候

當歸四逆湯證

當歸四逆湯證

厥陰血虛寒鬱,血虛寒厥

相關疾病

腰骶痛
腰膝軟弱無力
下肢生疽
四肢感到疼痛
月經期間全身痠痛
產後腰痛
白疕
貧血
心絞痛
肺結核
前列腺炎
腳氣病
麻痺
半身不遂
心內膜炎
慢性肝炎

相同名稱方劑

獨活寄生湯, 出處:《醫略六書》卷三十。 組成:熟地5錢,獨活1錢半,當歸3錢,官桂1錢半,白芍1錢半(酒炒),川芎1錢,茯苓3錢,杜仲3錢(酒炒),牛膝3錢(酒炒),桑寄生3錢(酒炒)。 主治:産後腳氣疼痛,脈虛澀弦浮者。

獨活寄生湯, 出處:《婦科胎前産後良方注評》。 組成:獨活8分,桑寄生8分,牛膝8分,木瓜、薏米8分,秦艽6分,續斷8分,當歸尾8分,生地6分,茯苓8分,芍藥(炒)5分,焦杜仲8分,甘草5分。 主治:産後腿腳無力,不能動履。

獨活寄生湯, 出處:《慎齋遺書》卷七。 組成:白芍1兩,杜仲1兩,歸身1兩,防風1兩,白芷1兩,人參1兩,細辛1兩,桂心1兩,熟地1兩,牛膝1兩,川芎1兩,寄生1兩,甘草1兩,獨活3兩。 主治:鶴膝風,痛甚,因乾風者,並主痛風。

獨活寄生湯, 出處:《雞峰》卷四。 組成:獨活、寄生、細辛、杜仲、牛膝、防風、芎、熟地黃各等分。 主治:除風消血。主治:腎氣虛弱,卧冷濕地,當風所得,腰背痛,不速治,喜流入腳膝爲偏枯,冷痹緩弱,痛重,或腰脅痛,腳氣偏重,毒濕多風。素無風或久履濕冷,或足汗脫履,或洗足當風,濕毒內攻,足勝兩腿緩縱攣痛,或皮肉紫破有瘡。

獨活寄生湯, 出處:《千金》卷八。 組成:獨活3兩,寄生2兩,杜仲2兩,牛膝2兩,細辛2兩,秦艽2兩,茯苓2兩,桂心2兩,防風2兩,川芎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當歸2兩,芍藥2兩,乾地黃2兩。 主治:祛風濕,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主治:痹證日久,肝腎兩虧,氣血不足,腰膝疼痛,肢節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溫,心悸氣短,舌淡苔白,脈象細弱。

獨活寄生湯, 出處:《得效》卷三。 組成:獨活2兩半,真桑寄生(無則用川續斷代)2兩,杜仲(切,炒斷絲)2兩,北細辛2兩,白芍藥2兩,桂心2兩,川芎2兩,防風(去蘆)2兩,甘草2兩,人參2兩,熟地黃(洗)2兩,大當歸2兩。 主治:除風活血,解風寒暑濕之毒。主治:風傷腎經,腰痛如掣,久不治,流入腳膝,爲偏枯冷痹緩弱之患;及新産腰腳攣疼,歷節風濕,腳氣;産後血虛生風,手足抽掣,筋脈攣急,時發搐搦,半身不遂;或因勞役太早,風邪乘間而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三痺湯

相似度 87%

獨活續斷湯

相似度 86%

羌活續斷湯

相似度 85%

三痹湯

相似度 81%

延齡散

相似度 66%

秘傳藥酒

相似度 66%

大秦艽湯

相似度 64%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