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活寄生湯

DU HUO JI SHE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備急千金要方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心經 16%
脾經 16%
腎經 14%
肺經 12%
膽經 6%
膀胱經 4%
胃經 4%
心包經 2%
肝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肺經
膽經
膀胱經
胃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2

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脈象細脈,弱脈

舌象舌苔淡薄白

疼痛膝蓋痛,全身酸痛,坐骨神經痛,下背部疼痛,膝蓋外側前側痛,心絞痛,產後腰痛,月經期間全身痠痛,四肢感到疼痛,腰痛,腰骶痛,四肢關節疼痛,膝部腫大疼痛,肩前部肩痛,肋間神經疼痛

症狀四肢肌膚麻木,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半身或下肢麻木,怕冷,身體消瘦,腹瀉,心悸,胃腸出血,白疕,上肢手部麻木,下肢生疽,腰膝軟弱無力

現代疾病原發性高血壓,慢性腎衰竭,心肌炎,心包炎,心肌梗塞,類風濕性關節炎,心律不整,慢性肝炎,五十肩,心內膜炎,半身不遂,麻痺,腳氣病,前列腺炎,肺結核

方劑組成解釋

獨活寄生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疼痛,舒緩筋骨: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解疼痛的功效,可以協同獨活、寄生等藥材,共同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筋骨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
  2. 調和藥性,避免燥烈: 獨活寄生湯以祛風濕為主,藥性偏燥烈。白芍性微寒,能緩解藥性燥烈,保護脾胃,防止藥物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刺激,使藥效更平和。

獨活寄生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獨活寄生湯以祛風濕、通經絡為主,藥性偏寒涼。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緩解藥物寒涼之性,避免傷及脾胃。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調和營衛之功效。在獨活寄生湯中,甘草能增強藥效,使藥物更好地發揮祛風除濕、通經活絡的功效,提高治療效果。

此外,甘草還能與其他藥物相互作用,起到協同增效的作用,提升方劑整體療效。

獨活寄生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活血通絡:川芎具有疏散風寒、活血通絡之效,與獨活、寄生等藥物協同作用,可有效治療風寒濕痹、經絡不通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
  2. 引藥入絡:川芎性溫,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經絡,促進藥效發揮,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在獨活寄生湯中,川芎可幫助獨活、寄生等藥物更好地發揮其祛風濕、通經絡的作用。

獨活寄生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血活血,調和藥性: 獨活寄生湯以祛風濕為主,但其中藥物多偏寒涼,容易傷及脾胃,而當歸性溫,味甘,能補血活血,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傷及脾胃,使藥效發揮更佳。
  2. 促進藥物吸收: 當歸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藥物更好的吸收,並將藥效輸送到患處,加強療效。

獨活寄生湯中包含獨活,主要原因如下:

  1. 祛風濕止痛: 獨活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肢體疼痛、關節腫痛等症狀,獨活能有效疏通經絡,驅散寒濕,達到止痛的效果。
  2. 配伍增效: 獨活寄生湯中包含寄生,性平,味甘,入肝、腎經,擅長補肝腎、強筋骨。獨活與寄生配伍,一祛一補,相輔相成,既能祛除風寒濕邪,又能補益肝腎,更能有效地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等病症。

獨活寄生湯中加入杜仲,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肝腎,強筋骨:杜仲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之效。與獨活寄生湯中其他藥物,如獨活、寄生、桑寄生等,共同起到溫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的作用,適用於肝腎不足、筋骨不健、腰膝痠軟、風濕痺痛等症。
  2. 助強筋骨,祛風濕:杜仲具有一定的祛風濕作用,與獨活、寄生等藥物配合,可加強祛風濕的效果,並能起到溫補肝腎,強筋骨的作用,進一步改善因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腰膝痠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獨活寄生湯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防風性溫,善於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獨活寄生湯主治風寒濕痹,肢體疼痛麻木,皮膚瘙癢,而防風可助獨活、寄生等藥物疏散風寒,解除痺痛,緩解瘙癢。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防風與獨活、寄生等藥物相配伍,可協調藥性,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防風能緩解獨活的燥烈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並能增強寄生祛風濕的功效,使藥效更為顯著。

獨活寄生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助藥力達病所:茯苓性平和,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止瀉的功效。獨活寄生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而濕邪阻滯,易傷脾陽,影響藥物通行。茯苓健脾利濕,有助於祛除濕邪,促進藥物更好地到達病所,發揮祛風除濕的功效。
  2. 配伍相宜,協調藥性:獨活寄生湯中,獨活、寄生等藥性偏溫燥,易傷津液。茯苓甘淡滲濕,能起到緩和藥性,避免燥邪傷津,使藥物更加平和,減少副作用。

獨活寄生湯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引經藥: 川牛膝性味辛溫,入肝、腎經,具有引藥入肝腎之功。獨活寄生湯主治風寒濕痹,而肝腎主筋骨,川牛膝可以引導藥力直達病所,增強療效。
  2. 祛風濕、通經絡: 川牛膝具有祛風濕、通經絡之功效,與獨活、寄生等藥物相伍,可協同作用,加強祛風除濕、通經活絡的效果,從而更有效地緩解風寒溼痹所致的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

獨活寄生湯中加入秦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濕止痛: 秦艽性苦寒,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與方中獨活、寄生等藥物協同作用,共同達到疏風散寒、祛風濕止痛的效果。
  2. 活血通絡: 秦艽亦能活血通絡,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如川芎、當歸等,有助於改善氣血運行,消除瘀阻,從而緩解疼痛,促進病竈修復。

因此,秦艽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獨活寄生湯的療效,使其更能針對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等症狀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獨活寄生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扶正:獨活寄生湯主要治療風寒濕痹,病機為風邪寒濕侵襲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人參具有補氣益血、扶正固本的功效,能增強患者正氣,對抗病邪,助其驅散風寒濕邪,改善氣血循環。
  2. 調和藥性:獨活寄生湯中包含多種寒涼藥物,如獨活、寄生、羌活等,容易傷及脾胃陽氣。人參性溫,可中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降低其對脾胃的損傷,使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獨活寄生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獨活寄生湯主治風寒濕痹,而肉桂性熱,味辛甘,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的作用,可溫煦脾腎陽氣,驅散寒邪,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2. 助藥力:獨活寄生湯中其他藥物如獨活、寄生等性偏寒涼,肉桂的溫陽之性可起到引導藥力,使其藥效更好地發揮,並避免寒涼之性過於損傷陽氣。

總而言之,肉桂的加入,既可溫陽散寒,又可助藥力,使獨活寄生湯的治療效果更加全面。

獨活寄生湯中加入桑寄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肝腎,強筋骨:桑寄生性味甘平,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獨活寄生湯主治風寒濕痹,兼有肝腎不足、筋骨痠痛等症。桑寄生可補益肝腎,增強機體正氣,從根本上改善風寒濕痹所致的筋骨疼痛。
  2. 祛風濕,止痛:桑寄生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風寒濕痹所引起的疼痛。獨活寄生湯中加入桑寄生,可以增強其祛風濕止痛的作用,提高療效。

獨活寄生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降火:獨活寄生湯主要治療風濕痺痛、筋骨攣急等病症,常因肝腎不足,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的作用,可緩解因風濕痺痛導致的發熱、口渴、舌紅等症狀,滋養肝腎,起到降火的作用。
  2. 配伍相宜:生地黃與獨活、寄生等藥材配伍,能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獨活寄生湯中其他藥材多偏於祛風濕、通經絡,而生地黃則能滋陰補血,使藥力更柔和,避免過於燥烈,有利於整體功效的發揮。

獨活寄生湯中加入細辛,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助獨活祛風濕:細辛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溫經散寒、通鼻竅的功效。與獨活配伍,可溫通經絡,助獨活驅散風寒濕邪,改善痺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2. 辛散通竅,引藥入絡:細辛的辛散之性,可引導藥力深入經絡,促進藥效發揮。同時,它可通暢鼻竅,有助於藥物更好地到達病竈部位,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

細辛與獨活的配伍,相輔相成,可發揮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痺之證。

方劑介紹


獨活寄生湯

獨活寄生湯出自藥王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主要功效是「祛風濕、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

古方主治:痹證日久,肝腎兩虛、氣血不足證。腰痛、膝蓋痛,四肢關節屈伸不利、身體麻木不仁、怕冷喜溫、心悸氣短、舌淡苔白、脈細弱...等等。

中醫的「痹證」,是指由於風、寒、濕邪侵襲,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起的關節疼痛、麻木、腫脹等症狀。

如果一個人體內長期遺留風、寒、濕邪,久了之後就會入於「五臟」,造成「肝腎兩虛」,就會出現筋骨疾病。

體內長期風寒濕,肝腎虧虛出現關節痛
體內長期風寒濕,肝腎虧虛出現關節痛

所謂「肝主筋」、「腎主骨」,當肝腎兩虛,則筋骨失去濡養,從而引起腰膝疼痛、四肢關節屈伸不利、麻木不仁等症狀。

體內寒濕久了,一定會導致肝腎損傷。腰為腎之府,膝為筋之府,肝腎不足,則見腰膝痿軟,氣血耗傷,所以心悸氣短。

此刻,如果很容易出現氣血不足,症狀就會更加嚴重。因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氣血不足,則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起腰膝疼痛、心悸氣短等症狀。

綜合而言,當一個人長期體內有風、寒、濕邪侵襲,會出現以下症狀:

  • 腰膝疼痛:腰部、膝蓋疼痛,疼痛程度可輕可重,可為持續性疼痛,也可為間歇性疼痛。
  • 肢節屈伸不利:關節活動不靈活,上下樓梯、走路、彎腰等動作時感到費力。
  • 麻木不仁:關節部位麻木、刺痛、無知覺。
  • 畏寒喜溫:怕冷,喜歡溫暖的環境。
  • 心悸氣短:心臟跳動加快,呼吸短促。
  • 舌淡苔白:舌頭顏色淡,舌苔白膩。
  • 脈細弱:脈搏細弱。

獨活寄生湯被設計專門用來改善長久痹痛,同時又肝腎兩虛、氣血不足之常用方。

這是因為過去感冒,受到風、寒、濕邪入侵體內而出現「痹證」,日久不愈,累及肝腎,耗傷氣血所致。

風寒濕邪停留在客於肢體關節,造成氣血運行不暢,所以腰膝疼痛,久則肢節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

正如《黃帝內經.素問》提到:「痹在於骨則重,在於脈則不仁。」治療的方法是趨散風寒濕邪,補益肝腎及氣血。

古人運用去風濕中藥,滋補肝腎氣血治療痺痛
古人運用去風濕中藥,滋補肝腎氣血治療痺痛

此方重用獨活,辛苦微溫,善治伏風,除久痹,且性善下行,以去除下焦與筋骨間的風寒濕邪。

配合細辛、防風、秦艽、桂心,細辛入少陰腎經,袪除體內陰經的風寒,又除經絡濕氣。秦艽祛風濕,舒筋絡而利關節,桂心溫經散寒,通利血脈。防風祛一身之風而勝濕。

因為痹證太久,出現肝腎兩虛,氣血不足,加入桑寄生、杜仲、牛膝以補益肝腎而強壯筋骨,且桑寄生兼可祛風濕,牛膝尚能活血以通利肢節筋脈。

當歸、川芎、地黃、白芍養血和血,人參、茯苓、甘草補氣健脾,扶助正氣。心悸氣短,脈細弱均為氣血不足之象。

白芍與甘草相合,尚能柔肝緩急,以助舒筋。當歸、川芎、牛膝、桂心活血,所謂「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甘草調和諸藥,兼使藥之用。

縱觀全方,以祛「風寒濕」邪為主,輔以補肝腎、益氣血之品,邪正兼顧,祛邪不傷正,扶正不留邪。

由此可見,風寒濕邪痹若於筋骨,肝腎不足,氣血兩虛,為本證的基本病機。以上諸藥合用,具有補肝腎、益氣血之功

加減變化:痹證疼痛較劇者,可酌加制川烏、制草烏、白花蛇等以助搜風通絡,活血止痛;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乾姜以溫陽散寒;濕邪偏盛者,去地黃,酌加防已、薏苡仁、蒼朮以祛濕消腫;正虛不甚者,可減地黃、人參。

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慢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風濕性坐骨神經痛、肩周炎、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頸椎病、顳顎關節炎、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骨質增生症、產後關節疼痛產後養氣、產後風濕、小兒麻痹等屬風寒濕痹日久,正氣不足者。

傳統服藥法


用法上十五味,吹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溫身勿冷也。喜虛下利者,除乾地黃。服湯,取朔翟葉火燎,厚安席上,及熱眠上,冷復燎之。冬月取根,春取莖,熬,臥之佳。諸處風溼,亦用此法。患腹痛,不得轉動,及腰腳攣痛,不得屈伸,痹弱者,宜服此湯,除風消血也(現代用法:水煎服,日服二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痹證之屬濕熱實證者忌用。

現代藥理研究


在現代藥理學研究中,獨活寄生湯具有以下功效:

  • 抗炎:獨活寄生湯中的獨活、秦艽、防風、細辛等藥材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介質的釋放,緩解炎症反應。
  • 鎮痛:獨活寄生湯中的獨活、麻黃、當歸等藥材具有鎮痛作用,可以緩解關節疼痛、肌肉疼痛等症狀。
  • 補氣血:獨活寄生湯中的人參、熟地黃、當歸、芍藥等藥材具有補氣血作用,可以改善氣血不足的情況。
  • 益肝腎:獨活寄生湯中的桑寄生、杜仲、牛膝等藥材具有益肝腎作用,可以滋補肝腎,強筋骨。

獨活寄生湯的經絡型態


現代人最常見的「綜合經絡型態」,可以說就是長久體內「風寒濕」所累積下來的一種經絡現象。

只要長期出現成為一種體質現象,到了中老年之後,很容易出現各種關節炎,因此多數人很難不出現各種關節疼痛。

相關證候


相同名稱方劑


獨活寄生湯, 出處:《醫略六書》卷三十。 組成:熟地5錢,獨活1錢半,當歸3錢,官桂1錢半,白芍1錢半(酒炒),川芎1錢,茯苓3錢,杜仲3錢(酒炒),牛膝3錢(酒炒),桑寄生3錢(酒炒)。 主治:産後腳氣疼痛,脈虛澀弦浮者。

獨活寄生湯, 出處:《婦科胎前産後良方注評》。 組成:獨活8分,桑寄生8分,牛膝8分,木瓜、薏米8分,秦艽6分,續斷8分,當歸尾8分,生地6分,茯苓8分,芍藥(炒)5分,焦杜仲8分,甘草5分。 主治:産後腿腳無力,不能動履。

獨活寄生湯, 出處:《慎齋遺書》卷七。 組成:白芍1兩,杜仲1兩,歸身1兩,防風1兩,白芷1兩,人參1兩,細辛1兩,桂心1兩,熟地1兩,牛膝1兩,川芎1兩,寄生1兩,甘草1兩,獨活3兩。 主治:鶴膝風,痛甚,因乾風者,並主痛風。

獨活寄生湯, 出處:《雞峰》卷四。 組成:獨活、寄生、細辛、杜仲、牛膝、防風、芎、熟地黃各等分。 主治:除風消血。主治:腎氣虛弱,卧冷濕地,當風所得,腰背痛,不速治,喜流入腳膝爲偏枯,冷痹緩弱,痛重,或腰脅痛,腳氣偏重,毒濕多風。素無風或久履濕冷,或足汗脫履,或洗足當風,濕毒內攻,足勝兩腿緩縱攣痛,或皮肉紫破有瘡。

獨活寄生湯, 出處:《千金》卷八。 組成:獨活3兩,寄生2兩,杜仲2兩,牛膝2兩,細辛2兩,秦艽2兩,茯苓2兩,桂心2兩,防風2兩,川芎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當歸2兩,芍藥2兩,乾地黃2兩。 主治:祛風濕,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主治:痹證日久,肝腎兩虧,氣血不足,腰膝疼痛,肢節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溫,心悸氣短,舌淡苔白,脈象細弱。

獨活寄生湯, 出處:《得效》卷三。 組成:獨活2兩半,真桑寄生(無則用川續斷代)2兩,杜仲(切,炒斷絲)2兩,北細辛2兩,白芍藥2兩,桂心2兩,川芎2兩,防風(去蘆)2兩,甘草2兩,人參2兩,熟地黃(洗)2兩,大當歸2兩。 主治:除風活血,解風寒暑濕之毒。主治:風傷腎經,腰痛如掣,久不治,流入腳膝,爲偏枯冷痹緩弱之患;及新産腰腳攣疼,歷節風濕,腳氣;産後血虛生風,手足抽掣,筋脈攣急,時發搐搦,半身不遂;或因勞役太早,風邪乘間而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