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獨活續斷湯中包含獨活,主要原因有二:
- 祛風濕止痛: 獨活性溫,味辛,入膀胱經,具有祛風濕、止痛之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腰膝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補肝腎壯筋骨: 續斷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壯筋骨、止痛之效,與獨活相配合,可更有效地治療因肝腎不足引起的腰膝痠軟、筋骨無力等症狀。
因此,獨活續斷湯中加入獨活,可發揮其祛風濕止痛及補肝腎壯筋骨的功效,達到治療風寒濕邪所致腰膝疼痛、筋骨無力的目的。
獨活續斷湯中包含續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續斷善於補肝腎,強筋骨。 方劑中獨活祛風濕,但容易耗傷肝腎,續斷則能補益肝腎,協調藥性,避免獨活過於燥烈,損傷正氣。
- 續斷與獨活相輔相成,共奏強筋骨之效。 獨活祛風濕,行經絡,續斷則補肝腎,強筋骨,兩藥合用,既能祛除風濕,又能強健筋骨,標本兼顧,效果更佳。
因此,續斷是獨活續斷湯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它不僅補益肝腎,還與獨活相輔相成,共同達到祛風濕、強筋骨的效果。
獨活續斷湯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肝腎,強筋骨: 杜仲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之效。此方以獨活、續斷為主,治療風寒濕痺,筋骨疼痛,而杜仲可助其補益肝腎,使藥效更強。
- 祛風濕,止痛: 杜仲亦有祛風濕、止痛的作用,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獨活、續斷、羌活等相輔相成,共同達到祛風除濕、止痛的效果。
因此,杜仲的加入,既能補益肝腎,又能祛風濕、止痛,使獨活續斷湯的藥效更全面,更能有效治療風寒濕痺、筋骨疼痛等病症。
獨活續斷湯中加入桂枝,主要原因有二:
一、溫通經絡:桂枝性溫,具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之效。獨活續斷湯主治風寒濕痹,四肢疼痛,桂枝可助獨活、續斷溫經散寒,驅散寒濕,使藥效更顯著。
二、調和營衛:桂枝能調和營衛,促進氣血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疼痛,使藥效更全面。
獨活續斷湯中加入防風,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祛風止痛: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獨活續斷湯主治風寒濕痹,疼痛麻木等症狀,防風可配合獨活、續斷等藥物,共同發揮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功效,減輕疼痛。
- 調和藥性:獨活續斷湯中部分藥物偏寒涼,如獨活、續斷等,而防風性微溫,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寒涼藥物過於傷陽,並使藥性更加平和,提高療效。
獨活續斷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效。獨活續斷湯主治風寒濕痺、筋骨疼痛,而川芎的活血通絡作用可以促進氣血運行,解除痺痛,使藥效更顯著。
- 引藥入絡,協調藥性: 川芎性溫,與獨活、續斷等藥材配合,可以溫通經絡,引藥深入病所,使藥力更易於發揮。同時,川芎的辛香氣味可以調和諸藥,使藥性更加協調,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偏重。
獨活續斷湯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通絡,引藥下行:川牛膝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引血下行之功效。與獨活、續斷等藥物合用,能促進藥力下達病竈,有效治療風寒濕痺,筋骨疼痛等症。
- 補肝腎,強筋骨:川牛膝還具有補益肝腎之功效,與續斷相輔相成,能加強補益肝腎,強筋健骨的作用,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獨活續斷湯中加入細辛,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 溫經散寒: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可溫經散寒、止痛,有助於治療風寒濕痹、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獨活續斷湯主治風寒濕痹,細辛的溫經散寒作用有助於驅散寒邪,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 通鼻竅止痛:細辛還具有通鼻竅、止痛的作用,可用於治療鼻塞、流涕等症。獨活續斷湯也常用於治療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鼻塞、流涕等症狀,細辛的通鼻竅止痛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鼻部症狀。
獨活續斷湯中加入秦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濕止痛: 秦艽性寒,善於祛風濕、止痛,能有效緩解風寒溼邪引起的腰膝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與獨活、續斷等藥材共同作用,可加強祛風散寒、舒筋活絡、止痛的效果。
- 活血化瘀: 秦艽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因風寒溼邪阻滯經絡引起的局部瘀血,促進血液循環,進一步緩解疼痛。
因此,秦艽的加入,可以更好地發揮獨活續斷湯的整體功效,達到祛風濕止痛、活血化瘀的治療目的。
獨活續斷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助藥力達於病所: 獨活續斷湯以祛風濕為主,而濕邪常困脾胃,影響藥物吸收及運化。茯苓味甘淡,性平,能健脾利濕,使脾胃運化正常,藥力得以順利傳輸至關節等病所,增強療效。
- 配合藥性,緩解燥性: 獨活續斷湯中多用辛溫藥物,如獨活、羌活等,容易耗傷津液。茯苓入脾經,能利水滲濕,同時又能滋養脾陰,起到緩解藥物燥性,保護脾胃的作用。
獨活續斷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氣血,扶正祛邪: 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養血、益脾健胃、生津止渴之功效。獨活續斷湯主要治療風寒濕痺,患者多伴有氣血不足、肢體麻木、畏寒肢冷等症狀。人參的補氣功效可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寒濕痺證的症狀。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獨活續斷湯中藥材大多性寒,如獨活、續斷、羌活等,長期服用可能導致脾胃虛寒。人參性溫,可溫補脾胃,平衡藥性,避免寒涼藥物對脾胃的損傷,並使藥效更佳。
獨活續斷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血活血,助益藥力: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獨活續斷湯以祛風濕、強筋骨為主,當歸的加入可補益氣血,促進藥物流通,使藥效更好地發揮。
- 緩解藥性: 獨活續斷湯中其他藥材如獨活、續斷等性偏寒涼,容易造成脾胃虛寒,而當歸性溫,能溫補脾胃,緩解寒涼之性,使藥物更加平和,減少副作用。
獨活續斷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兩個原因:
- 緩解疼痛,活血化瘀: 白芍具有鎮痛、舒筋活絡、養血和營的功效,可緩解獨活續斷湯所治療的筋骨疼痛、腰膝酸軟等症狀,並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藥物更好地滲透到患處。
- 調節氣血,滋陰養血: 獨活續斷湯中的一些藥物如獨活、續斷等,偏於燥熱,容易耗傷陰血。白芍可以滋陰養血,緩解燥熱之性,避免藥物對身體造成負擔,使治療更安全有效。
白芍的加入,使獨活續斷湯的功效更加全面,治療效果更佳。
獨活續斷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兩個原因:
- 清熱涼血,活血止痛: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活血止痛的功效。獨活續斷湯主要治療風寒濕痺,疼痛較劇,生地黃可以清熱涼血,緩解疼痛,並配合其他藥物活血化瘀,達到更好的止痛效果。
- 滋陰潤燥,補益肝腎: 生地黃同時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以滋養肝腎,改善因風寒濕痺引起的肝腎虛損,使治療效果更持久。
總之,生地黃在獨活續斷湯中發揮著清熱涼血、活血止痛、滋陰潤燥、補益肝腎的多重作用,使藥效更全面,效果更顯著。
獨活續斷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調和藥性,緩和藥物副作用: 獨活續斷湯以獨活、續斷等藥物為主,辛溫燥烈,容易耗傷津液,而甘草性甘平,具有潤肺止渴、緩解藥物毒性等功效,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避免對人體造成過大的負擔。
二、引藥入經,增強藥效: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可使藥力更加平和,更容易進入藥物所需到達的經絡,促進藥效發揮,增強藥物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獨活續斷湯主治功效分析
獨活續斷湯出自《外臺祕要》,其方名已點明君藥為獨活與續斷。此方針對「腎氣虛弱,臥冷濕地,當風所得」而導致的腰腿疼痛,從其組方來看,可歸納出以下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
病機分析:
古文提及「腎氣虛弱,臥冷濕地,當風所得」,明確指出了本證的病因病機。腎氣虛弱乃本虛,導致筋骨失養;寒濕之邪外侵,則為標實。寒濕侵襲下肢,滯於經絡,氣血運行受阻,則可見腰痛、腳膝疼痛、麻木重滯、甚至偏枯等症狀。
方劑功效:
- 祛風除濕,散寒止痛: 方中獨活、防風、秦艽、細辛均具有祛風散寒、除濕止痛之效,直接針對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痹痛。其中獨活為君藥,擅長下行,祛風濕力強,直達腰膝,緩解疼痛。細辛則溫散寒邪,配合獨活加強止痛效果。
- 補益肝腎,強筋壯骨: 續斷、杜仲均為補益肝腎、強筋壯骨之要藥。腎主骨,肝主筋,肝腎虧虛則筋骨失養,故佐以二藥補益,以固根本,緩解因肝腎虛損引起的筋骨軟弱。
- 活血通絡,行氣止痛: 川芎、川牛膝、當歸均具有活血行氣、通絡止痛之效。氣滯血瘀是導致疼痛的重要原因,活血行氣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通暢經絡,緩解疼痛。川牛膝更可引藥下行,直達下肢。
- 調和氣血,健脾利濕: 方中黨參、白芍、生地黃、茯苓等藥物,具有補氣養血,健脾利濕之功。黨參補氣,白芍、當歸養血,共同改善氣血虛弱;茯苓健脾利水,有助於祛除體內濕邪,從而緩解因濕邪引起的痹痛。
- 調和諸藥,緩急止痛: 甘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增強全方療效。桂枝則溫通經脈,調和營衛,有助於祛除體內寒邪。
治療原理:
獨活續斷湯針對腰腿疼痛的病因病機,標本兼治。其治則以「祛風散寒除濕、補益肝腎、活血通絡」為主。方中藥物相互協同,共同作用於機體,一方面祛除外邪,另一方面補益正氣,以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緩解疼痛的目的。本方不僅僅針對當前的疼痛,更注重從根本上解決腎氣虛弱的問題,以防止疾病的復發。故而,此方能有效改善「腎氣虛弱,臥冷濕地,當風所得」所引起的腰痛、腿痛、麻木重滯等症狀,亦能針對偏枯、腰腿疼攣等複雜病症發揮治療作用。
總之,獨活續斷湯是一個組方精當,配伍嚴謹的方劑,其主治功效是針對「腎氣虛弱,外感風寒濕邪」所致的腰腿疼痛,通過祛邪扶正,達到治療目的。
傳統服藥法
獨活2兩,續斷2兩,杜仲2兩,桂心2兩,防風2兩,芎藭3兩,牛膝2兩,細辛2兩,秦艽3兩,茯苓3兩,人參2兩,當歸2兩,芍藥2兩(白者),乾地黃3兩,甘草3兩(炙)。
上切。
以水1鬥,煮取3升,分3服。溫將息,勿取冷,宜用蒴藋葉火燎,厚安床上,及熱臥上,冷即易之,冬日取根,搗用,事須熬之。
忌蕪荑、生蔥、生菜、海藻、菘菜、酢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獨活續斷湯具有補腎益氣,強筋壯骨,祛風除濕的功效,但是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導致肝腎功能受損。
- 獨活續斷湯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因此,如果有出血傾向的患者,不宜服用獨活續斷湯。
- 獨活續斷湯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因此,如果有胃腸道疾病的患者,不宜服用獨活續斷湯。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獨活續斷湯, 出處:《外台》卷十七引《古今錄驗》。 組成:獨活2兩,續斷2兩,杜仲2兩,桂心2兩,防風2兩,川芎3兩,牛膝2兩,細辛2兩,秦艽3兩,茯苓3兩,人參2兩,當歸2兩,芍藥2兩(白者),乾地黃3兩,甘草3兩(炙)。 主治:腎氣虛弱,卧冷濕地,當風所得,腰痛,不時癒,久久流入腳膝,冷痹,痛弱重滯,或偏枯,腰腳疼攣,腳重急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