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腎不足的傳統中醫證型介紹
「肝腎不足」是一種高頻率被運用的中醫證候,主要指中醫的肝臟、腎臟的功能不足,肝腎虧虛、精血虛少,腎陰不足導致肝陰不足,或肝陰不足引起腎陰虧損而成的一系列症狀。
肝腎不足的症狀非常多,包含:頭暈、眼睛模糊或雀盲、筋脈緊繃麻木、四肢抽搐、指甲枯脆、脅肋痛、耳鳴、腰膝酸軟、健忘、虛煩不寐失眠。
早泄、遺精、閉經、白帶增多、牙齒搖動、脫髮、鬚髮早白、形體消瘦、咽乾口燥、五心煩熱、午後潮熱、面紅盜汗、尿黃便乾、舌紅少苔或無苔,脈沉弦細數。
中醫認為腦是髓的儲藏處,而髓是由腎精所轉化而來。因此,腎功能對於腦部的營養和健康非常重要。
血被視為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肝腎虛弱會導致血液和精液的不足,從而影響大腦營養,引起頭暈。
患有肝腎虛弱的人通常病程較長,發病緩慢。他們的眩暈症狀相對輕微,且在休息或睡眠後可得到改善。
在中醫理論中,肝主藏血,腎主藏精。由於肝腎的精血同源,肝腎不足會導致血虛精虧,影響身體多方面的健康。
肝腎的健康對眼睛也至關重要。當肝腎虧虛時,眼睛無法得到足夠的氣血滋養,可能導致視力模糊。
肝腎虧虛也可能對女性的月經週期產生影響,導致月經不調、經行先期、閉經、痛經等問題。
肝腎不足證的肋痛,特點為隱隱作痛,持續不止,伴有腰膝痠軟、頭暈目眩、潮熱盜汗等症狀。這些症狀是由於肝腎陰虛化為火熱,經絡氣血失養所致。
肝腎不足的腰痛,特點為痠軟隱痛,腰膝無力,疲勞時加重,休息時減輕。通過滋補肝腎可以改善。
肝腎不足的低熱,日久不退,或手足心熱,常見於多種溫病後期。溫熱邪氣久留,真陰耗損,肝腎失養,陰虛生內熱,導致低熱。
肝腎陰虛證常常是因為久病體虛,或房勞過度,年老精血虛衰,筋脈失養所造成。多發生於形體贏瘦、或先天稟賦不足之人。
由於婦女生理上有月經,生產懷孕,產育,哺乳等特點,易患陰血不足,故常見於婦女。
常見於古代疾病如:「脅痛」、「腰痛」、「虛勞」、「血證」、「眩暈」、「月經先期」、「閉經」、「痛經」等疾病。
本證應常常與「心腎不交證」、「肺腎陰虛證」、「腎精不足證」一起討論。
肝腎陰虧,不能制約肝陽,肝陽升發太過,亢逆於上,則出現頭脹痛,面紅赤,急躁易怒等「肝陽上亢」證候。
肝腎陰虧,可導致肺陰虧耗,肺陰不足。肝腎陰虧不能上濟於心,造成心陰不足。肝腎不足久了,容易形成腎陰陽兩虛。
以上所有內容都是流傳千年的抽象文字,各位讀者看不懂也沒有關係,可以直接運用經絡理論來理解,從不同角度來理解什麼是肝腎不足。
從經絡理解肝腎不足
造成肝腎不足的6種主要原因
肝腎不足的舌相與脈相
舌相
脈相
肝腎不足的臨床症狀或疾病
肝腎不足的相關證型
改善肝腎不足的常用方劑
改善肝腎不足的常用穴道
肝腎不足的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從經絡來理解所謂的「肝腎不足」是再簡單容易不過的一件事了,任何人只要隨著年紀愈來愈大,或是過度疲勞(房勞過度)、情緒失調、久病...等等,很容易出現鐵三角經絡型態的其中一種變化型。
除了鐵三角經絡型態之外,還加上腎經虛證、大腸經與三焦經實證。 有些人體內寒氣很重,會再增加膽經與胃經虛證,最後就會出現「綜合經絡型態」,每個人都可以親身驗證。
逐一分析這些異常經絡的症狀,就可以完整組合出所謂肝腎不足的所有症狀,幾乎都可以提出合理解釋。只要改善這種經絡型態,就可以讓所有症狀全部消失,這也是預防老化的一個重要過程與手段。
由於這種經絡型態在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形成,只是不夠穩定出現,只要透過長期養生,不要這種經絡型態穩定形成,就可以完全預防肝腎不足證。
藉此更可以預防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更年期症候群、癌症...等等這類隨著年紀大而高機率出現的疾病。
另一種在冬季常見的經絡圖,是「一派陽虛」經絡型態,在進入冬季至隔年儲存這段時間,肝經有機會出現虛證,這時候腎經也會出現虛症,也很容易出現肝腎不足的症狀。
相關常見的經絡型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