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r and Kidney Yin Deficient Syndrome
從經絡理解肝腎虧虛不足,運用穴道及中藥加以改善!
雲端中醫編輯組- 最後更新:2025-02-22
「肝腎不足」是一種高頻率被運用的中醫證候,類似的文字非常多,例如肝腎虧虛、肝腎虧損、肝腎陰虛、肝腎虛衰...等等。
這都是指中醫的肝臟和腎臟的精氣陰陽虧損,功能衰退的病理狀態,肝腎虧虛、精血虛少,腎陰不足導致肝陰不足,或肝陰不足引起腎陰虧損而成的一系列症狀。
「肝腎不足」範圍非常的大,可以說幾乎是所有的慢性病,都無法脫離這個證候,所以每個人中醫學習者都必須學習。
導致肝腎虧虛的原因,主要包括先天不足,例如遺傳因素,父母體弱或孕期失養導致先天精氣不足。
後天失調如飲食不節,營養不良、偏食、過度節食等損傷脾胃,影響精血生成。長期長期熬夜、過度勞累、精神壓力大等耗傷精氣,也會肝腎虧虛。
慢性疾病長期消耗,損傷肝腎。尤其是房事不節,性生活過度頻繁,耗傷腎精。隨著年齡增長,肝腎功能自然衰退是正常生理現象。

肝腎虧虛的常見症狀非常多,可以說是一個症狀非常複雜的證候。可以區分為全身症狀、肝的症狀、腎的症狀,全身症狀如下:
- 精神萎靡:精神不振疲乏無力、嗜睡、少氣懶言。
- 腰膝酸軟:腰部和膝蓋痠痛無力,甚至出現骨質疏鬆。
- 頭暈目眩:頭暈眼花視物模糊、耳鳴耳聾。
- 失眠健忘:入睡困難,睡眠淺,多夢易醒、虛煩失眠、記憶力減退。
- 形體消瘦:體重減輕,肌肉鬆弛,皮膚乾燥。
- 畏寒肢冷:怕冷,手腳冰涼(尤其在腎陽虛時更明顯)。
- 五心煩熱:手心、腳心、胸口發熱(尤其在腎陰虛時更明顯)。
- 盜汗:睡覺時出汗,醒後汗止(尤其在腎陰虛時更明顯)。
肝的症狀如下:
- 視力減退:眼睛乾澀、眼睛模糊、視物昏花、夜盲。
- 爪甲不榮:指甲薄脆易斷裂、缺乏光澤。
- 筋脈緊繃:四肢麻木、四肢抽搐。
- 情志異常:易怒、煩躁、抑鬱、焦慮等。
- 脅肋隱痛:經常感到胸脅有隱隱作痛
腎的症狀如下:
- 毛髮脫落:頭髮稀疏、頭髮早白、頭髮易脫落。
- 牙齒鬆動:牙齒鬆動,易脫落。
- 骨質疏鬆:容易骨折。
- 生殖功能減退:性慾下降、男性陽痿、早洩、不孕不育
- 女性婦科病:月經不調、閉經、白帶增多
- 二便異常:小便頻數清長,夜尿多,或小便不利,大便溏洩。
- 水腫:下肢或眼瞼水腫。
- 聽力下降:聽力減退
- 腎陰虛症狀:咽乾口燥、五心煩熱、午後潮熱、面紅盜汗、尿黃便乾、舌紅少苔或無苔,脈沉弦細數。
中醫認為腦是髓的儲藏處,而髓是由腎精所轉化而來。因此,腎功能對於腦部的營養和健康非常重要。

血被視為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肝腎虛弱會導致血液和精液的不足,從而影響大腦營養,引起頭暈。
患有肝腎虛弱的人通常病程較長,發病緩慢。他們的眩暈症狀相對輕微,且在休息或睡眠後可得到改善。
在中醫理論中,肝主藏血,腎主藏精。由於肝腎的精血同源,肝腎不足會導致血虛精虧,影響身體多方面的健康。
肝腎的健康對眼睛也至關重要。當肝腎虧虛時,眼睛無法得到足夠的氣血滋養,可能導致視力模糊。

肝腎虧虛也可能對女性的月經週期產生影響,導致月經不調、經行先期、閉經、痛經等問題。
肝腎不足證的肋痛,特點為隱隱作痛,持續不止,伴有腰膝痠軟、頭暈目眩、潮熱盜汗等症狀。這些症狀是由於肝腎陰虛化為火熱,經絡氣血失養所致。
肝腎不足的腰痛,特點為痠軟隱痛,腰膝無力,疲勞時加重,休息時減輕。通過滋補肝腎可以改善。
肝腎不足的低熱,日久不退,或手足心熱,常見於多種溫病後期。溫熱邪氣久留,真陰耗損,肝腎失養,陰虛生內熱,導致低熱。
由於婦女生理上有月經,生產懷孕,產育,哺乳等特點,易患陰血不足,故常見於婦女。

常見於古代疾病如:「脅痛」、「腰痛」、「虛勞」、「血證」、「眩暈」、「月經先期」、「閉經」、「痛經」等疾病。
本證應常常與「心腎不交證」、「肺腎陰虛證」、「腎精不足證」一起討論。
以上所有內容都是流傳千年的抽象文字,各位讀者看不懂也沒有關係,可以直接運用經絡理論來理解,從不同角度來理解什麼是肝腎不足。
經絡理解圖
從經絡角度深入理解此證候

造成肝腎不足的主要原因
了解6種常見致病因素
舌相與脈相
中醫診斷的重要指標
舌相
Tongue Characteristics
脈相
Pulse Characteristics
臨床症狀或疾病
常見的相關症狀表現
經絡型態分析
從經絡測量數據分析證候表現
從經絡來理解所謂的「肝腎不足」是再簡單容易不過的一件事了,任何人只要隨著年紀愈來愈大,或是過度疲勞(房勞過度)、情緒失調、久病...等等,很容易出現鐵三角經絡型態的其中一種變化型。
除了鐵三角經絡型態之外,還加上腎經虛證、大腸經與三焦經實證。 有些人體內寒氣很重,會再增加膽經與胃經虛證,最後就會出現「綜合經絡型態」,每個人都可以親身驗證。

逐一分析這些異常經絡的症狀,就可以完整組合出所謂肝腎不足的所有症狀,幾乎都可以提出合理解釋。只要改善這種經絡型態,就可以讓所有症狀全部消失,這也是預防老化的一個重要過程與手段。
由於這種經絡型態在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形成,只是不夠穩定出現,只要透過長期養生,不要這種經絡型態穩定形成,就可以完全預防肝腎不足證。
藉此更可以預防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更年期症候群、癌症...等等這類隨著年紀大而高機率出現的疾病。
另一種在冬季常見的經絡圖,是「一派陽虛」經絡型態,在進入冬季至隔年初春這段時間,肝經有機會出現虛證,這時候腎經也會出現虛症,也很容易出現肝腎不足的症狀。
相關常見的經絡型態如下:
相關典籍
古代醫學典籍中的相關記載
點擊按鈕查看詳細典籍內容
- 《素問.腹中論》:「年少時有所大脫血,或醉入房中,氣竭傷肝,故月事衰少不來也。」
- 《醫學入門.諸虛》:「五勞六極七傷,積虛成損,積損成傷,經年不癒者,謂之久虛。肝勞,盡力謀慮,則筋骨拘攣,極則頭目昏眩;腎勞,矜持志節,則腰骨痛,遺精白濁,極則面垢脊痛。」
- 《本草經疏.卷二》:「肝虛十證:胸脅痛,屬肝血虛;轉筋,屬血虛;目光短,屬肝血虛及腎水真陰不足;目昏,屬肝血虛有熱兼腎水真陰不足;目翳,屬肝熱兼腎水不足;亡血過多、角弓反張,屬血虛有熱;少腹連陰作痛,按之則止,屬厥陰經血虛;偏頭痛,屬血虛,肝家有熱,不急治之,久必損目;目黑眩暈,屬血虛兼腎水真陰不足。」
- 《景岳全書.脅痛》:「內傷虛損脅肋疼痛者,凡房勞過度,腎虛贏瘦之人,多有脅肋間隱隱作痛,此肝腎精虛不能化氣,氣虛不能生血而然。」
- 《張氏醫通.腰脊腿足痛》:「凡腰脊痠痿綿綿作痛,並腿足痿軟者,腎虛也。…腎虛腰痛,多由房慾,但察其既無表那又無濕熱。或年老衰頹,或情志怫鬱,或行力不支,而坐臥少可,或疲倦無力,而動勞益甚,或面色慘晦,脈候虛微,益腎經不足也。」
- 《傅青主女科.調經》曰:「先期經來只一、二點者,人以為血熱之極也,誰知腎中火旺而腎水虧乎…先期而來少者,火熱而水不足也。」治宜養陰清熱。方用兩地湯(《傅青主女科》)。
- 《醫學綱目.虛勞》:「虛者,皮毛、肌肉、筋爪、骨髓、氣血津液不足也。若男子終日勞役,神耗力倦,飢飽越常,喜怒憂。思,形寒飲冷,縱慾恣情…根源從此而虛竭矣。」
- 《素問.上古天真論》:「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 《景岳全書.血門》云:「血從齒縫牙齦中出者,名為齒衄。此手足陽明二經及足少陰腎家之病。腎水不足,口不臭,牙不痛,但齒搖不堅,或微痛不甚,而牙縫時多出血者,此腎陰不固,虛火偶動而然。」
- 《靈樞.海論》曰:「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痠眩目,目無所見,懈怠安臥。」治宜滋補肝腎。方用杞菊地黃丸(《醫級》)。
- 《靈樞.五音五味篇》說:「婦人之生,有餘於氣,不足於血,以其數脫血也。」
討論留言
與其他用戶分享經驗與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