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絡理解肝腎虧虛不足,運用穴道及中藥加以改善!

- 最後更新:2022-09-10

肝腎不足的傳統中醫證型介紹


同名證候:

肝腎陰虛肝腎陰涸肝腎虛衰肝腎虛熱肝腎虧虛肝腎虧損

「肝腎不足」是一種高頻率被運用的中醫證候,主要指肝腎虧虛、精血虛少,腎陰不足導致肝陰不足,或肝陰不足引起腎陰虧損而成的一系列症狀。

肝腎兩臟虧虛之常見的症狀:眼睛模糊或雀盲,筋脈緊繃麻木、四肢抽搐、指甲枯脆、脅肋痛、眩暈、耳鳴,腰膝痠軟、齒搖髮脫、遺精、形體消瘦、咽乾口燥、五心煩熱、午後潮熱、面紅盜汗、虛煩不寐、尿黃便乾、舌紅少苔或無苔,脈沉弦細數。

由於腦藏髓,是腎精所化,而血是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所以肝腎虛會因為大腦失養而頭暈。臨床發病緩慢,病程較長,其眩暈較輕,多屬虛眩,休息睡眠之後可以改善。

所謂肝藏血,腎藏精而具有養眼功能,肝腎虧虛時眼睛無法得到氣血濡養,就會開始模糊。女性容易月經不調,出現經行先期、閉經、痛經...等等。

肝腎不足證的肋痛,特點為脅肋隱痛,綿綿不休,伴有腰膝痠軟,頭暈目眩,潮熱盜汗等肝腎陰虧症狀。常常是情緒造成體內化火傷陰,經絡氣血失養所到造成。

肝腎不足的腰痛,痛性質多為痠軟隱痛,腰膝無力,疲勞時更加嚴重,躺下來休息就會減輕,透過滋補肝腎可以改善。

肝腎不足的低熱,日久不退,或手足心熱,常見於多種溫病後期,病在肝腎。溫熱邪氣久留,真陰耗損,肝腎失養,陰虛生內熱,所以出現低熱。

肝腎陰虛證常常是因為久病體虛,或房勞過度,年老精血虛衰,筋脈失養所造成。多發生於形體贏瘦、或先天稟賦不足之人。由於婦女生理上有月經,生產懷孕,產育,哺乳等特點,易患陰血不足,故常見於婦女。

隨著年紀愈來愈大,很容易出現肝腎不足
隨著年紀愈來愈大,很容易出現肝腎不足

常見於古代疾病如:「脅痛」、「腰痛」、「虛勞」、「血證」、「眩暈」、「月經先期」、「閉經」、「痛經」等疾病。

本證應常常與「心腎不交證」、「肺腎陰虛證」、「腎精不足證」一起討論。

肝腎陰虧,不能制約肝陽,肝陽升發太過,亢逆於上,則出現頭脹痛,面紅赤,急躁易怒等「肝陽上亢」證候。肝腎陰虧,可導致肺陰虧耗,肺陰不足。肝腎陰虧不能上濟於心,造成心陰不足。肝腎不足久了,容易形成腎陰陽兩虛。

以上所有內容都是流傳千年的抽象文字,各位讀者看不懂也沒有關係,可以直接運用經絡理論來理解,從不同角度來理解什麼是肝腎不足。

從經絡理解肝腎不足


https://static.cloudtcm.com/syndrome/IG%E8%82%9D%E8%85%8E%E8%99%A7%E8%99%9B.jpg

造成肝腎不足的6種主要原因


載入中...

肝腎不足的舌相與脈相


舌相

舌頭鮮紅色舌上無苔,光滑潔淨

脈相

沉脈弦脈細脈

肝腎不足的臨床症狀或疾病


面色發紅睡眠障礙身體消瘦口乾口渴手心腳心發熱潮熱容易流眼淚指甲變形牙齒浮動眼睛乾澀暈眩耳鳴小便顏色偏黃大便秘結四肢肌肉萎縮腰膝軟弱無力眼睛模糊半身或下肢麻木心胸煩熱肋間神經疼痛肩痛(肩關節)腳跟痛(足底筋膜炎)腰痛膝蓋痛膝蓋內側痛媽媽手腳踝內側後側痛膝蓋後側痛牙齒痛肩痛(肩前部)四肢關節疼痛中背部疼痛大腿內側疼痛月經期間腰痛五十肩原發性高血壓遺精腕管綜合症扳機指腱鞘囊腫青光眼四肢抽搐大腿後側疼痛

肝腎不足的相關證型


改善肝腎不足的常用方劑


改善肝腎不足的常用穴道


肝腎不足的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從經絡來理解所謂的「肝腎不足」是再簡單容易不過的一件事了,任何人只要隨著年紀愈來愈大,或是過度疲勞(房勞過度)、情緒失調、久病...等等,很容易出現鐵三角經絡型態的其中一種變化型,除了鐵三角經絡型態之外,還加上腎經虛證、大腸經與三焦經實證,每個人都可以親身驗證

從經絡理解肝腎陰虛的經絡型態與症狀
從經絡理解肝腎陰虛的經絡型態與症狀

逐一分析這些異常經絡的症狀,就可以完整組合出所謂肝腎不足的所有症狀,幾乎都可以提出合理解釋。只要改善這種經絡型態,就可以讓所有症狀全部消失,這也是預防老化的一個重要過程與手段

由於這種經絡型態在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形成,只是不夠穩定出現,只要透過長期養生,不要這種經絡型態穩定形成,就可以完全預防肝腎不足證的,更可以預防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更年期症候群、癌症...等等這類隨著年紀愈來愈大常出現的疾病。

相關常見的經絡型態如下:

載入中...

肝腎不足的相關典籍


  • 《素問.腹中論》:「年少時有所大脫血,或醉入房中,氣竭傷肝,故月事衰少不來也。」
  • 《醫學入門.諸虛》:「五勞六極七傷,積虛成損,積損成傷,經年不癒者,謂之久虛。肝勞,盡力謀慮,則筋骨拘攣,極則頭目昏眩;腎勞,矜持志節,則腰骨痛,遺精白濁,極則面垢脊痛。」
  • 《本草經疏.卷二》:「肝虛十證:胸脅痛,屬肝血虛;轉筋,屬血虛;目光短,屬肝血虛及腎水真陰不足;目昏,屬肝血虛有熱兼腎水真陰不足;目翳,屬肝熱兼腎水不足;亡血過多、角弓反張,屬血虛有熱;少腹連陰作痛,按之則止,屬厥陰經血虛;偏頭痛,屬血虛,肝家有熱,不急治之,久必損目;目黑眩暈,屬血虛兼腎水真陰不足。」
  • 《景岳全書.脅痛》:「內傷虛損脅肋疼痛者,凡房勞過度,腎虛贏瘦之人,多有脅肋間隱隱作痛,此肝腎精虛不能化氣,氣虛不能生血而然。」
  • 《張氏醫通.腰脊腿足痛》:「凡腰脊痠痿綿綿作痛,並腿足痿軟者,腎虛也。…腎虛腰痛,多由房慾,但察其既無表那又無濕熱。或年老衰頹,或情志怫鬱,或行力不支,而坐臥少可,或疲倦無力,而動勞益甚,或面色慘晦,脈候虛微,益腎經不足也。」
  • 《傅青主女科.調經》曰:「先期經來只一、二點者,人以為血熱之極也,誰知腎中火旺而腎水虧乎…先期而來少者,火熱而水不足也。」治宜養陰清熱。方用兩地湯(《傅青主女科》)。
  • 《醫學綱目.虛勞》:「虛者,皮毛、肌肉、筋爪、骨髓、氣血津液不足也。若男子終日勞役,神耗力倦,飢飽越常,喜怒憂。思,形寒飲冷,縱慾恣情…根源從此而虛竭矣。」
  • 《素問.上古天真論》:「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 《景岳全書.血門》云:「血從齒縫牙齦中出者,名為齒衄。此手足陽明二經及足少陰腎家之病。腎水不足,口不臭,牙不痛,但齒搖不堅,或微痛不甚,而牙縫時多出血者,此腎陰不固,虛火偶動而然。」
  • 《靈樞.海論》曰:「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痠眩目,目無所見,懈怠安臥。」治宜滋補肝腎。方用杞菊地黃丸(《醫級》)。
  • 《靈樞.五音五味篇》說:「婦人之生,有餘於氣,不足於血,以其數脫血也。」

討論留言


載入中...

搜尋

中醫診斷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