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補陰丸

DA BU YI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丹溪心法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3

熱/寒比例

(0.48)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0%
心經 15%
肝經 15%
脾經 7%
膀胱經 7%
大腸經 7%
肺經 7%
胃經 7%
腎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大補陰丸中加入龜板,主要原因為:

  • 滋陰潛陽:龜板性寒,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的作用,可緩解陰虛陽亢的症狀,如潮熱盜汗、心煩失眠、口燥咽乾等。
  • 固腎強筋:龜板富含膠原蛋白和骨膠原,具有滋陰補腎、強筋健骨的作用,能改善因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骨骼疏鬆等問題。

因此,龜板在滋陰補腎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與其他藥材搭配,可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緩解陰虛陽亢等症狀。

大補陰丸中加入黃柏,是基於其寒涼性質,可有效制約方劑中其他藥材的燥熱之性。

黃柏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與方劑中的熟地、山藥、山茱萸等滋陰補腎藥材相比,黃柏性寒,可以避免滋陰藥物過於滋膩,防止補而不燥,起到平衡陰陽的作用。

此外,黃柏還能抑制滋陰藥材可能帶來的脾胃虛寒等副作用,使方劑功效更加安全有效。

大補陰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補血: 熟地黃味甘性溫,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大補陰丸主治陰虛火旺、津液不足,而熟地黃可以滋補腎陰,並通過腎陰的滋養,進一步滋陰補血,從根本上解決陰虛的根本問題。
  2. 固澀止血: 熟地黃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能有效止血。陰虛火旺常伴有虛火上炎,導致出血,熟地黃能夠通過滋陰降火,同時收斂止血,控制出血症狀,達到治本的目的。

大補陰丸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降火: 知母味苦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之效。大補陰丸主治陰虛火旺,症見潮熱盜汗、口燥咽乾、五心煩熱等。知母可清泄虛熱,滋養陰液,達到清熱降火,滋陰補虛的效果。
  2. 配伍增效: 大補陰丸中其他藥材,如生地黃、麥冬等,也具有滋陰清熱的作用。知母與之配伍,可加強清熱瀉火之功,達到協同增效的效果,更有效地緩解陰虛火旺的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大補陰丸」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

  • 龜板: 滋陰補腎,強壯筋骨
  • 黃柏: 清熱燥濕,退虛火
  • 熟地黃: 滋陰補血,填精益髓
  • 知母: 潤肺止咳,清熱解毒

古代功效主治

滋陰降火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多部中醫典籍的記載,大補陰丸主要用於治療陰虛火旺所致的各種病症。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 滋陰: 方中熟地黃龜板均為滋陰補腎的要藥。熟地黃滋陰補血,填精益髓;龜板滋陰潛陽,益腎健骨。二者合用,可有效補充體內陰液,滋養腎陰,從根本上改善陰虛的狀態。

  2. 降火: 黃柏知母皆為苦寒之品,具有清熱瀉火的功效。黃柏清熱燥濕,退虛火;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二者合用,可有效清除體內的虛熱,抑制亢盛的虛火。

  3. 標本兼顧: 大補陰丸既能滋陰以治本,又能降火以治標,標本兼顧,故能有效治療陰虛火旺所引起的各種症狀。

主治病症分析

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大補陰丸可主治以下病症:

  • 骨蒸盜汗,肺痿咳血: 如《本草易讀》記載:「治骨蒸盜汗,肺痿咳血。」陰虛火旺,虛火內灼,迫津外洩,則見骨蒸盜汗;肺陰虧虛,虛火灼肺,損傷肺絡,則見肺痿咳血。大補陰丸滋陰降火,故可治之。
  • 陰火上衝: 如《類證治裁》記載:「治陰火,氣從臍下起」。陰虛火旺,虛火上炎,可見氣從臍下起,或見呃逆、咳逆喘息、頰赤咽乾等症狀。大補陰丸滋陰降火,使虛火潛降,則諸症可解。
  • 腰痛足酸,午後發熱: 如《時方妙用》記載:「午後發熱,腰痛足酸,服六味丸不效者,宜大補陰丸。」腎陰虧虛,不能濡養筋骨,則見腰痛足酸;陰虛內熱,午後陽氣旺盛,陰陽失衡,故見午後發熱。大補陰丸滋補腎陰,清退虛熱,故可治之。
  • 遺精淋祕: 如《血證論》記載:「水虛者,水為氣之所化,水津不足,則氣熱,皮毛枯燥,口咽生瘡,遺精淋祕,午後發熱。大補陰丸,以補水濟火。」腎陰不足,相火妄動,擾動精室,則見遺精;陰虛內熱,熱結膀胱,則見淋祕。大補陰丸滋陰降火,使水火既濟,則諸症可愈。
  • 耳鳴耳聾,咳逆虛熱: 如《成方切用》記載:「治水虧火炎,耳鳴耳聾,咳逆虛熱。」腎開竅於耳,腎陰虧虛,虛火上炎,則見耳鳴耳聾;水不制火,虛火上逆,則見咳逆虛熱。大補陰丸滋補腎陰,降伏虛火,故可治之。
  • 尺脈數: 如《血證論》記載:「尺脈數者。宜大補陰丸。」尺脈候腎,尺脈數提示腎陰虧虛,虛火內盛。大補陰丸滋補腎陰,清瀉虛火,故可治之。
  • 陽痿:如《雜病廣要》提及肝腎濕熱導致宗筋弛縱的陽痿可用大補陰丸。
  • 五淋症:如《醫方簡義》提及可用於治療五淋症。

總結

大補陰丸是一個經典的滋陰降火方劑,通過滋補腎陰、清瀉虛火,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其主治病症廣泛,凡屬陰虛火旺所致的各種病症,均可應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大補陰丸藥性寒涼,非陰虛火旺者不宜使用。臨床應用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辨證施治,方能取得良好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上為末,豬脊髓蒸熟,煉蜜為丸。每服七十丸(6~9g)空心鹽白湯送下(現代用法:上為細末,豬脊髓適量蒸熟,搗如泥狀;煉蜜,混合拌勻和藥粉為丸,每丸約重 15g,每日早晚各服1丸,淡鹽水送服;或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若脾胃虛弱、食少便溏,以及火熱屬於實證者不宜使用。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四肢肌肉萎縮咳嗽耳鳴精液中帶血(血性精液)發燒嘴中感到鹹鹹的耳聾潮熱在晚上或夜間會發熱心胸煩熱陰莖潰爛遺精尿失禁下肢生疽手腳(四肢)發熱手腳容易出汗四肢關節疼痛下肢萎縮

相同名稱方劑


大補陰丸, 出處:《同夀錄》卷一。 組成: 大補陰丸(《同夀錄》卷一。)出處:《同夀錄》卷一。組成:黃柏(酒炒)3兩(淨),知母(酒炒)3兩(淨),龜版(酥炙,去邊)3兩(淨),熟地(酒蒸9次)5兩,鎖陽2兩,甘枸杞2兩,乾薑(炒紫色)2兩,五味子1兩,白芍(酒炒)1兩,天冬1兩,覆盆子2兩,菟絲子(酒炒)2兩,于白朮3兩(炒),陳皮1兩,牡蠣(童便煅)1兩,山萸肉1兩,虎脛骨1兩,防己(酒洗)1兩,牛膝(酒洗)1兩,當歸(酒洗)2兩。主治:益精明目,補腎水,壯腰膝。 。 主治:益精明目,補腎水,壯腰膝。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