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本滋腎丸

益本滋腎丸

YI BEN ZI SHE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7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3%
膀胱經 16%
大腸經 16%
肺經 16%
胃經 16%
腎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益本滋腎丸中包含黃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滋陰降火: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降火之功效。可治療腎陰虧虛、虛火上炎所致的腰膝痠軟、耳鳴、盜汗、口燥咽乾等症狀。
  2. 固腎止遺,斂汗止瀉:黃柏能固腎止遺,對於腎氣不足、遺精滑精、小便頻數等症狀有良好療效。同時,黃柏也能斂汗止瀉,對於腎虛汗出、久瀉不止等症狀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黃柏在益本滋腎丸方劑中,可起到清熱瀉火、滋陰降火、固腎止遺、斂汗止瀉等功效,有助於治療腎虛相關的病症。

益本滋腎丸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降火: 知母味苦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知母,有助於清熱瀉腎火,滋養腎陰,緩解腎陰虛所導致的腰膝痠軟、頭暈耳鳴、口燥咽乾等症狀。
  2. 配伍協調: 知母與其他藥材配伍,能夠相輔相成,增強療效。例如,知母與黃柏、生地等藥物搭配,能夠更好地清熱瀉火,滋陰降火;與山藥、茯苓等藥物搭配,能夠更好地補腎益精,固本培元。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益本滋腎丸傳統功效分析
此方記載主治「眼昏暗,將成內障」,屬肝腎陰虛、虛火上炎所致的視力衰退。中醫理論中,「肝開竅於目」,肝腎精血不足則目失所養,加之虛火灼津,可致晶體混濁(內障前兆)。方名「益本滋腎」點明其核心在於補益根本(腎陰)、滋養肝腎,以降火明目。


組成與方義邏輯解析

  1. 黃柏(酒洗)

    • 性味苦寒,歸腎、膀胱經,善瀉相火、退虛熱。
    • 酒製後減其寒燥之性,兼引藥上行,助清上焦虛火。
  2. 知母(酒洗)

    • 性味甘苦寒,歸肺、胃、腎經,長於滋陰潤燥、清熱降火。
    • 與黃柏配伍,增強滋陰降火之效,針對腎陰虧虛、虛火浮越。

配伍原理

  • 「瀉火以存陰」:二藥均苦寒降火,直折虛熱,防止火灼真陰,間接保護肝腎之陰。
  • 「金水相生」:知母潤肺陰,肺金生腎水,協同黃柏固護腎陰,契合「滋腎」方名。
  • 「酒製增效」:酒洗後緩和寒性,避免傷胃,兼助藥力上行頭目,針對眼部症狀。

治療機轉推論

  1. 標本兼顧

    • 治標:清降虛火,緩解火炎目昏。
    • 治本:滋腎陰以養肝目,從源頭改善精血不足。
  2. 微觀對應

    • 傳統「內障」可能涵蓋早期白內障或視神經萎縮。此方通過改善肝腎陰虛體質,或間接調節眼內代謝,延緩晶體混濁。
  3. 丸劑設計

    • 水丸緩釋藥性,適合長期調理;空腹服加強吸收,「乾物壓之」防苦寒傷胃,體現用藥細節。

總結
此方以簡馭繁,通過黃柏、知母協同清熱滋陰,從肝腎論治目疾,體現中醫「治病求本」思想,尤其適用於陰虛火旺型視力障礙。

傳統服藥法


黃柏(去粗皮)、知母(去毛,各銼碎,酒洗)各等分。
上為極細末,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50丸,空心熱湯送下,服後以乾物壓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白內障內障

相同名稱方劑


益本滋腎丸, 出處:《準繩·類方》卷七。 組成:黃柏(去粗皮)、知母(去毛,各銼碎,酒洗)各等分。 主治:眼昏暗,將成內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