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虛證是指精血不足或津液虧損而出現的陰虛液少、陰不制陽的臨床表現的總稱。多因先天虧損,久病勞損,或熱病後陰液耗傷所致,這裡指的陰虛證,是指機體整體陰虛液少而言,各臟腑也有屬於各自的陰虛證。
陰虛證常見於慢性疾患中,病變日久易耗傷陰液。吳鞠通說:「熱之所過,其陰必傷。」故溫熱病後期都有傷陰之勢,而往往出現陰虛證。經常喜歡吃燒烤煎炒的人,由於體內積熱動火而傷陰,容易出現陰虛證。
陰虛證主要形體消瘦、口乾舌燥、暈眩失眠、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午後潮紅、尿少色黃,大便乾結,舌紅少苔,脈細數。
陰虛證常見於各種疾病之中,常見於古代中醫疾病「虛勞」、「勞察」、「消渴」、「眩暈」等疾病中。本證常與「血虛證」、「津液虧損證」、「濕郁熱伏證」相鑒別。
古代發現類似於糖尿病的「消渴病」,也經常出現陰虛證,症狀是極度口渴、多食而瘦、尿多有甜味、舌質紅、脈細數。眩暈病如果是陰虛證造成,多為陰虛導致肝風內動所造成。
陰虛證在病機演化過程中常有三種情況,第一是陰虛液少,陽氣失所御制,陽亢化風而見「陰虛動風證」,主要症狀是:頭痛、眩暈、四肢麻振顫,手足蠕動,語言不利。
第二,陰虛證時日太久導致「陰陽兩虛證」,症狀是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同時也有陽虛證之倦怠乏力、怕冷、四肢手腳冰冷。
第三,在溫病後期,或是某些內傷雜病,由於陰液虧損,元氣亦傷,出現「氣陰兩虛證」,症狀是:倦怠乏力、少氣懶言、口乾舌燥、低熱或潮熱、五心煩熱、自汗、盜汗,脈虛數等。
「津液虧損證」與「陰虛證」類似,由於體內津液屬陰,所以「津液虧損證」同陽屬於「陰虛證」範疇,但陰虛證包括範圍較廣,津液虧損證可進一步發展為陰虛證。津液虧損證主要症狀是:口渴、嘴唇舌頭乾燥、皮膚乾燥、小便短少、大便燥結、脈細數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