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陰虛證,主要是指因為津液消耗、肺失濡養而出現的陰津不足,宣降失職,虛熱內生,肺氣上逆...等等臨床表現的概稱。
這主要是指長期醞釀出來的一種內傷,常見於久病體弱者、或勞傷過度,體內陰虛火旺所造成。由於夏季炎熱,秋天乾燥火熱,這兩個季節最容易火熱傷肺(火克金),燥熱傷肺導致肺陰虛證。
然而,
外感熱病之後最容易直接出現此證,從新冠疫情全球肆虐之後得以印證,可以說是一種「新冠後遺症」的其中一種證候。 由於「肺為嬌臟」不耐寒熱,外來的熱氣或燥氣將灼傷肺內的津液,肺失濡潤,因此虛熱內生形成「肺陰虛」證。由於肺氣上逆,最常出現「咳嗽」,特點是乾咳、少痰、痰中帶血、口乾舌燥、潮熱、面色發紅(顴紅),這是一種「虛咳」特點。
新冠後遺症很容易出現肺陰虛證 基於五行原理,肺屬金,脾胃屬土,由於肺陰虛損,金氣不足,脾胃受累,而出現脾胃症狀(沒有食慾、腹脹便溏、消瘦)。感冒之後沒有處理完善,形成慢性肺陰虛證之後,從此很容易反覆出現感冒症狀(鼻塞、乾咳、喉嚨癢痛),這其實就是一種感冒後遺症。
古代發現肺癆(肺結核)是在「癆蟲」(
結核桿菌)侵人體內之後,最容易出現肺陰虛證候,會出現咳嗽、咯血、潮熱、胸痛、盜汗、身體消瘦為主要特徵的傳染性、慢性、消耗性疾患。
肺陰虛有機會出現「咳血」(痰中帶血),顏色鮮紅,伴隨胸痛、潮熱盜汗、面紅、口乾咽燥...等等,這是肺陰不足,陰虛火旺所造成。
綜合以上所述,肺陰虛的主要症狀是:乾咳、痰少而粘、痰中帶血、口渴口乾、喉嚨乾燥、聲音嘶啞、形體消瘦、午後潮熱、五心煩熱、盜汗、顴紅面紅、尿液偏黃色、舌紅少津、脈細數。
肺陰虛證常見於古代中醫疾病如「咳嗽」、「肺癆」、「咳血」、「肺疼」。本證常常與「燥邪犯肺證」、「肺氣陰兩虛證」、「肺腎陰虛證」一起討論。
秋季的主氣是「燥邪」,容易傷津液,外感燥邪,則成「燥邪犯肺證」。「肺氣陰兩虛證」可以是由肺陰虛證演變而來,但也可能由肺氣虛證,汗出過多,或過服溫熱中藥而造成,不過通常這兩證的症狀重疊。
基於五行原理,肺腎是相互影響的,因為肺屬金,腎屬水,金不生水則出現「肺腎陰虛證」,而腎陰虧損,勞傷過度,腎陰虛竭造成陰虛火旺,虛火灼肺,亦可導致肺腎陰虛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