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參麥冬湯

沙參麥冬湯

Sha Can Mai Do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溫病條辨

熱性指數

2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極寒 (0.12)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36%
肺經 36%
心經 11%
脾經 10%
肝經 5%
胃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9-28

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脈象數脈,細脈

舌象舌苔剝落不全,剝落處光滑無苔,舌紅沒有津液

疼痛胸悶胸痛,咽喉痛

症狀口乾口渴,咳嗽,嘴中感到鹹鹹的,乾眼症,氣喘,吞咽障礙,幼兒痞塊,發燒,潮熱,眼瞼丹毒,咽喉乾燥,多痰,咳血,鼻孔兩翼煽動,幼兒手足心熱

現代疾病乾燥症候群,麻疹,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眼症,牛皮癬,胃潰瘍,糖尿病,支氣管炎,肺炎,胃及十二指腸炎,肺結核

方劑組成解釋

沙參麥冬湯中加入玉竹,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增強養陰潤燥之力:

    • 玉竹性味甘、微寒,歸肺、胃經,具有養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
    • 它能協助沙參、麥冬,共同滋養肺胃之陰,對於治療燥邪或熱邪耗傷津液所致的咽乾、口渴、乾咳等症狀,有顯著的協同作用,使滋陰的力量更為醇厚持久。
  2. 清熱除煩益胃:

    • 玉竹能清虛熱、除煩。方證中的陰虛往往伴有內熱,玉竹的清熱作用能幫助祛除陰虛內熱引起的低熱、心煩等症狀。
    • 同時,玉竹也能益胃,配合沙參、麥冬,對恢復受損的胃陰,改善飢不欲食、胃脘隱痛等胃陰虛症狀十分有益。

沙參麥冬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藥物副作用:沙參、麥冬性寒,長期服用可能損傷脾胃,甘草性甘溫,可以中和寒性,保護脾胃,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減輕副作用。
  2.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甘草具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的功效。加入甘草,可以增強沙參麥冬的滋陰潤肺效果,使藥效更加全面,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

總之,甘草在沙參麥冬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能調和藥性,又能增強藥效,使藥效更佳,療效更顯著。

沙參麥冬湯中包含白扁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和胃,輔助生津:

    • 白扁豆性味甘、微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和中的功效。
    • 肺胃陰虛證常伴有脾胃功能虛弱,影響津液的生成和輸布。加入白扁豆,可以培補脾土,使脾胃健運,從而為肺胃提供源源不斷的津液「化源」,間接增強沙參、麥冬等藥物養陰生津的效果(中醫理論稱「培土生金」)。
  2. 顧護脾胃,防止滋膩:

    • 沙參、麥冬、玉竹等滋陰藥多性味甘寒、質地滋膩,容易礙胃、影響脾胃運化。
    • 白扁豆的健脾化濕作用,可以顧護胃氣,防止滋膩藥物損傷脾胃功能,使滋陰清熱而不滯膩,確保全方藥效平和持久。

沙參麥冬湯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生津: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潤肺生津、養陰清熱的功效。沙參亦有養陰潤肺之效,兩者相合,更能增強潤肺生津的效果,適用於燥熱傷肺、津液不足引起的咳嗽、口乾、咽痛等症狀。
  2. 滋陰清熱:沙參麥冬湯中常加入其他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的藥材,如玉竹、生地黃等。麥門冬的滋陰清熱之性,與這些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滋陰養肺的功效,適用於熱病後期、陰虛內熱引起的煩躁、失眠、盜汗等症狀。

沙參麥冬湯中包含桑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輕宣燥熱(疏邪):

    • 桑葉性味甘、苦、寒,質輕,善於疏散風熱清泄肺熱
    • 沙參麥冬湯主治的「燥傷肺胃陰分」證,多由燥邪(如秋燥)或溫熱之邪傷津引起。桑葉在此擔任佐藥,能輕輕宣散仍留於肺部的燥熱邪氣,使邪有出路,避免單純滋陰而導致邪氣留滯。
  2. 涼肺止咳:

    • 桑葉有涼肺止咳的功效。在方中,它既能宣散燥熱,又能配合沙參、麥冬等滋陰藥物,一同發揮清肺潤燥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因燥邪傷肺所引起的乾咳身熱症狀。

沙參麥冬湯中包含沙參,主要原因如下:

  1. 滋陰潤肺: 沙參性微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有養陰潤肺、益胃生津之功效。沙參能滋養肺陰,緩解肺燥咳嗽、咽喉幹痛等症狀。
  2. 清熱解毒: 沙參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可幫助消除肺熱,緩解因熱邪侵肺導致的咳嗽、痰黃、口渴等症狀。

沙參與麥冬搭配使用,能相輔相成,達到更佳的滋陰潤肺、清熱解毒功效。

沙參麥冬湯中包含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生津,加強潤燥:

    • 天花粉性味甘、微苦、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生津、潤燥止渴的功效。
    • 在沙參麥冬湯中,它作為輔助藥,能清解內在的熱邪,同時產生津液,與君藥沙參、臣藥麥冬配合,共同加強滋養肺胃陰液清解燥熱的力量,特別針對口渴明顯的症狀。
  2. 清肺化痰,利咽止咳:

    • 天花粉還能清肺化痰。雖然方劑主治是乾咳少痰,但燥邪傷肺日久,或兼有微熱,可能伴隨少量黏稠難咯的痰液。
    • 天花粉能協助清化熱痰利咽止咳,使滋陰藥物不至於太過滋膩而礙於痰邪。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方劑介紹


沙參麥冬湯

沙參麥冬湯主要功用是「清養肺胃,生津潤燥」。主治「燥傷肺胃陰分證」,常見症狀是:口乾、咽乾,身體發熱,咳嗽少痰,舌紅少苔,脈細數。

此方是「清養肺胃」之代表方,出自清代著名溫病學家吳鞠通所著的《溫病條辨》。

原文提到「燥傷肺胃陰分,或熱或咳者,沙參麥冬湯主之」、「熱病後期,肺胃陰傷,身熱不甚,口燥咽乾,乾咳少痰,舌紅少苔,脈細數。」

此方劑是改善「秋燥」和溫病後期「陰傷」的代表方,核心思想是甘寒生津、清養肺胃,專門用於滋潤乾燥、補充耗損的津液。

所謂的「肺胃陰傷」,指的是熱性疾病(如感冒、發燒)後期,或因秋季乾燥(秋燥),導致肺和胃的津液被耗傷,無法滋潤身體。

某一些人體內的津液本來就不足,在進入秋天之後受到外來「乾燥之邪」的影響,導致這種燥氣傷害到肺臟與胃的津液

秋季的燥氣,容易造成肺胃陰傷狀態
秋季的燥氣,容易造成肺胃陰傷狀態

燥為秋季主氣,其性乾澀、收斂。這意味著它會消耗人體的水分(津液),並導致氣機和毛孔的閉合。

中醫認為「肺主皮毛,開竅於鼻」。燥邪多從口鼻、肌表入侵,而肺為華蓋,位置最高,最先受邪。

因此,外感病邪,尤其是溫邪、燥邪,第一個侵犯的臟腑通常是肺臟。

如果這個人原本體內津液本來就不足(陰虛)的話,遇到秋季的外燥,好比乾燥的木柴遇到了火星。

外燥迅速消耗本已不足的肺津,而內熱又會助長燥邪的勢力。這就是「內外相合」,導致疾病迅速發生且症狀較重,就會形成「燥傷肺津」的現象。

肺的主要功能是「主宣發肅降」,它將津液向上輸布到口鼻皮毛,向下輸布到膀胱。當肺津受傷時會出現以下轉變:

  • 宣發失常:津液無法上承,則口乾、咽乾、鼻乾、皮膚乾燥。
  • 肅降失常:肺氣上逆,則引發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難以咳出。
  • 肺系失潤:喉為肺之門戶,咽乾喉癢甚至疼痛。

肺所產生的津液,也會進一步影響到脾胃,在五行中,脾胃屬土,肺屬金。五行相生關係是 「土生金」 ,即脾胃(母)能滋生、助長肺(子)的功能。當肺臟的津液損傷嚴重,進一步就會傷害傷害胃的津液

胃的特性是「喜潤惡燥」,胃陰(胃的津液)是保證胃正常腐熟水穀的基礎。胃陰受傷會出現以下轉變:

  • 飢不欲食:胃氣空虛故覺餓,但胃陰不足無法腐熟食物,故不欲食。
  • 口乾欲飲:胃陰虧虛,虛火上炎,導致口渴想喝冷飲。
  • 胃脘嘈雜或不適:胃失濡潤,有隱隱的灼熱感或不適感。
  • 大便乾結:津液無法下潤腸道。

所謂的「秋燥傷人」,基本原理是:燥氣先傷害肺臟(邪犯肺衛),進一步傷害脾胃(燥傷中土),最終導致「肺胃津液損傷」

燥傷津液,會出現各種乾燥症狀
燥傷津液,會出現各種乾燥症狀

既然一個人體內燥熱傷津,肺胃受損,就應當「清養肺胃,甘寒生津」,可以將沙參麥冬湯視為一個處理「乾燥」問題的精密系統,組成如下:

1.核心攻堅組(沙參、麥冬、玉竹、天花粉)

直接對抗「乾燥」本身,進行強力補水。肺和胃是津液耗傷最嚴重的兩個臟器。

沙參擅長滋養肺陰,麥冬擅長滋養胃陰,同時兩者都能生津止渴。它們就像兩支針對性極強的補水劑,直接作用於受損最嚴重的「目標器官」,進行精準且深層次的滋潤。

竹質地柔潤,能輔助沙參、麥冬增強生津潤燥的效果,尤其擅長潤澤口咽。天花粉則具有強大的清熱生津之力,特別針對「津傷導致的虛熱」所引起的強烈口渴、心煩意亂。它們的作用是擴大補水範圍,並緩解最令人不適的「渴」的症狀。

2. 後勤保障組(生扁豆、甘草)

修復後方生產線(脾胃),確保水分能夠持續供應,防止再次乾涸。津液來源於我們吃進去的食物和水,依賴脾胃(中土)的消化吸收。

當肺陰虧虛時,會過度消耗脾胃的資源(子盜母氣),導致脾胃也虛弱。生扁豆健脾養胃,甘草益氣和中,這兩味藥的目標是溫和地喚醒虛弱的脾胃,讓它們重新開始工作,從源頭上生產津液。

3. 環境清理組(桑葉)

桑葉質地輕清,性味甘寒。它不像黃連、黃芩那樣強力清熱,而是輕宣肺衛,像一陣微風帶走房間裡殘留的悶熱。它能處理那些殘存的低度發熱、輕微乾咳,為津液的恢復創造一個「涼爽」的環境,防止補進去的津液又被熱邪消耗掉。

沙參麥冬湯的組方邏輯是一個立體的、動態的解決方案。它不僅僅是「缺什麼補什麼」的簡單思維,而是同時考慮到了直接補充(滋陰)、恢復生產(健脾)、消除損耗(清餘熱) 這三個層面。

這使得它能夠高效地打破「津傷致燥,燥熱更傷津」的惡性循環,從根本上幫助身體恢復到陰平陽秘的平衡狀態。此方劑也可以視為食療方,每個人都可以學習。

沙參麥冬湯與「清燥救肺湯」、「麥門冬湯」功用、主治相近。但清燥救肺湯證燥熱較重,以燥熱傷肺,失其清肅,氣陰兩傷為主,故治療著重清燥救肺,止咳平喘。

沙參麥冬湯之麥冬、甘草、生扁豆,是仿效「麥門冬湯」之麥冬、甘草、梗米、大棗之配伍意義。在其基礎之上,再加玉竹、天花粉,以加強清熱養陰生津之力。

近代中醫臨床對於沙參麥冬湯的研究非常多,若分析超過800篇期刊論文之後,歸納出以下的疾病,內容相當豐富:

  • 常見呼吸系統疾病:肺炎、急性氣管支氣管炎、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體肺炎、遷延性肺炎、感染後咳嗽、刺激性咳嗽、咳嗽變異性哮喘、支氣管哮喘、兒童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咽炎、喉源性咳嗽、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妊娠咳嗽、卡托普利所致咳嗽、甲型H1N1流感後咳嗽
  • 慢性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關咳嗽、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損傷、支氣管肺發育不良、肺癰、類風濕關節炎相關肺間質病變。
  • 感染與傳染病:肺結核、非典(SARS)恢復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恢復期、麻疹、川崎病、流行性出血熱、腎綜合征出血熱、流行性出血熱多尿期、醫院感染、膿毒症胃腸功能障礙
  • 腫瘤相關疾病:肺癌(包括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肺腺癌、肺鱗癌)、食管癌、胃癌(含晚期)、甲狀腺癌、乳腺癌內分泌治療後諸症、頭頸部腫瘤放療後遺症、鼻咽癌放療後遺症(如吞咽困難、口乾症)、鼻咽癌放射性口咽炎、喉癌術後康復、惡性胸膜間皮瘤、惡性骨腫瘤疼痛
  • 消化系統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陰虛型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反流性食管炎、急腹症術後胃陰虛證、胃癌術後康復、吐酒後胃痛、糖尿病胃輕癱、頑固性嘔吐、秋季腹瀉、小兒厭食症、小兒夏季熱
  • 風濕免疫與全身性疾病:類風濕關節炎、乾燥綜合征、狐惑病(貝賽特氏症)、重症肌無力症
  • 代謝性疾病與併發症:糖尿病、消渴病(糖尿病)、糖尿病合併肺部感染、糖尿病胃輕癱、高血壓、慢性腎臟病、再發性尿路感染、慢性貧血相關萎縮性舌炎
  • 眼口腔相關疾病:乾眼症、口腔乾燥症、唾液腺損傷、齒齦萎縮、萎縮性舌炎、剝脫性唇炎、口瘡、口周皮炎、地圖舌、萎縮性鼻炎
  • 皮膚疾病:濕疹、銀屑病、痤瘡、皮膚光老化、手掌脫皮、無汗症
  • 其他常見病症與症候:失眠、腰腿痛、痔瘡、膝關節置換術後陰虛發熱、癌因性疲乏、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 特殊情況與少見疾病:重症顱腦損傷併發肺部感染、主動脈弓部動脈瘤、多發性抽動-穢語綜合征、小兒肺炎恢復期、晚期胃癌、消渴病(糖尿病)、小兒夏季熱

傳統服藥法


沙參3錢,玉竹2錢,生甘草1錢,冬桑葉1錢5分,麥冬3錢,生扁豆1錢5分,花粉1錢5分。久熱久咳者,加地骨皮3錢。甘寒生津,清養肺胃。水5杯,煮取2杯,每日服2次。

沙參麥冬湯的經絡型態


在進入秋季之後,肺經、三焦經與大腸經出現嚴重實證,本來就很容易出現肺熱的現象,可以參考肺經的圓運動現象(點選開啟)。

肺經的圓運動經絡現象
肺經的圓運動經絡現象

 

相關證候


相同名稱方劑


沙參麥冬湯, 出處:《溫病條辨》卷一。 組成:沙參3錢,玉竹2錢,生甘草1錢,冬桑葉1錢5分,麥冬3錢,生扁豆1錢5分,花粉1錢5分。 主治:甘寒生津,清養肺胃。主治:燥傷肺胃或肺胃陰津不足,咽乾口渴,或熱,或乾咳少痰。現用於氣管炎、肺結核、胸膜炎、慢性咽炎等屬於肺胃陰傷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