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竹麥門冬湯

玉竹麥門冬湯

YU ZHU MAI MEN DO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極寒 (0.0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7%
胃經 37%
心經 17%
脾經 7%
肺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玉竹麥門冬湯中包含玉竹,主要原因有二:

  1. 滋陰潤燥: 玉竹性甘寒,入肺胃經,具有滋陰潤燥、養胃生津的功效。與麥門冬同為滋陰藥,相輔相成,可有效緩解陰虛燥熱導致的口乾舌燥、咽喉疼痛、咳嗽等症狀。
  2. 養陰生津: 玉竹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如多糖、氨基酸等,可促進體液生成,滋潤臟腑,提高機體抵抗力。與麥門冬共同作用,可有效改善陰虛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抵抗外邪入侵。

玉竹麥門冬湯中包含麥門冬,是因為麥門冬與玉竹皆屬滋陰潤肺之藥,二者相輔相成,更能發揮滋陰潤肺、生津止渴的功效。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清心除煩、潤肺止咳的功效,尤擅治陰虛肺燥所致的咳嗽、口渴、心煩等症。玉竹味甘性微寒,入肺、胃經,以養陰潤燥、生津止渴見長,亦可滋養肺陰,緩解燥熱。

因此,麥門冬與玉竹合用,能更有效地滋養陰津,潤燥止渴,緩解肺燥津傷所致的各種症狀。

玉竹麥門冬湯為滋陰潤燥之良方,其中沙參作為主要成分之一,其選用深具意涵。沙參味甘微寒,歸肺、胃經,擅長滋補肺腎之陰,並能清熱潤燥,對於肺燥咳嗽、咽乾口渴等症狀尤為適用。與玉竹、麥門冬同用,三者相輔相成,共同增強滋陰效果,使本方更適合治療因陰虛火旺所導致的各類症狀。沙參在方中不僅能增強整體滋陰之力,還可調節體內陰陽平衡,對促進患者康復具有重要作用。此方適宜於陰虛火旺、肺燥津傷之證,是中醫臨床中常用的一個滋陰潤燥方劑。

玉竹麥門冬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玉竹、麥門冬性微寒,長期服用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能緩解玉竹麥門冬的寒性,避免傷及脾胃。
  2. 增強藥效: 甘草味甘,能調和藥性,使玉竹、麥門冬的滋陰潤燥功效更顯著,且能提高藥物療效,避免單味藥物過於單一,而造成藥效不足。

總而言之,甘草在玉竹麥門冬湯中起着調和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玉竹麥門冬湯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出自清代溫病學家吳鞠通《溫病條辨》,主治「燥傷胃陰」,即外感溫燥或內傷陰液導致胃陰不足之證。其典型症狀可見口乾咽燥、舌紅少津、飢不欲食、乾嘔或呃逆等,反映了燥熱耗傷胃中津液的病機。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玉竹、麥冬

    • 玉竹(甘平):質潤多液,專入肺胃,養陰潤燥而生津,《本草備要》言其「補中益氣,潤心肺,治風濕」。
    • 麥冬(甘微寒):清養胃陰,《醫學衷中參西錄》稱其「能入胃以養胃液,開胃進食」。二者協同,直補胃陰,兼潤肺燥。
  2. 臣藥:沙參

    • 北沙參(甘微寒):益胃生津,《本草從新》載其「專補肺陰,清肺火」,輔助玉竹、麥冬增強養陰之力,尤擅治陰虛火旺之燥。
  3. 佐使藥:生甘草

    • 生甘草(甘平):清熱和胃,調和諸藥,其甘緩之性可助津液輸布。
  4. 加減法

    • 土虛(脾弱)加生扁豆:扁豆健脾化濕,防滋膩傷脾,體現「培土生津」思路。
    • 氣虛加人參:補元氣以助陰液化生,契合「陽生陰長」之理。

整體治療邏輯

此方以「甘寒潤降」為核心,針對胃陰虧虛之燥證:

  • 養陰為本:玉竹、麥冬、沙參組成甘涼濡潤之隊,直接滋補虧損之胃陰。
  • 兼顧脾胃:生甘草和胃,扁豆或人參的加減,顯示對中焦運化功能的顧護,避免純陰藥礙脾。
  • 清潤不滯:全方藥性平和,無苦寒傷胃或滋膩戀邪之弊,符合溫病學派「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機」的治療理念。

推衍現代應用

現代可延伸用於慢性胃炎、糖尿病陰虛型口渴、放化療後口乾等屬胃陰不足者,體現「異病同治」原則,然需辨證準確,非機械套用。

傳統服藥法


玉竹3錢,麥冬3錢,沙參2錢,生甘草1錢。
土虛者,加生扁豆;氣虛者,加人參。
水5杯,煮取2杯,分2次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玉竹麥門冬湯, 出處:《溫病條辨》卷二。 組成:玉竹3錢,麥冬3錢,沙參2錢,生甘草1錢。 主治:燥傷胃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