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後清熱湯

SHA HOU QING RE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證因方論集要》卷三引葉天士方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8%
胃經 30%
心經 15%
腎經 7%
脾經 7%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痧後清熱湯」中加入玉竹,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生津:玉竹性甘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生津、潤燥止渴的功效。痧症多因暑熱或濕熱侵襲所致,患者常伴有口渴、咽乾等症狀。玉竹能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緩解痧症後的熱燥症狀。
  2. 滋陰養血:玉竹亦具滋陰養血之效。痧症發作後,患者體內陰液損傷,易出現氣血不足、面色蒼白等症狀。玉竹能滋陰益氣,養血生津,有助於恢復氣血,促進身體康復。

「痧後清熱湯」中加入沙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沙參性涼,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生津、養陰潤肺、解毒消腫之效。痧症多由暑熱、濕邪、飲食不節等因素引起,常伴有發熱、口渴、咽痛、舌苔厚膩等症狀。沙參可以清解暑熱毒邪,緩解患者的發熱、口渴等症狀,促進體內毒素的排泄。
  2. 滋陰潤肺: 痧症後,患者常伴有氣陰兩虛,肺津不足,出現咳嗽、痰少、口乾咽燥等症狀。沙參具有滋陰潤肺的功效,可以補充肺陰,改善患者的咳嗽、口乾等症狀,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痧後清熱湯」中加入「地骨皮」,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痧症多因暑熱、濕熱、勞倦等因素引起,患者常伴隨發熱、口渴、咽痛、煩躁等症狀。地骨皮性寒,入肺、胃經,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對於痧後餘熱未清、口渴咽乾、皮膚發紅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此外,地骨皮還能促進汗液排泄,有助於驅散體內積熱,進一步緩解痧症後的諸般不適。

痧後清熱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潤肺,生津止渴: 痧症多因暑熱侵襲,導致氣血瘀滯,而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經,具有清熱潤肺、生津止渴的功效,能有效緩解痧症發熱、口渴、咽痛等症狀,幫助恢復體內津液平衡。
  2. 滋陰養肺,緩解虛熱: 痧症發作後,患者體內津液損耗,容易出現陰虛內熱,而麥門冬滋陰養肺,能緩解因津液虧損引起的虛熱症狀,使身體慢慢恢復元氣,避免病情反覆。

「痧後清熱湯」方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緩和苦寒: 方中多用寒涼藥物以清熱解毒,甘草性甘平,可緩解寒涼藥物的寒性,避免損傷脾胃,並使藥性更加和緩,不至於過於燥烈。
  2. 甘草本身具有清熱解毒之效: 甘草除了調和藥性外,本身也具備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輔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玉竹

玉竹是一種滋陰補氣的中藥,具有生津止渴、潤燥和除煩等多種功效。它含有提高血糖,減緩動脈粥樣硬化的成分,可增強免疫力、抗自由基。此外,玉竹富含澱粉、蛋白質、胺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素,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素,增強體質和免疫力,從而達到補氣的作用。玉竹還含有能增加口腔和喉部分泌物的成分,可以改善口渴、喉乾等症狀,有助於生津止渴。此外,玉竹也含有能增強人體免疫力的多醣類,可以預防和治療感冒、支氣管炎等疾病。玉竹性微寒、味甘,有養陰潤燥、清熱除煩的效果,可改善陰虛液虧、肺燥咳嗽、胃陰不足、口渴喜飲、煩熱不安、心悸失眠多夢等症狀。

地骨皮

地骨皮具有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它能清散外感風熱,退內傷陰虛之熱,常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內傷陰虛引起的發熱、口乾、咽喉腫痛、煩躁不安等症狀。地骨皮亦可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治療肺熱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壓、癰腫、惡瘡等多種熱性疾病。

沙參

沙參具有滋陰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益胃生津、止渴止咳的作用,藥理成分含有皁甙類、多糖、蛋白質等,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支氣管痙攣,用於治療肺陰虛、支氣管炎、胃熱嘔吐、胃陰虛口渴等症。

麥門冬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心肺氣陰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失眠;以及熱病津傷、煩躁、身熱、神昏等症狀。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痧後清熱湯」的主要成分為玉竹、沙參、地骨皮、麥門冬、甘草,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益氣生津的功效。適用於瘀血之後,闇火未消,內熱身體疼痛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玉竹、白沙參、地骨皮、川斛、麥冬、生甘草。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全身酸痛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痧後清熱湯, 出處:《證因方論集要》卷三引葉天士方。 組成:玉竹、白沙參、地骨皮、川斛、麥冬、生甘草。 主治:瘀後伏火未清,內熱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