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平補湯

HUANG QI PING B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元和紀用經》

熱性指數

29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1%
肺經 21%
腎經 15%
脾經 15%
胃經 10%
三焦經 5%
肝經 5%
大腸經 5%
心經
肺經
腎經
脾經
胃經
三焦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黃耆平補湯

黃耆平補湯,由黃耆、地骨皮、肉桂、麥門冬、甘草五味中藥組成,具有補氣、滋陰、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五勞七傷,四肢沉重不靈活,骨肉痠痛,大病之後,沒有恢復正常活動能力,呼吸困難,氣短,小腹拘緊,腰背疼痛,心悸,咽喉乾燥,飲食沒有味道。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 地骨皮:性寒味甘,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它能清散外感風熱,退內傷陰虛之熱,常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內傷陰虛引起的發熱、口乾、咽喉腫痛、煩躁不安等症狀。地骨皮亦可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治療肺熱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壓、癰腫、惡瘡等多種熱性疾病。

  •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黃耆為中藥補氣之聖藥,具有補氣生血、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效。黃耆還具有排膿、止血、解毒、化腐生肌、生津止渴、補中益氣、健脾胃、補血、固表止汗、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是中醫臨牀常用的補益藥品。

  •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心肺氣陰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失眠;以及熱病津傷、煩躁、身熱、神昏等症狀。

  •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n\n對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經血不暢、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寒痹腰痛、胸痹、陰疽、心腹冷癰、寒疝作痛、閉經、痛經、月經不調、陰道濕熱、脾胃虛寒、陽虛畏寒、腹痛吐瀉、月經不調、血虛萎黃、心腹冷痛等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總結

黃耆平補湯是一種補氣、滋陰、清熱、解毒的中藥方劑,主治五勞七傷,四肢沉重不靈活,骨肉痠痛,大病之後,沒有恢復正常活動能力,呼吸困難,氣短,小腹拘緊,腰背疼痛,心悸,咽喉乾燥,飲食沒有味道。該方劑由黃耆、地骨皮、肉桂、麥門冬、甘草五味中藥組成,每種藥物具有不同的功效,相互協調,共同起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隴西黃耆3兩,枸杞根皮3兩,桂3兩,麥門冬3兩,甘草3兩。
上為末。
每服四匕,加生薑寸許,細切別研,生米泔汁3升,同煮至1升半,分2服,溫熱進之,每日2次,通為4服。

方劑組成解釋


黃耆為補氣要藥,具有補氣固表、利水消腫的功效。地骨皮為滋陰涼血要藥,具有滋陰降火、生津止渴的功效。肉桂為溫經散寒要藥,具有溫經散寒、通陽化氣的功效。麥門冬為養陰生津要藥,具有養陰清熱、潤肺止渴的功效。甘草為調和諸藥要藥,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本方以黃耆、地骨皮、肉桂、麥門冬、甘草等組成,具有補氣養陰、溫經散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五勞百損所致的四肢沉滯、骨肉酸疼、大病後不復常行動、喘惙吸吸少氣、小腹拘急、腰背強痛、心悸咽乾、飲食無味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氣養陰、溫經散寒的功效,適合於氣虛陰虧、陽虛寒凝所致的諸症。但本方含有肉桂,有溫熱燥烈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氣喘心絞痛肺結核心內膜炎心律不整原發性高血壓心肌梗塞心包炎心肌炎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臟衰竭心悸呼吸氣短言語無力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筋肉筋攣僵硬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咽喉乾燥

相同名稱方劑


黃耆平補湯, 出處:《元和紀用經》。 組成:隴西黃耆3兩,枸杞根皮3兩,桂3兩,麥門冬3兩,甘草3兩。 主治:五勞百損,四肢沉滯,骨肉酸疼,大病後,不復常行動,喘惙吸吸少氣,小腹拘急,腰背強痛,心悸咽乾,飲食無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