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參耆保元湯中包含人參,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補氣固本。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之效。參耆保元湯多用於氣虛乏力、脾胃虛弱等症狀,人參可補益中氣,提升機體抵抗力,為方中首要藥物。
其二,扶正祛邪。人參既能補氣固本,又能扶正祛邪,對於氣虛導致的各種病症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參耆保元湯多用於病後體虛、久病體弱等症狀,人參可增強機體免疫力,有助於恢復健康。
參耆保元湯中加入黃耆,主要是基於其補氣固表、益氣生津的功效。
黃耆為補氣要藥,能增強人體正氣,抵禦外邪侵襲,適合氣虛乏力、容易感冒、易患皮膚病等症狀。參耆保元湯以補氣固表為主,黃耆的加入能提高機體抵抗力,促進氣血生成,增強人體正氣,使機體恢復元氣,從而達到保元的效果。
參耆保元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參耆保元湯以人參、黃芪為主,具有補氣固表之效,但藥性偏燥。甘草性甘平,味甘能緩和藥性,使藥力更平和,避免燥性傷陰。
- 增強補益效果: 甘草味甘,入脾胃經,能補脾益氣,與人參、黃芪相輔相成,增強補益氣血之效,使補氣效果更佳,並能緩解人參、黃芪的副作用,如口乾舌燥等。
參耆保元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補氣: 參耆保元湯以補氣益血爲主,但對於氣虛陽虛者,單用人參、黃芪補氣效果不足。肉桂性溫,入心、腎經,可溫陽助陽,補火助氣,與人參、黃芪相輔相成,提高補氣效果,更適合氣虛伴有陽虛的患者。
- 溫脾散寒: 脾胃虛寒,則易導致氣血生化不足,影響氣血運行。肉桂溫中散寒,可溫暖脾胃,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氣血生成,協同人參、黃芪補氣益血,提高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參耆保元湯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參耆保元湯主要用於治療「氣虛痘疹」,即因患者正氣不足、氣血虛弱,在出痘疹(如天花、麻疹等)過程中出現氣虛無力透發的症狀。古人認為此方具有補氣托毒之效,能助痘疹順利透發,尤其適合體質虛弱之人出疹時使用。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藥物組成
君藥:
- 人參(1錢):大補元氣,提振正氣,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 黃耆(2錢):益氣固表,托毒外出,助痘疹順利透發且防止毒邪內陷
臣藥:
- 甘草(5分):生用時清熱解毒,炙用時補中益氣,配合痘疹不同階段使用
- 官桂(3分):溫陽通脈,鼓動氣血運行,助藥力發揮
佐使藥:
- 生薑(3片):散寒和胃,助藥力發散
- 糯米(一撮):養胃護中,預防藥物傷胃
- 人乳:古人認為具有補益精血、增強痘疹透發之效
治療原理推理
- 補氣托毒:以人參、黃耆為核心,增強正氣以對抗痘疹毒邪,防止毒邪內陷引發危險。
- 溫通促發:官桂性溫,配合生薑能溫通經脈,促進氣血運行,助痘疹順利透發。
- 階段調整:甘草生用於初熱期取其清熱解毒之效;炙用於出痘期取其補中益氣之功,體現階段性治療思維。
- 兼顧脾胃:生薑、糯米護胃,使人參、黃耆之補力得以充分吸收而無傷胃之虞。
- 精血補充:人乳能補益精血,使氣血充足以支持痘疹透發與恢復。
此方體現了中醫「扶正祛邪」的治療思想,在正氣不足的痘疹患者中,以補益為主,兼顧透發,避免單純清熱解毒可能導致的正氣更虛、毒邪內陷的風險。各藥配合形成合力,共同達到補氣托毒、助疹透發的效果。
傳統服藥法
人參1錢,黃耆2錢,甘草5分(初熱生用,出定炙用),官桂3分。
上銼。
加生薑3片,糯米一撮,水煎,入人乳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參耆保元湯具有補氣固表的作用,因此不宜在感冒發熱、陰虛火旺等情況下服用。此外,參耆保元湯性溫,孕婦、小孩、體質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參耆保元湯, 出處:《明醫指掌》卷十。 組成:人參1錢,黃耆2錢,甘草5分(初熱生用,出定炙用),官桂3分。 主治:氣虛痘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