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衛化毒湯

養衛化毒湯

YANG WEI HUA D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6.5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心經 25%
肺經 18%
三焦經 6%
腎經 6%
大腸經 6%
胃經 6%
肝經 6%
脾經
心經
肺經
三焦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養衛化毒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扶正固本,增強抵抗力: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效。在化毒過程中,人體氣血消耗較大,免疫力下降,人參可以補益氣血,增強人體抵抗力,從而更好地抵抗毒邪。
  2. 培補元氣,助藥力達邪: 人參可以培補元氣,使藥物更易到達病竈,更好地發揮化毒功效。同時,人參的補益作用,可以減輕化毒藥物的毒性,減少對身體的副作用。

總之,人參在養衛化毒湯中的加入,起到了扶正固本、增強抵抗力、助藥力達邪等作用,有利於促進病體恢復。

養衛化毒湯中包含黃耆,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 補氣固表,增強抵抗力: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功效。可提升人體免疫力,抵禦外邪侵襲,避免病情加重。

二、 扶正祛邪,提高療效:此方多用於治療氣虛衛弱、體質較差的患者,黃耆可補益氣血,增強正氣,從而更好地驅除病邪,促進疾病恢復。

因此,黃耆在養衛化毒湯中起到補氣固表、扶正祛邪的作用,有助於增強患者抵抗力,提高治療效果。

養衛化毒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補血活血,改善氣血循環: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血不足、血瘀阻滯所致的毒邪入侵,當歸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行,幫助機體抵抗毒邪。
  2. 滋陰潤燥,增強抵抗力:當歸兼具滋陰潤燥之效,可滋養機體陰液,增強抵抗力,使身體不易受到外邪侵襲。對於體質虛弱、氣血不足的人來說,當歸能起到補益氣血、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從而增強抵抗病毒或細菌的能力。

養衛化毒湯中包含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和副作用的作用。養衛化毒湯多用藥性較烈之藥材,甘草可中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猛烈,使藥力更柔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2. 增強療效:甘草本身具有益氣健脾、補中益氣、解毒生津等功效,可增強人體抵抗力,促進機體恢復,輔助其他藥材發揮療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養衛化毒湯》主治痘瘡(天花)已發展至「成漿」階段,此階段膿疱形成,氣血耗損,正氣虛弱。若伴隨「寒戦」(寒顫發抖)或「咬牙」(牙關緊閉,多因寒邪或虛極生風),需及時補氣托毒,防止毒陷內攻。古醫認為,此二症單獨出現時,反映毒邪未深、正氣尚存,故云「可治」;若多症並見,則恐正衰毒熾,病勢危重。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人參、黃耆(炙)

    • 人參大補元氣,挽救氣虛欲脫;炙黃耆專補脾肺之氣,並能固表托毒。
    • 二藥相配,強力提振正氣,助痘毒外透,防止毒邪內陷,呼應「養衛」之名(衛氣護表)。
  2. 當歸

    • 養血活血,與補氣藥搭配,符合「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之理,氣血同補以滋養痘瘡膿漿。
    • 痘成漿期氣血耗傷,當歸助生新血,兼防膿血瘀滯。
  3. 甘草

    • 炙用補中益氣,協同參、耆強化補益之力;生用可清熱解毒,但此方既用炙甘草,側重於調和藥性、緩急護正。

配伍思維與病機對應

  • 痘瘡成漿期,氣血兩虛為本,毒邪未盡為標。此方以「補為主,托為輔」,藉人參、黃耆速補元氣,托毒外達;當歸、甘草輔助調和營血,使膿漿充盈而不潰爛過度。
  • 寒戦、咬牙屬正虛不勝毒邪或陽氣不振,補氣血可溫養經脈,緩解寒象,避免毒邪內攻致逆證(如痘瘡塌陷、神昏等)。

綜論:此方體現「扶正以祛毒」的治法,針對痘瘡後期正虛不支的關鍵病機,藥簡力專,符合中醫「治痘重氣血」的傳統理論。

傳統服藥法


人參、黃耆(炙)、當歸、甘草。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發散表邪,解毒化斑之功效,適用於痘瘡已成漿,或寒戦,或咬牙,單見一症者。但若有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則不宜使用本方。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養衛化毒湯, 出處:《片玉痘疹》卷九。 組成:人參、黃耆(炙)、當歸、甘草。 主治:痘瘡已成漿,或寒戦,或咬牙,單見一症者可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