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歸鹿茸湯

參歸鹿茸湯

CAN GUI LU RO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痘疹傳心錄》卷十九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7.5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心經 21%
肺經 16%
腎經 12%
肝經 10%
三焦經 6%
大腸經 6%
胃經 4%
脾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肝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參歸鹿茸湯中加入鹿茸,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項作用:

  1. 補腎壯陽: 鹿茸性溫,味甘,入腎經,能補腎壯陽、益精填髓,對於腎虛陽痿、腰膝酸軟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強筋健骨: 鹿茸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如蛋白質、氨基酸、脂肪酸等,能促進骨骼生長,改善骨質疏鬆,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

參歸鹿茸湯中加入鹿茸,能與人參、當歸等藥材相輔相成,達到補腎壯陽、益精填髓、強筋健骨的功效。

參歸鹿茸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固本,提升藥效: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與參、歸、鹿茸等藥材共同作用,能增強補氣養血、益精填髓的作用,提升整體方劑的治療效果。
  2. 調和藥性,協同作用: 黃耆性溫,可緩解鹿茸等藥材的燥熱之性,避免過於燥烈而傷陰。同時,黃耆能促進血行,有助於參、歸等藥材的有效吸收,進一步發揮補氣養血、益精填髓的作用。

參歸鹿茸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參歸鹿茸性溫熱,甘草可緩解其燥烈之性,使藥性更平和,避免燥熱傷陰。
  2. 增強藥效: 甘草與人參、當歸、鹿茸等藥材搭配,可增強補氣養血、益腎壯陽的功效。甘草本身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合用,能更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參歸鹿茸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本: 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功效。參歸鹿茸湯本身以補腎壯陽為主,而人參的補氣作用可輔助腎氣,使補腎效果更佳,同時亦可防止過度補腎而導致火熱上炎。
  2. 協調藥性: 鹿茸性溫熱,歸腎經,具有壯陽益精、補血生髓之效,但長期服用容易導致陰虛火旺。而人參性偏溫和,可調和鹿茸的熱性,避免過於燥熱,使藥性更加平和,更適合長期服用。

參歸鹿茸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血活血: 當歸為補血要藥,能養血活血,潤燥滑腸,尤其適合血虛、血瘀所致的各種症狀。參歸鹿茸湯主要用於氣血不足、腎陽虛衰,而當歸的補血作用,可改善因氣血不足引起的頭暈、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
  2. 調和藥性: 鹿茸性溫熱,偏於陽性,而當歸性溫,偏於陰性,兩者相配,可起到陰陽調和的作用,使藥力更加平和,不易產生副作用,更適合患者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參歸鹿茸湯傳統功效分析
此方主治痘疹虛寒證,尤其針對氣血雙虧、陽氣不振所致「痘色淡白、無膿漿」之危候。古代醫家認為,痘瘡能否順利化膿結痂,關鍵在氣血充足以「化毒為膿」。若痘疹根腳無紅暈、水疱清冷,乃氣血虛極、陽氣不達之象,須峻補氣血、溫通陽氣以托毒外出。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

  1. 鹿茸(君藥)

    • 血肉有情之品,峻補精血、溫通督脈。其「酒炙」或「酥炙」增強溫通之效,直入血分鼓舞陽氣,助痘毒化膿外透。
    • 針對「血少不能化膿」,以鹿茸激活骨髓生血之能,改善漿液清稀。
  2. 人參、黃耆(臣藥)

    • 人參大補元氣,黃耆蜜炙益衛固表,二者相配提振脾肺之氣,強化「氣能生血」之功,與鹿茸形成氣血雙補格局。
    • 黃耆尤其善治「痘瘡內陷」,透過補氣托毒,使痘根紅活。
  3. 當歸(佐藥)

    • 酒洗當歸身專補營血,兼能活血,與鹿茸協力充盈血分,解決「血少」本虛。
  4. 炙甘草(使藥)

    • 調和諸藥,蜜製後甘緩補中,輔助人參、黃耆穩固中焦氣血生化之源。
  5. 生薑、龍眼肉、酒(引經佐助)

    • 生薑辛散助陽,龍眼肉補心脾之血,酒煎服用增強溫通血脈之效,引藥直達病所。

配伍邏輯與原理
全方以「精血-氣陽」同補為核心,鹿茸搭配人參,體現「精氣互化」思維;當歸佐鹿茸,展現「血肉補血肉」的傳統補血法。尤其針對痘疹後期氣血耗傷、陽虛不運之病機,透過溫補與托透並舉,使氣血充盈則膿漿自生,陽氣振奮則痘毒外發。此方反映古人「治痘重命門」的理念,從根本激發人體化毒生肌之能。

適應症延伸推論
若依氣血虛寒病機,此方或可延伸於「瘡瘍久潰不斂」「婦人崩漏伴畏寒」等證,凡屬精血虧損、陽氣不攝者,皆可參酌其補益托舉之法。

傳統服藥法


鹿茸3錢(酒塗炙,稍可用,酥炙更好),嫩綿黃耆5錢(蜜炙),甘草6分(炙),人參3錢(去蘆),當歸身1錢(酒洗)。
峻補其血。
加生薑一片,好龍眼肉三個,同煎,去滓,入酒一杯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氣養血、活血化瘀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痘疹色淡白,根腳四圍無一絲紅色,漿不足者。痘有水皰無膿者,血少不能化膿。

相關疾病


麻疹皮膚表面起水疱

相同名稱方劑


參歸鹿茸湯, 出處:《痘疹傳心錄》卷十九。 組成:鹿茸3錢(酒塗炙,稍可用,酥炙更好),嫩綿黃耆5錢(蜜炙),甘草6分(炙),人參3錢(去蘆),當歸身1錢(酒洗)。 主治:峻補其血。主治:痘疹色淡白,根腳四圍無一絲紅色,漿不足者。痘有水皰無膿者,血少不能化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