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參燕麥冬湯中加入沙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肺:沙參性涼味甘,入肺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搭配麥冬,更能加強滋陰潤肺的效果,適用於肺燥津傷、口渴咽乾、咳嗽氣喘等症狀。
- 清熱解毒:沙參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能幫助清除肺部的熱毒,減輕炎症反應。對於熱邪犯肺導致的咳嗽、痰黃、胸悶等症狀,亦有輔助療效。
沙參與麥冬、燕窩等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滋陰潤肺、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因肺燥津傷、熱邪犯肺引起的各種病症,都有著較好的治療效果。
參燕麥冬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其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胃經,能滋養心陰,清肺熱,生津止渴。參燕麥冬湯中以人參補氣,麥門冬滋陰,二者相輔相成,既能補益氣血,又能滋養陰液,適用於氣陰兩虛、心肺燥熱、口乾舌燥等症狀。此外,麥門冬還能養胃生津,緩解胃熱所致的口渴、食慾不振等問題,進一步提升湯劑的療效。
參燕麥冬湯中加入冰糖,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藥性: 參燕麥冬湯以人參、麥冬等滋陰補氣之藥材為主,性偏寒涼,加入冰糖,其甘甜之性可中和藥性,使其更易於人體吸收,避免寒涼之氣過重而損傷脾胃。
- 增進口感: 冰糖的加入,除了緩解藥性外,更能改善湯藥的口感,使其甘甜可口,更易於飲用,尤其是對於兒童和老年人來說,更能提高其服藥的依從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參燕麥冬湯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範疇集中於「陰虛燥傷肺絡」及「氣液將脫」兩大類證候:
- 風燥犯肺後期調養:針對外感風燥之邪(如秋燥)侵襲肺絡,導致乾咳無痰、甚則咳血者,經清燥救肺等治療後,邪氣已退而肺陰未復階段,以此方滋養肺胃陰液,預防餘熱復燃。
- 虛損危證轉歸固本:
- 五色痢陰虛欲脫:久痢傷陰,臟氣衰敗而見下痢五色雜下(臟腑精氣外泄之危象),經急救後虛陽暫斂,需速固陰液以維繫生機。
- 其他陰虛欲脫證:凡大失血、高熱傷陰等導致氣陰耗竭,出現脈微細、肌膚乾熱、喘息氣短等陰不維陽之證,轉危後可用此方滋陰斂液。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結構簡練,以「甘涼柔潤」為核心,暗合「培土生金」之法:
北沙參(君藥):
- 性味甘微寒,專入肺胃,《本草從新》謂其「專補肺陰,清肺火」,針對燥熱灼傷之肺陰,能清餘熱而滋其枯涸,尤擅治陰虛勞嗽。
麥冬(臣藥):
- 甘寒質潤,歸肺胃心經,《本草備要》載其「潤肺清心、瀉熱生津」。與沙參協同增強養陰效力,且麥冬通心脈,可防陰虛脈絕,尤其適合陰虛欲脫之證。
光燕條(佐藥):
- 燕窩甘平,《本草綱目拾遺》強調其「大養肺陰,化痰止嗽」。此處取其「血肉有情」之性,補虛損而不膩滯,尤善修復燥傷之肺絡,對乾咳失血後肺體損傷有修復之效。
奎冰糖(使藥):
- 甘緩補中,《本經逢原》言冰糖「利咽喉,助脾氣」,此處一則矯味助藥力吸收,二則藉其甘緩之性「培土生金」(健脾補肺),使陰液生化有源。
【整體治療思維】
此方體現「急固氣液,柔養熄風」的治療策略:
- 滋陰不滯邪:沙參、麥冬清潤為主,避免熟地等滋膩之品妨礙脾胃,適合病後餘熱未清者。
- 補虛防脫:燕窩為平補上品,配合冰糖甘緩建中,於陰虛欲脫時能固攝外浮之氣陰。
- 針對性修復:全方側重肺胃陰傷,尤適於呼吸道黏膜乾燥出血(如乾咳帶血絲)或腸道陰液枯竭(如痢後陰傷)之病理狀態,可視為「高階清補」方劑。
(完)
傳統服藥法
北沙參3錢,麥冬3錢,光燕條1錢,奎冰糖4錢。
清補肺臟,滋養氣液。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咳嗽
相同名稱方劑
參燕麥冬湯,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北沙參3錢,麥冬3錢,光燕條1錢,奎冰糖4錢。 主治:清補肺臟,滋養氣液。主治:風燥犯肺,乾咳失血者,經治將癒,以此善後。五色痢,陰虛欲脫,輓救得轉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