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胃熱盛的傳統中醫證型介紹
「肺胃熱盛」是指邪熱同時熾盛於「肺」和「胃」兩個臟腑的一種病理狀態,導致這些器官的津液(體內的水分和養分)受到損傷,屬於一種「裡實熱證」。
這種情況在「溫病派」理論中常常被提到,尤其是在外感溫熱病的時候。當身體受到火熱和乾燥的侵襲時,這些熱邪會在體內引起熱灼,從而損害肺和胃的正常功能。
中醫認為,肺與胃在生理上關係密切,在病理上也會相互影響。
- 肺:主呼吸,與皮毛相表裡,開竅於鼻。肺為嬌臟,易受外邪侵襲。
- 胃:主受納、腐熟水穀,為「水穀之海」,其氣以降為順。
當熱邪侵襲肺部,或過食辛辣溫燥的食物(如燒烤、油炸、辣椒、酒類),導致熱氣在胃中積聚,這些內生的火熱之邪會向上灼傷肺絡,形成肺和胃同時熱盛的狀況。

這種情況常見於天氣炎熱、飲食不當或者情緒波動等因素引起的內熱積聚。主要原因如下:
- 外感風熱:當人體受到外在風熱之邪(例如溫病或流感病毒)從口鼻或皮膚侵入時,最先受到影響的是肺部。若個人體質偏熱,或治療不當,熱邪便容易深入體內,進一步影響到胃部。夏季氣溫高,更容易受到暑熱邪氣的侵襲,加劇病情。
- 飲食不節:長期過度食用辛辣、油膩、燒烤、油炸等「熱性」食物,或是酗酒、抽菸,容易使這些熱氣積聚於脾胃,轉化為內火,形成所謂的「胃火」。當胃火上炎,便可能影響到肺,導致「肺熱」的情況。這也是現代人常見的生活型態所造成的健康隱患。
- 情志失調:長期精神壓力大、情緒鬱悶或易怒(即中醫所說的肝氣鬱結),容易產生肝火。肝火不僅會影響胃,還可能上擾於肺,引發肺胃火旺的問題。壓力過大與情緒波動,也會使體內產生過多熱氣。
- 體質因素:有些人體質偏陽,火氣本就較旺,容易出現「內熱」的症狀。若再受到外邪或飲食、情緒影響,更容易導致肺胃熱盛,造成不適。
外感熱邪之後最容易直接出現此證,從新冠疫情全球肆虐之後得以印證,可以說是一種「新冠後遺症」的其中一種證候。
燥熱體質常會影響肺與胃,導致一系列不適症狀,可分為以下幾類:
- 肺熱相關症狀:發燒、劇烈咳嗽,咳痰黃色黏稠、不易咳出、面色潮紅,甚至咳中帶血、喉嚨痛、扁桃腺發炎、聲音嘶啞、鼻塞、流黃鼻涕、鼻腔灼熱,有時會流鼻血、咽喉紅腫灼痛,口乾舌燥、口渴難耐。
- 皮膚相關問題:皮膚容易發炎、出油、臉部特別是額頭和鼻翼周圍容易長膿皰型痘痘、毛孔粗大、皮膚油膩。
- 胃熱相關症狀:口乾舌燥,常有強烈口渴感,喜歡喝冷飲來降燥、口臭、牙齦紅腫疼痛,甚至出血(胃火上炎所致)、胃脘灼熱、容易感到飢餓,食量大但吃完不久又餓(消穀善飢)、食慾不振、便秘、大便乾硬難解、小便顏色深黃或偏紅
- 全身症狀:發熱、容易出汗、夜間盜汗、煩躁不安、難以入睡、小便黃赤、舌質紅、舌苔黃厚、脈象滑數(脈搏快速有力)
夏季天氣炎熱,進入秋季後秋老虎炎熱伴隨氣候乾燥。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乾燥的邪氣侵襲到肺和胃,導致體內產生熱,從而損傷津液(即身體的水分和養分)。
這種狀況的表現會出現發燒、乾咳、喉嚨和鼻子感到乾燥,口渴且想不斷喝水,舌頭紅且苔薄,脈搏細而快。古人為了改善這種情況,通常會使用「沙參麥冬湯」這種中藥方。
由於燥邪易於化熱,熱邪易傷津,肺燥就會咳嗽,胃燥就會口渴,所以「咳嗽」與「口渴」是關鍵特點。

隨著全球暖化愈來愈嚴重,進入秋季之後已經不會有轉涼的感覺。2024-2025年連續兩年的秋季,到了10月依然像夏季一樣炎熱。
不少會員都持續回報,變得嚴重口渴,而且有點想要咳嗽的感覺,這就可以觀察「肺胃熱盛」的現象。
以2024年為例,某會員就發現自己的經絡現象,又回到了夏季常見的現象(見下圖)。尤其是胃經確實就是出現實證,而且她發現心經也是出現實證。

而她的肺經並沒有出現實證的原因,這是因為她的這種經絡型態,是「鐵三角經絡極致型態」,心包經與心經通常連動一起出現虛證。
這種經絡型態,從「寒熱指數」來看是「上下皆熱」的,所以這也可以印證所謂的「肺胃熱盛」的現象。
她發現這兩天的尿特別的黃,中醫學認為燥熱傷肺胃證的患者尿液顏色通常呈深黃色,甚至呈琥珀色或茶色。這是因為燥熱邪氣侵犯肺胃,導致尿液濃縮所致。
2025年10月初,某會員回報,由於天氣很熱,他吃了一些比較熱性的食物之後,就發現開始胃痛起來了。他當天幫自己進行經絡檢測,果然看到肝經與胃經都是實證。他確實在服用「黃連解毒湯」之後,胃痛就快速改善了,印證這是體內火氣大造成的胃痛。

然而,有些人因為種種原因,形成一種「肺胃陰虛」體質,由於長期肺部燥熱,導致大腸燥結而出現大便乾結,胃燥津液陰虧,導致食慾不佳,乾嘔呃逆。
古代中醫認為「消渴病」也多由此證所引起。由於體內陰虛燥熱,往上熱灼肺部津液,往下熱灼胃部津液,出現口渴口乾,容易肚子餓、身體消瘦、大便乾結、頻尿,舌苔黃燥,脈數等,古人運用「玉女煎」加以改善。
國際知名期刊《刺絡針》在2022年3月就發表最新研究,針對18萬名受試者進行追蹤,發現康復患者罹患糖尿病,和使用血糖藥物風險明顯增加,糖尿病已經被視為新冠後遺症的一個組成部分。
改善「燥傷肺胃證」的方法,主要就是清熱解毒、養陰潤燥,以滋養肺胃津液為主,中醫常運用「白虎湯」或「竹葉石膏湯」用於清熱解毒。
肺胃熱盛也可能是一種「內傷雜病」,例如情緒激動、生氣造成肝氣鬱結化熱燥,耗傷肺胃陰津所造成。

出現肺胃熱盛時應該避免辛辣、油炸、煙薰、燒烤等熱性食物。增加蔬菜水果攝入,如梨、西瓜、冬瓜、黃瓜、苦瓜等具有清熱作用的食物。適當飲用菊花茶、金銀花茶等清熱解毒飲品。
出現肺胃熱盛時,也必須保持良好的作息規律,避免熬夜。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居室保持通風涼爽,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通常是應該待在冷氣房。
「燥傷肺胃證」常常與「燥熱傷肺證」、「肺陰虛」、「熱阻胸脤證」、「毒侵肺胃證」一起討論。
從經絡理解肺胃熱盛

造成肺胃熱盛的4種主要原因
肺胃熱盛的舌相與脈相
舌相
脈相
肺胃熱盛的臨床症狀或疾病
肺胃熱盛的相關證型
改善肺胃熱盛的常用方劑
改善肺胃熱盛的常用穴道
肺胃熱盛的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熱傷肺胃經絡型態,可觀察每年夏季及秋季(5-10月)常見的經絡現象,肺經、大腸經與三焦經實證的相關經絡型態,通常伴隨鐵三角經絡型態之變化型(鐵三角+胃經實證)。
以2022年6月為例,某會員回報在新冠確診後5天,就出現喉嚨乾癢、咽喉部嚴重乾燥,感覺有一點痰卻咳不出,喉嚨癢癢一直想要咳嗽,嚴重口渴,走路時明顯有感覺胸部微喘。服用麥門冬湯2天後,症狀消失90%以上。
在服用「麥門冬湯」前經絡現象分享如下,從圖上可以清楚看出「三焦經」與「胃經」實證,肺經與大腸經反而開始出現虛證。這種現象依照該會員描述,已經持續數天以上。

類似經絡型態列出幾種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