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杏湯

SANG XI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溫病條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4

熱/寒比例

(0.2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心經 18%
胃經 14%
三焦經 9%
肝經 9%
脾經 5%
大腸經 5%
膀胱經 4%
小腸經 4%
肺經
心經
胃經
三焦經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桑杏湯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其潤肺止咳之效。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降氣平喘的作用。其潤肺之性,能滋養肺部,緩解燥咳、乾咳等症狀。而其宣肺之效,則有助於排出肺中痰濁,改善呼吸不暢。

桑杏湯以桑葉、杏仁等清熱宣肺之品為主,針對風熱犯肺、肺氣鬱熱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具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杏仁的加入,既能潤肺止咳,又能宣肺降氣,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提升療效。

桑杏湯中加入淡豆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表,宣肺透疹:淡豆豉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表、宣肺透疹之效。與桑葉、杏仁等藥材配合,可有效疏散風熱,宣肺解表,利於治療風熱犯肺所致的咳嗽、喘息、發熱等症狀。
  2. 利水消腫,解毒排膿:淡豆豉還能利水消腫,解毒排膿,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可有效緩解肺熱壅盛引起的胸悶、呼吸困難、咳痰不爽等症狀,並有利於促進痰液排出。

綜上,淡豆豉在桑杏湯中發揮了清熱解表、宣肺透疹、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等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增強了治療風熱犯肺所致的咳嗽、喘息、發熱等症狀的療效。

桑杏湯中包含桑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表: 桑葉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表、疏散風熱的功效。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桑葉能有效緩解。
  2. 宣肺止咳: 桑葉能宣肺利氣,潤肺止咳,對於風熱犯肺所致的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桑葉能起到宣肺止咳的作用。

桑葉與杏仁、桑白皮等藥材配伍,共同發揮清熱解表、宣肺止咳的功效,對於風熱犯肺所致的咳嗽、咽喉腫痛、痰多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桑杏湯中加入沙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肺潤燥:沙參性微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熱、潤肺燥之效。桑杏湯主治肺熱咳嗽,而沙參可有效緩解肺熱,滋養肺陰,使咳嗽症狀得到改善。
  2. 養陰生津:沙參具有養陰生津的功效,可緩解因肺熱所致的口渴、咽乾等症狀。桑杏湯中的杏仁也有潤肺止咳之效,與沙參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潤肺、止咳生津的功效。

桑杏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梔子味苦寒,性涼,入肺、胃、膽經。其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能有效抑制肺熱,緩解因熱邪壅肺而引起的咳嗽、喘息、痰黃黏稠等症狀。
  2. 降氣止咳:梔子入肺經,能降肺氣,止咳化痰。桑杏湯以桑白皮、杏仁等清肺降氣藥為主,配合梔子清熱降氣,協同作用,使藥效更顯著,對於熱邪犯肺、肺氣上逆所致的咳嗽、氣喘效果更佳。

桑杏湯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潤肺止咳,化痰散結: 川貝母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桑杏湯主治風熱犯肺,咳嗽痰稠,氣喘胸悶等症,而川貝母的加入可有效潤肺化痰,緩解氣喘,使咳嗽痰液易於排出。

二、 清熱解毒,利咽消腫: 川貝母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桑杏湯清熱解毒,利咽消腫,對於伴有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的患者,可起到緩解作用。

主治功效


桑杏湯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桑杏湯主治秋燥外感,邪傷肺衛,肺津受灼之證。症見身熱不甚,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咽乾口渴,舌紅,苔薄白或薄黃而乾,脈浮數而右脈較大。古文更精簡的描述為:「秋感燥氣,右脈數大,傷手太陰氣分者。」、「上燥治氣」、「咳逆頭痛者」、「風咳嗽者,喉中癢咳吐黃痰」。

治療原理

桑杏湯以辛涼甘潤為法,清宣肺燥,潤肺止咳。以下分述各藥物之作用:

  • 桑葉: 輕清疏散,既能疏散風熱,又能清肺潤燥,為君藥。
  • 杏仁: 苦降甘潤,降利肺氣,潤燥止咳,為臣藥。
  • 沙參: 甘寒潤肺,養陰清熱,生津止渴。
  • 浙貝母: 苦寒,清熱化痰,潤肺止咳。
  • 淡豆豉: 輕宣透邪,疏散表邪,引邪外出。以上三味共為臣藥, 助桑葉、杏仁清宣潤降。
  • 梔子: 清泄肺熱。
  • 梨皮: 清熱生津,潤肺止咳。以上二味共為佐使藥, 加強清熱潤燥之力。

綜合分析

桑杏湯中:

  1. 辛涼藥與甘寒藥並用: 既能疏散外感風熱之邪,又能滋養肺胃之陰,使燥熱去,津液復,則諸症自除。
  2. 清宣與潤降相伍: 一方面清宣肺氣,使肺氣得宣,另一方面潤燥降氣,使肺氣得降, 使肺氣宣降自如,恢復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3. 針對燥邪傷肺: 方中多用甘寒潤燥之品,是針對燥邪易傷肺津的特點而設。

因此,桑杏湯一方,藥味雖簡,但配伍精當,共奏辛涼甘潤,輕宣潤燥之功,使燥邪得解,肺津得復,氣機調暢,則咳嗽、咽乾、口渴等症狀自然消失,為治療外感溫燥輕證的常用方劑。

古文支持

  • 《溫病條辨》: 「其由於本氣自病之燥證,初起必在肺衛,故以桑杏湯清氣分之燥也。」 以及 「若傷春風,與燥已化火無痰之證,則仍從桑菊飲、桑杏湯例。」 說明桑杏湯用於溫燥初起,邪在肺衛,以及燥邪化火無痰之證。
  • 《醫學摘粹》: 「燥證/燥病」的治療,並指出若「初起右脈數大,燥傷手太陰氣分者,以桑杏湯主之」。 說明桑杏湯用於治療燥邪傷及手太陰肺經的初期證候。以及 「燥證提綱中提到「咳喘因傷秋氣得,各方治法要參觀」。下方列出桑杏湯,並附上燥傷肺氣的病證描述及方劑組成:「燥傷肺氣病初成,右脈旋驚數大呈,桑杏沙參兼豉貝,梔梨皮入熱全清。」 說明桑杏湯是用於治療燥傷肺氣的方劑。
  • 《邵蘭蓀醫案》《重訂通俗傷寒論》《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上燥治氣,吳氏桑杏湯主之。」 明確指出桑杏湯用於治療上燥的病症。
  • 《醫學課兒策》: 「清氣分者桑杏湯,用桑、杏、象貝、香豉以化其表,用沙參、梨皮、梔子以清其本」。 指出桑杏湯的組成藥物及其作用,用於治療上焦肺衛清氣分之病。
  • 《成方便讀》: 詳細列出桑杏湯的組成成分和各自的用量,並說明其主治功能為治療因秋感燥氣導致的右脈數大,傷及手太陰氣分的情況。
  • 《重訂溫熱經解》: 「咳逆頭痛者,桑杏湯主之。」 以及 「風咳嗽者,喉中癢咳吐黃痰,桑杏湯主之」說明桑杏湯用於治療因風邪引起的咳嗽,症狀為喉嚨癢、咳出黃痰。
  • 《醫學體用》: 說明此方是基於桑杏湯的意念進行加減變化的,並詳細闡述了方中主要藥材的作用。
  • 《臨症經應錄》: 列出桑杏湯的組成藥物,並註明其屬於辛涼法。
  • 《增訂通俗傷寒論》: 提到在治療「傷寒感復」時,若患者「兼風熱重者」,可以使用「銀翹散、桑菊飲、桑杏湯」等方劑。
  • 《醫學摘粹》: 「防翹桑杏湯主之」,表明這段文字討論了桑杏湯的應用,並指明其適用於「舌白口渴無汗,邪在氣分,而表實」的病症。

傳統服藥法


水二杯,煮取一杯,頓服之,重者再作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鼻孔兩翼煽動咽喉乾燥咳血白睛溢血鼻子乾燥喉嚨發癢咳嗽妊娠咳嗽

相同名稱方劑


桑杏湯, 出處:《溫病條辨》卷一。 組成:桑葉1錢,杏仁1錢5分,沙參2錢,象貝1錢,香豉1錢,梔皮1錢,梨皮1錢。 主治:清氣分之燥。主治:秋感燥氣,右脈數大,傷手太陰氣分者。

桑杏湯, 出處:《瘍醫大全》卷二十七。 組成: 桑杏湯(《瘍醫大全》卷二十七。)出處:《瘍醫大全》卷二十七。組成:桑白皮8錢,朴消1兩,乳香2錢,杏仁2錢。主治:小腳,使足大能小,其軟如綿。 。 主治:小腳,使足大能小,其軟如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