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玉女煎功用是「清胃熱,滋腎陰」,主治胃熱陰虛證,症狀是:頭痛,牙痛,齒鬆牙衄,煩熱乾渴,舌紅苔黃而乾、脈細數等。亦治消渴,消谷善飢,清胃滋陰。
《景岳全書》謂本方證為「少陰不足,陽明有餘」。陽明有餘,則胃熱循經上攻頭面,而見頭痛,牙痛。熱傷胃經血絡,以致牙衄。熱傷陰津,少陰不足,則見煩熱口下,舌紅苔黃而乾。
腎陰不足則牙齒鬆動,本方亦治消渴,是因為胃熱熾盛,腐熟水谷之力強盛,而見消谷善飢,少陰不足,虛火妄動,則見口乾唇燥,五心煩熱等症。
綜上所述,本方證實為水虧火盛相因為病,而以胃熱為主。
方中石膏清胃火之有餘,用為君藥。熟地滋腎水之不足,為臣藥,君臣合用,清火而壯水。佐以知母,既助石膏清胃火,又助熟地滋補腎陰,麥門冬清熱養陰。牛膝導熱而引血下行,亦為佐藥。諸藥配伍,共奏清胃熱,滋腎防之功。
本方的配伍特點是清補並投,標本兼顧,佐以引熱下行,使熱徹陰存,上炎之火下行,陰陽水火臻於平衡,則諸症自愈。
本方與清胃散同治胃熱牙痛,但清胃散重在清胃火,以黃連為君,其性苦寒,配伍升麻,意在升散解毒,兼用牛地、丹皮等涼血散瘀之品,功能清胃涼血,主治胃火熾盛的牙痛、牙宜等症。
本方以清胃熱為主,而兼滋腎陰,故用石膏為君,配伍熟地、知母、麥冬等滋腎陰之品,及牛膝引熱下行,屬清潤兼降之劑,功用消胃火,滋腎陰,主治胃火旺而腎水不足的牙痛及牙宣諸證。
現代常用於急性口腔炎、舌炎、三叉神經痛、糖尿病、病毒性心肌炎等。
傳統服藥法
用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溫服或冷服
方劑組成解釋
方中石膏清胃火之有餘為君;熟地滋腎水之不足為臣;二藥合用既清火又能壯水。知母苦寒質潤、能助石膏以清胃火,而無苦燥傷津之慮;麥冬養陰清肺,助熟地以滋腎陰兼顧其本為佐;牛膝引熱下行,以降上炎之火、而止上溢之血為使也。諸藥合用,清補並行、標本兼顧、使胃熱得清、腎水得補,則諸證悉癒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便溏瀉者,不宜使用本方。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玉女煎,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生石膏3-5錢,熟地3-5錢或1兩,麥冬2錢,知母1錢半,牛膝1錢半。 主治:水虧火盛,六脈浮洪滑大,少陰不足,陽明有餘,煩熱乾渴,頭痛牙疼,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