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mach Yin Deficiency

胃陰虛的原因,症狀與經絡,運用穴道及中藥加以改善!

- 最後更新:2023-09-16

胃陰虛的傳統中醫證型介紹


同名證候:
胃陰不足

胃陰虛證胃陰虛證又稱「胃陰不足證」,這是指胃部的陰液不足,導致胃部失去潤滑和滋養。

陰液是人體的一種重要物質,它可以滋潤臟腑,清除體內的熱毒。胃陰不足會導致胃部出現各種不適症狀,例如:胃脘隱痛、口燥咽乾、大便乾結等。

胃陰是胃中滋潤和濡養的物質,它可以幫助胃部消化食物。如果胃陰不足,就會導致胃部失去潤滑和滋養,出現食慾不佳、口唇乾等症狀。

胃陰不足容易上火造成胃痛
胃陰不足容易上火造成胃痛

此外,胃和大腸都屬於陽明經,陽明經的津液相通。如果胃中津液不足,大腸也會受到影響,出現便秘。

胃陰虛證的常見原因包括:

  • 胃病長久不愈:胃病如果長時間不治癒,會導致胃部陰液耗損。
  • 脾胃虛弱:脾胃是人體的消化系統,如果脾胃虛弱,不能正常運化水谷,導致胃部陰津不足,出現胃脘痛。
  • 病後期陰液不足:熱病痊癒後,如果陰液沒有得到及時補充,也會導致胃陰虛證。
  • 愛吃辛辣油炸食物:辛辣油炸的食物會刺激胃部,導致胃陰耗損。
  • 情緒鬱悶:情緒鬱悶會導致氣鬱化火,火熱灼傷胃陰。
  • 秋冬季節的乾燥天氣,也會耗傷人體的陰液,陰液不足會導致胃部失去滋潤,出現胃脘痛。
油炸辛辣食物容易造成胃陰耗損
油炸辛辣食物容易造成胃陰耗損

溫病學派提出的類似的概念如「濕溫病」,濕溫病是一種由「濕邪」和「溫熱之邪」共同引起的疾病,在後期會出現食慾不佳、口唇乾、便秘、舌質紅少苔、脈虛細數等症狀,這些症狀是由於胃陰被損傷所引起的。

古代的糖尿病(消渴病)也會出現這種現象,古人認為是是肺胃之熱化燥,灼津傷陰所造成。

古代中醫將糖尿病稱為「消渴病」,認為是由於肺和胃兩個臟腑的熱邪化燥,灼傷津液所造成。

所謂肺主氣,胃主水谷,肺胃之熱是糖尿病的主要病機之一,它會導致津液耗傷,出現口渴、多飲、多尿等症狀。

綜合以上分析,胃陰虛證的常見症狀如下:

  • 食慾不佳或沒有食慾、肚子餓卻吃不下
  • 胃脘隱痛:胃部有隱隱作痛的感覺。
  • 口燥咽乾:口腔和咽喉乾燥,需要經常喝水。
  • 大便乾結:大便乾燥,排便困難。
  • 盜汗低熱、心煩低熱
  • 乏力倦怠、失眠多夢、盜汗、手足心熱(五心煩熱)
  • 舌紅少苔:舌頭顏色發紅,舌苔很少。
  • 脈細數:脈搏細而快速。
胃陰虛的人容易口渴
胃陰虛的人容易口渴

胃陰虛證候多見於體瘦之人,肥胖之體則較少見。中老年人見胃陰虛證多為慢性病,青少年見胃陰虛證多為短期疾病所造成,或是用藥錯誤(誤用汗、吐、下法致陰津耗傷),以容易出現此證。

由於陰虛則生內熱,其低熱、口中乾渴、舌燥等感覺,常在午後、夜間為明顯,若天氣長久不下雨,氣候過於乾燥,則內外燥熱相加之後病勢就會更嚴重。

胃陰虛證候在病機演化過程中,常與「肺陰虛證」同時出現,尤其是秋天燥邪之氣會出現肺胃陰傷,還會出現「乾咳」,這就是燥熱傷肺,肺陰耗傷,肺氣不肅所造成。

胃陰虛證常見於古代疾病溫熱病後期、「胃院痛」、「消渴病」、「噎膈」(吞嚥障礙)等疾病中,常與「胃氣陰兩虛證」、「胃熱證」等一起討論。

胃氣陰兩虛證,除了胃陰虛的主要見症外,還有氣虛的兼症,不是單純的胃陰虛證。

胃熱證屬於實熱證,胃陰虛證屬於虛證。但胃熱證,熱邪傷耗胃津,胃陰受損,可以由實轉虛,發展為胃陰虛證候。胃熱證為實熱,胃陰虛證為虛熱。胃熱證表現為容易飢餓,胃陰虛證飢餓卻吃不下。

從經絡理解胃陰虛


https://static.cloudtcm.com/syndrome/IG%E8%83%83%E9%99%B0%E8%99%9B.jpg

造成胃陰虛的6種主要原因


載入中...

胃陰虛的舌相與脈相


舌相

舌頭鮮紅色舌上無苔,光滑潔淨

脈相

細脈數脈

胃陰虛的臨床症狀或疾病


牙齦腫脹痛嘴唇乾裂夜間盜汗手心腳心發熱咳嗽胃腸脹氣手腳容易出汗噁心反胃四肢痿軟無力打嗝呃逆嘔吐食慾不振肚子餓卻吃不下口乾口渴大便秘結心胸煩熱上腹胃脘痛神經性厭食症

胃陰虛的相關證型


肺陰虛胃熱脾胃氣陰兩虛

改善胃陰虛的常用方劑


改善胃陰虛的常用穴道


胃陰虛的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胃陰虛的經絡型態,常見於「脾經虛證」與「胃經實證」相關經絡現象,秋冬季節脾經、胃經虛證的經絡型態,也有機會出現胃陰虛證。

北半球的人在進入秋季之後,很容易出現胃陰虛證,因為從寒熱指數的角度來看(三焦經、大腸經),在秋季達到最高點,體內的火熱之氣也很嚴重。

剛體內火氣火熱的時候,就容易燥熱傷肺,肺陰耗傷,也會傷害到胃陰,進而出現胃陰不足的現象。

載入中...

胃陰虛的相關典籍


  • 本文主要參考《中醫證候鑑別診斷學》所撰寫而成。
  • 《溫病條辨》:「病後肌膚枯燥,小便溺管痛,或微燥咳,或不思食,皆胃陰虛也,與益胃五汁輩。」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