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黃耆2分,甘草2分,半夏2分,黃芩3分,柴胡3分,人參3分,益智仁3分,白朮3分,蒼朮1錢半,當歸稍5分,陳皮5分,升麻5分。
上(口父)咀。水2大盞,煎至1盞,去滓,食前稍熱服。
忌飲食失節,生冷硬物、酒、濕面。
本方方名,《醫方集解》引作「參朮益胃湯」。
方劑組成解釋
丁香辛溫,能溫中散寒,行氣止嘔;人參甘平,能補脾益氣,生津止渴;桂枝溫通經脈,發汗解表;阿膠甘平,能滋陰補血,潤燥止渴。四味藥合用,共奏溫中健脾,和胃止嘔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益胃湯有溫中健脾,和胃止嘔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服用益胃湯後,出現腹脹、腹痛、便溏等症狀,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證候

胃陰虛
胃陰不足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益胃湯, 出處:《傳信適用方》卷四。 組成:丁香、人參、桂心、阿膠。 主治:小兒胃虛身熱,嘔吐不止。
益胃湯, 出處:《慈幼新書》卷二。 組成:當歸、茯苓、白朮、陳皮、黃耆、甘草、防風、升麻。 主治:齒病,胃氣傷者,喜熱而惡寒。
益胃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五。 組成:丁香1兩,人參(去蘆頭)1兩,訶黎勒皮1分,官桂半兩,大黃(炮黑黃)半兩。 主治:胃虛挾熱,嘔吐不止。
益胃湯, 出處:《脾胃論》卷下。 組成:黃耆2分,甘草2分,半夏2分,黃芩3分,柴胡3分,人參3分,益智仁3分,白朮3分,蒼朮1錢半,當歸稍5分,陳皮5分,升麻5分。 主治:頭悶,勞動則微痛,不喜飲食,四肢怠惰,躁熱短氣,口不知味,腸鳴,大便微溏,黃色,身體昏悶,口乾不喜食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