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人參、白茯苓、石決明(煉過)、草決明、白蒺藜、麥門冬、蟬蛻、菟絲子、黃芩、地骨皮、木賊草、牛膝、遠志、青葙子、枳殼、甘草、木通各等分。
上為末。
以木賊草、淡竹葉煎湯調,食後溫服。
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散由紫參、人參、阿膠組成。紫參具有養陰生津、清肺止血的功效。人參具有大補元氣、生津止渴、益肺補脾的功效。阿膠具有滋陰補血、止血的功效。三味藥合用,可起到養陰生津、清肺止血的功效,適用於吐血不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滋陰補血的功效,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具有止血的功效,出血量大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散, 出處:《百一》卷六。 組成:紫參、人參、阿膠(蛤粉炒成珠子)等各分。 主治:吐血不止。
人參散, 出處:《本草衍義》卷十五。 組成:樗根白皮1兩,人參1兩。 主治:大腸風虛,飲酒過度,挾熱下痢膿血,疼痛,多日不癒。
人參散, 出處:《博濟》卷一。 組成:人參1兩,茯苓(去皮)1兩,白朮(米泔浸1宿)1兩,陳橘皮1兩。 主治:和氣溫中,安神魂。主治:傷寒。
人參散, 出處:《産寶諸方》。 組成:罂粟1兩(炒),白扁豆1兩,藿香1分,甘草半兩(炙),人參1分。 主治:調正脾胃,進食補胎,流利關膈。主治:妊娠心氣不足。
人參散, 出處:《本事》卷十。 組成:人參(去蘆)半兩,冬瓜仁半兩,天南星1兩(切片,用漿水、薑汁煮,略存性)。 主治:慢脾風,多困神昏,痰盛,潮熱;並傷寒咳嗽,或吐逆驚風,曾吐利再發者。
人參散, 出處:《本事》卷四。 組成:人參(去蘆)1兩,白朮1兩,白茯苓(去皮)1兩,柴胡(去苗,洗)1兩,半夏曲1兩,當歸(洗,去蘆,薄切,焙乾)1兩,赤芍藥1兩,乾葛1兩,甘草1兩(炙),子芩半兩(去皮)。 主治:補和真氣,解勞倦。主治:邪熱客於經絡,肌熱痰嗽,五心煩躁,頭目昏痛,夜多盜汗;婦人血熱,虛勞骨蒸並皆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