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阿膠飲

人參阿膠飲

REN CAN A JIAO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脾經 24%
胃經 18%
肝經 9%
腎經 9%
心經 6%
肺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阿膠飲中加入糯米,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脾胃:糯米性溫,味甘,具有補脾益氣、健脾和胃的功效。人參阿膠飲以滋陰補血為主,但脾胃虛弱者難以吸收藥力。糯米的加入,可助脾胃運化,更好地吸收藥效,使補益效果更佳。

2. 調和藥性:糯米性溫,可調和人參、阿膠等藥材的偏寒之性,使藥性更平和,不易引起副作用,並有助於藥性更好的發揮。

人參阿膠飲中加入阿膠,是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滋陰補血: 阿膠性味甘平,入肝、腎經,有滋陰補血、潤燥止渴的功效,可改善氣血不足、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
  2. 固本培元: 阿膠能補益精血,提高機體免疫力,有助於改善體虛乏力、腰膝酸軟等症狀,達到固本培元的功效。

人參與阿膠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滋陰補血、固本培元的目的,適合於氣血不足、體虛乏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者服用。

人參阿膠飲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阿膠的寒性: 阿膠性寒,容易造成脾胃虛寒,影響藥效吸收。生薑性溫,可溫中散寒,中和阿膠的寒性,有助於脾胃消化吸收,提高藥效。
  2. 增強補益功效: 生薑具有健脾和胃、發汗解表的作用,與人參、阿膠共同作用,可增強補氣血、益精髓的功效,使藥效更加全面,更能促進身體恢復。

人參阿膠飲中加入人參,主要原因有二:

一、 補氣益血: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與阿膠的滋陰補血功效相輔相成,共同改善氣血不足、體虛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

二、 提高阿膠吸收率: 人參含有皁苷,能促進腸胃對阿膠的吸收利用,提高藥效。同時,人參還可減輕阿膠的燥熱之性,使藥物更平和溫和,適合更多人羣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人參阿膠飲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吐血」,即因虛損、勞傷或氣血不足導致的上部出血。古代醫家認為,吐血多與氣虛不攝血、陰虛內熱灼傷脈絡,或脾胃虛寒失於統血有關。本方通過補氣、養血、止血之效,針對氣血兩虛或陰血耗損所致的出血證。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人參(人參末0.5錢)

    • 性甘微溫,大補元氣,益氣攝血。氣為血之帥,氣足則能固攝血液,防止外溢。尤其適用於氣虛不攝之吐血。
    • 現代推論:可能通過增強機體代謝功能,改善血液循環,穩定血管內皮,減少出血傾向。
  2. 阿膠(1片,小者2片)

    • 甘平質黏,滋陰補血,止血養陰。阿膠為傳統止血要藥,尤擅長治療因陰血不足導致的虛性出血(如咯血、吐血、便血等)。
    • 現代推論:其膠質成分可能促進血小板凝聚,或通過補充蛋白質營養改善黏膜修復。
  3. 糯米(2合)

    • 甘溫,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糯米粥為載體,顧護脾胃,助藥力吸收。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健運則氣血得充,間接輔助止血。
    • 現代推論:提供碳水化合物與熱量,支持機體修復需求。
  4. 生薑(少許)

    • 辛溫,溫中止嘔,散寒和胃。少量生薑既能佐制阿膠滋膩之性,又可防止虛寒之體因陰藥過多導致氣機郁滯。
    • 現代推論:促進消化液分泌,提高營養吸收效率。

三、治療原理與配伍邏輯

  • 氣血同補:人參補氣以攝血,阿膠補血以止血,氣血雙補標本兼顧。
  • 陰陽調和:人參性溫,阿膠性平偏滋,生薑辛溫佐制,糯米甘平調中,避免藥性偏頗。
  • 脾胃為本:糯米與生薑協調中焦,確保藥物吸收,符合「治血先治脾」的傳統思路。

四、潛在臨床應用擴展
除傳統吐血外,現代或可延伸至:

  • 慢性消化道出血(如胃潰瘍伴氣血虛弱)。
  • 產後或術後氣虛血弱之出血調理。
  • 貧血伴輕微出血傾向者(需結合證型)。

此方體現了中醫「健脾益氣、養血止血」的治則,配伍簡潔而層次分明,展現了傳統方劑「藥簡力專」的特色。

傳統服藥法


糯米2合,阿膠1片(小者2片),生薑少許,人參末0.5錢。
用糯米洗淨煮粥,入阿膠、生薑同煎,候微溫膠化,入人參末攪和,不拘時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氣養血、止血的功效,適用於吐血、便血、尿血等症。但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滋膩礙胃。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阿膠飲, 出處:《普濟方》卷一八八。 組成:糯米2合,阿膠1片(小者2片),生薑少許,人參末半錢。 主治:吐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