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生薑湯

吳茱萸生薑湯

WU ZHU YU SHENG JIA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6.2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胃經 19%
肺經 17%
肝經 9%
大腸經 9%
腎經 9%
心經 7%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吳茱萸生薑湯中包含吳茱萸,主要原因如下:

  1. 溫中散寒: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亦有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二者合用,溫中散寒之力更強,對於寒邪客胃、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和胃止嘔:吳茱萸可溫暖胃陽,緩解胃寒所致的嘔吐,生薑則能降逆止嘔,二者相輔相成,共同達到和胃止嘔的作用。

吳茱萸生薑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和胃止嘔: 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可以緩解吳茱萸的寒性,避免其寒性過強而損傷脾胃。同時,生薑還具有和胃止嘔的作用,可以協同吳茱萸止嘔,緩解噁心嘔吐等症狀。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生薑可以調和吳茱萸的辛辣苦寒之性,使其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進而增強藥效。此外,生薑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更快地到達病竈部位,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在中藥方劑[吳茱萸生薑湯]中,人參的應用是因其具有補氣養陰的功效。人參可以幫助增強體力,對於治療疲勞、體虛乏力等問題有效。它還能調節免疫系統,增強身體抵抗力,適用於氣虛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吳茱萸生薑湯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此方源自《傷寒論》,主治「厥陰經受病,煩滿囊縮」。厥陰為肝經所繫,其病多見氣機逆亂、陰寒內盛之證。

  • 煩滿:肝寒犯胃,濁陰上逆,胸脘痞悶、嘔吐涎沫。
  • 囊縮:厥陰寒凝,筋脈拘急,男子陰囊收縮(或婦人少腹緊束)。
    此二證皆因肝胃虛寒,陽氣不伸,故以溫降肝胃、散寒止逆為治。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吳茱萸(2兩)

    • 主入肝經,性熱味苦辛,善降逆氣、散肝寒,直破厥陰陰凝,解囊縮之急。
    • 兼入胃經,溫中止嘔,針對煩滿嘔逆。
  2. 生薑(半斤,切)

    • 用量獨重,取其辛溫走竄,助吳茱萸散寒化飲,並製吳茱萸之燥烈。
    • 生薑為「止嘔聖藥」,協同降胃逆,治吐涎沫。
  3. 人參(用量原缺,推測1~2兩)

    • 補中益氣,固脾胃之虛,防吳茱萸、生薑辛散耗氣。
    • 人參合生薑,振奮胃陽,助正氣抗邪。

全方作用

  • 寒溫並舉:吳茱萸配生薑,溫肝散寒為主,生薑兼制其毒性。
  • 攻補兼施:人參補虛,與吳茱萸形成「溫降不傷正」之配伍。
  • 標本同治:散厥陰之寒(本),降胃逆之嘔(標),囊縮、煩滿自解。

推論應用
此方適用於「肝寒犯胃」之證,凡頭痛(巔頂痛)、乾嘔、吐涎沫、四肢厥冷,或婦人經期少腹冷痛拘急,屬陰寒內盛者,皆可化裁使用。其核心在「溫通肝經,降濁和胃」,使陰寒散而氣機暢。

傳統服藥法


吳茱萸2兩,生薑半斤(切),人參。
水煎服,不拘時候。
方中人參用量原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在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使用。

相關疾病


手腳冰冷心情煩燥陰莖、睪丸和陰囊內縮

相同名稱方劑


吳茱萸生薑湯, 出處:《衛生寶鑑》補遺。 組成:吳茱萸2兩,生薑半斤(切),人參。 主治:厥陰經受病,煩滿囊縮。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