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人參湯

半夏人參湯

BAN XIA REN C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9.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脾經 33%
胃經 21%
心經 12%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半夏人參湯中含有半夏,其主要原因如下:

  1. 半夏燥濕化痰: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方劑中加入半夏,可以治療脾胃濕濁,痰濕壅肺引起的咳嗽、氣喘、嘔吐等症狀。
  2. 人參補氣健脾: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健脾、益氣生津、安神益智的功效。方劑中加入人參,可以補益脾胃之氣,提升機體的抵抗力,促進痰液的吸收。

半夏和人參相互配合,可以達到燥濕化痰、補氣健脾的功效,使藥效更加協調,有利於治療相關病症。

半夏人參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和胃降逆: 半夏性寒,善於燥濕降逆,但容易傷脾胃。生薑性溫,可溫中散寒,和胃降逆,佐以半夏,既可增強半夏降逆止嘔的功效,又能避免其傷脾胃。
  2. 解半夏毒性: 半夏雖有止嘔的作用,但其性辛溫,且含有毒性,生薑性溫,能解半夏之毒,確保方劑的安全性。

半夏人參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扶正: 半夏性寒,善於燥濕化痰,但其性較烈,容易耗氣傷津。人參性溫,味甘,具有大補元氣、益氣生津之效,可與半夏相配,補益脾肺之氣,防止半夏過於耗傷正氣。
  2. 協調藥性: 人參甘溫,能緩解半夏辛寒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同時,人參的補益作用,可增強半夏化痰止咳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半夏人參湯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霍亂逆滿,心下痞塞」,即因脾胃氣機升降失常,導致胃氣上逆(嘔吐、噁心)、脘腹脹滿、心胸痞悶堵塞不舒之證。霍亂在此指突發的嘔吐、腹瀉等消化系統紊亂,非專指傳染性霍亂病。

組成與邏輯推理

藥物組成

  1. 半夏(薑製)

    • 半夏味辛性溫,善降逆止嘔、化痰散結,為治療嘔吐、痞滿之要藥。
    • 以薑汁製(薑半夏),可增強其和胃止嘔之效,並緩解生半夏之毒性。
    • 此處「薑汁搜作餅,焙乾」的炮製方法,更強化了半夏溫中止嘔、消痞的作用。
  2. 人參

    • 味甘微苦性溫,補益脾胃之氣,助運化而升清降濁。
    • 在霍亂逆滿、心下痞塞的情況下,人參能扶正固本,防止過度嘔吐、腹瀉導致氣虛脫陷。

配伍原理

  • 降逆與補虛並行
    半夏降胃氣之逆,人參補脾氣之虛,兩者相配,一降一補,使脾胃氣機恢復升降平衡。對於因脾胃虛弱兼氣逆所致的嘔吐、痞滿尤為適宜。
  • 薑製半夏與白蜜的協同
    本方煎服時加白蜜一匙,既能緩和半夏之燥性,又能潤燥和中,兼顧嘔吐傷津之弊。
  • 粗末煎服法
    此方為粗末,取其藥性緩和持久,適合頻服(日三次),逐步調理脾胃功能。

可能功效延伸

除傳統主治外,此方亦可推論用於:

  1. 脾胃虛弱型嘔吐:如妊娠惡阻、久病胃虛嘔逆。
  2. 痞證輕症:因飲食不節或寒熱錯雜導致的心下痞悶,無明顯實熱者。
  3. 氣逆兼氣虛證:如噯氣、反酸伴有乏力、食欲不振者。

治療原理總結

本方的核心在於「降逆補中」,通過半夏之降和人參之補,恢復中焦氣機升降。適用於虛實夾雜(氣逆兼氣虛)、病勢較緩之證,而非純實證或純虛證。其配伍簡潔,體現了「標本兼顧」的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半夏(為末,薑汁搜作餅,焙乾)3兩,人參3兩。
上為粗末。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白蜜1匙,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次,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半夏人參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胃酸過多、反酸、嘔吐等。因此,在服用本方劑時,一定要遵醫囑,不可自行服用。

相關疾病


胃腸脹氣霍亂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上吐下瀉

相同名稱方劑


半夏人參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九。 組成:半夏(爲末,薑汁搜作餅,焙乾)3兩,人參3兩。 主治:霍亂逆滿,心下痞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