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消乳痰丸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功。乳痰多因脾虛濕阻,痰濁內停所致,半夏可燥濕化痰,消散乳中痰濁,達到通乳之效。
- 降逆止嘔:半夏可降逆止嘔,緩解因痰阻乳絡引起的乳房脹痛、乳汁不暢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消乳通乳的效果。
消乳痰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氣健脾:人參味甘性溫,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胃之效。乳痰症患者多因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導致乳汁鬱積化痰。人參能補益脾胃,促進氣血生化,使乳汁運行通暢,痰液消散。
- 扶正祛邪:人參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扶正固本,提高抵抗力。乳痰症患者常伴隨體質虛弱,易受外邪侵襲。人參有助於提升正氣,抵抗邪氣,防止疾病復發。
因此,消乳痰丸中加入人參,不僅能補益脾胃,促進乳汁運行,還能增強體質,防治疾病。
主治功效
消乳痰丸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証治準繩‧幼科》王肯堂所載,消乳痰丸主要用於治療小兒脾熱,乳食不下,胸膈多涎的症狀。
以下分析此方劑的治療原理:
一、 針對症狀分析:
- 小兒脾熱: 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易受外邪侵襲或飲食不節而導致脾胃功能失調,出現脾熱症狀。
- 乳食不下: 乳食即指乳汁和食物,乳食不下說明小兒消化不良,胃納不佳。
- 胸膈多涎: 涎為脾之液,脾熱則水液代謝失常,聚濕生痰,導致胸膈痰涎壅盛。
二、 組成及藥物功效分析:
原文提及的「消乳痰丸」組成包括:
- 半夏(半分,生薑湯洗七遍,去滑): 半夏辛溫,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之功。生薑湯洗七遍,旨在減輕半夏的辛燥之性,避免刺激咽喉。半夏在此方中為君藥,針對「胸膈多涎」的主要症狀,發揮化痰作用。
- 皂角子仁(半兩): 皂角子仁辛溫,具有祛痰開竅、散結消腫的作用。在此方中,皂角子仁與半夏協同作用,加強祛痰之力。
三、 治療原理:
此方主要以燥濕化痰為主要治療原則。
- 半夏和皂角子仁均為辛溫之品, 辛能散,溫能化,可以化解脾胃濕熱所生的痰涎。
- 半夏還能降逆止嘔, 可緩解因痰涎上逆所導致的乳食不下、嘔吐等症狀。
- 生薑汁和丸, 進一步增強溫化痰濕的作用。
四、 綜合分析:
「消乳痰丸」通過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作用,來改善小兒脾熱、乳食不下、胸膈多涎的症狀。其組方精簡,藥物配伍巧妙,針對性強,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值得注意的是,原文提到「小兒無疾,亦宜常服」,但現代中醫不建議無病症隨意服用藥物。由於劑量和用法方面需要根據患兒具體年齡和體質來調整,因此,必須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傳統服藥法
大半夏半兩(切作骰子大,用蘿蔔1個,亦切作骰子大,用水一碗,煮盡為度,不用蘿蔔),人參2錢半(去蘆頭,取末,焙乾稱)。
上二味焙乾,同為細末,生薑自然汁煮糊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20丸,食後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消乳痰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九引《劉氏家傳》。 組成:大半夏半兩(羅蔔1個,切頭子大,水1碗煮盡),人參2錢。 主治:小兒痰涎。
消乳痰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十。 組成:大半夏半兩(切作骰子大,用蘿蔔1個,亦切作骰子大,用水1碗,煮盡爲度,不用蘿蔔),人參2錢半(去蘆頭,取末,焙乾稱)。 主治:小兒乳食不化而痰多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