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化痰丸

人參化痰丸

REN CAN HUA TAN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8.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脾經 33%
心經 16%
胃經 16%
肺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化痰丸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之效。人參化痰丸主要用於痰多咳嗽、痰黏難咳等症狀,半夏可以有效去除痰濕,改善咳嗽痰多。
  2. 降逆止嘔: 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痰多咳嗽時,常伴隨噁心嘔吐,半夏可以通過降氣止逆,緩解嘔吐症狀,提升療效。

因此,人參化痰丸中加入半夏,可以發揮其燥濕化痰和降逆止嘔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病效果。

人參化痰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化痰: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肺、生津止渴之效。痰液的形成與肺氣虛弱、津液不足有關,人參補氣益肺,可增強肺臟的運化功能,有助於痰液的排出。
  2. 扶正祛邪:人參為補氣之聖藥,能增強人體正氣,提高機體免疫力,從而抵抗外邪的侵襲,減輕痰液的產生。

因此,人參在人參化痰丸中起到補氣化痰、扶正祛邪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痰多咳嗽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人參化痰丸」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聖濟總錄》,主治「痰嗽」。「痰嗽」一證,指因痰濕阻肺所導致的咳嗽,其特徵為痰多色白、胸膈滿悶,或伴有氣短乏力等症狀。此方以「化痰」為核心,兼顧「補氣」,適用於痰濕內盛兼有氣虛之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炮製特點

  • 半夏(炮製後):

    • 生半夏性燥烈,經「湯浸七遍」並以蘿蔔同煮,能減其毒性,保留化痰之效,且蘿蔔(萊菔)本身有消食化痰之功,協同增強半夏化痰作用。
    • 炮製後半夏「味不襲人」,指其刺激性降低,更適合痰嗽日久、脾胃虛弱者。
    • 功效:燥濕化痰、降逆止咳,專治痰濕壅肺之咳嗽。
  • 人參

    • 補益脾肺之氣,助脾胃運化水濕,從根源減少痰濕生成。
    • 氣虛者易生痰,人參補氣以治本,與半夏「化痰治標」相配,標本兼顧。

2. 配伍邏輯

  • 標本同治
    • 治標:半夏直接化痰,針對已生成之痰濕。
    • 治本:人參補氣健脾,防止痰濕再生。
  • 動靜結合
    • 半夏「動」以燥濕化痰,人參「靜」以固護正氣,避免化痰藥耗散氣血。
  • 輔助配伍
    • 生薑湯送服:生薑溫中止嘔,助半夏降逆化痰,並緩和藥性。
    • 蒸餅為丸:蒸餅(麵製品)健脾和胃,輔助人參培土生金。

3. 治療原理推導

此方針對「痰濕壅肺,兼有氣虛」之病機:

  1. 痰濕成因:脾虛運化無力,水濕聚而生痰,上貯於肺,致咳嗽痰多。
  2. 氣虛影響:肺氣不足則肅降無權,痰濕更難排出;脾氣虛則痰濕源源不斷。
  3. 方劑作用
    • 半夏開泄化痰,疏通肺氣。
    • 人參補氣振奮脾肺功能,從源頭斷痰濕之生。
    • 二者比例相同(各等分),體現「攻補兼施」之平衡。

總結

「人參化痰丸」透過半夏與人參的配伍,實現「化痰不傷正,補氣不滯邪」的效果。其炮製工藝(半夏用蘿蔔製)與服法(生薑湯送服)均強化了方劑的臨床適應性,適用於痰嗽日久、體弱氣虛者,展現中醫「既病防變」的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半夏(大者,切作4破,以湯浸7遍,卻用蘿蔔切作大片,拌勻,用水慢火煮,直候嘗其味不襲人方止,焙乾,去蘿蔔不用)、人參各等分。
上為末,水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食後生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化痰丸, 出處:《傳信適用方》卷一引朱季益方。 組成:半夏(大者,切作4破,以湯浸7遍,卻用蘿蔔切作大片,拌勻,用水慢火煮,直候嘗其味不襲人方止,焙乾,去蘿蔔不用)、人參各等分。 主治:痰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