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細生地玄參方

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細生地玄參方

YU NU JIAN QU NIU XI SHU DI JIA XI SHENG DI XUAN CAN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5

熱/寒比例

極寒 (0.1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6%
胃經 28%
心經 14%
腎經 13%
肝經 7%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細生地玄參方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之效。本方中加入石膏,旨在清泄因熱邪內盛所致的煩躁、口渴、心煩不安等症狀。
  2. 滋陰降火: 本方以滋陰降火爲主,加入石膏可起到清熱降火,防止滋陰藥太過滋膩,防止陰陽失衡的作用。

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細生地玄參方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知母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方中加入細生地、玄參等滋陰藥材,容易造成寒涼之性,而知母的加入則可平衡藥性,防止滋陰過度,避免寒涼傷陽。
  2. 配伍增效: 知母與玄參、生地黃等藥材配伍,可增強清熱瀉火、滋陰潤燥之效,共同作用於體內熱證,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同時,知母也能起到調節陰陽、平衡寒熱的作用,避免單一藥物使用過度而導致副作用。

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細生地玄參方中加入玄參,主要原因有二:

  1. 滋陰降火:玄參性寒,味甘苦,入肺、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的功效。方中加入玄參,可有效緩解陰虛火旺所致的症狀,如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盜汗等。
  2. 配伍增效:玄參與生地黃、麥冬等藥材共同使用,可增強滋陰降火的效果,使藥效更加協調,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玄參的加入,可以更好地平衡方劑的寒涼之性,避免過寒傷脾胃。

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細生地玄參方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原因如下:

  1. 滋陰降火: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生津之效。方中去牛膝熟地,意在減緩溫燥之性,故加入生地黃以滋陰降火,平衡藥性。
  2. 養血柔肝: 生地黃能養陰生津,潤燥養血,並可柔肝解鬱,緩解肝火上炎所致的口乾舌燥、目赤腫痛等症狀。

玉女煎原為清熱滋陰、調和脾胃之名方,去牛膝、熟地而加細生地、玄參,意在強化涼血滋陰之效,適用於陰虛火旺之證。在此方中加入麥門冬,其用意則是取其甘寒質潤之性,能養陰清熱、潤肺止咳。麥門冬善入肺、胃經,滋而不膩,清而不凍,既能滋養肺胃之陰,又能清肅上焦之熱,對陰虛有熱者尤為適宜。

方中細生地與玄參同麥門冬相伍,三者共同增強了方劑滋陰降火之力,細生地涼血滋陰,玄參清熱解毒,麥門冬潤肺養陰,三藥相輔相成,使整體方劑更適合治療因陰虛火旺所導致的諸般症狀,如口乾舌燥、心煩失眠、潮熱盜汗等。此方之妙,在於精準把握陰虛之本,兼顧清熱潤燥,從而達到補而不滯、清而不伐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細生地玄參方,源自溫病氣血兩燔之證治需求。其主治「春溫、秋燥」所致壯熱、煩渴、舌絳苔黃,甚或發斑、吐血衄血,關鍵病機為熱邪同時燔灼氣分與血分

  1. 氣分熱熾:壯熱、口渴、煩躁、苔黃,反映陽明胃經熱盛,津液受灼。
  2. 血分熱迫:舌絳、肌膚發斑、吐衄,乃熱邪深入營血,迫血妄行。
    此方針對「氣血兩燔」之證,既能清氣分大熱,又兼涼血養陰,防止熱毒進一步耗血動血。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原方「玉女煎」(石膏、熟地、麥冬、知母、牛膝)本為清胃火滋腎陰之劑,而此處去牛膝(下行之性非本證所需)、熟地(滋膩恐滯邪),改加細生地、玄參,強化涼血養陰之力,組成演變如下:

  1. 生石膏(1兩)

    • 主入陽明氣分,清瀉熾熱,透熱外達,為「氣分高熱」核心藥物。
    • 與知母相配(白虎湯骨架),增強清熱生津之效。
  2. 知母(4錢)

    • 助石膏清氣分熱,兼能滋陰潤燥,針對熱盛傷津之口渴煩躁。
  3. 玄參(4錢)

    • 苦鹹寒,既清熱解毒,又滋陰涼血,尤善治熱入營血之舌絳、發斑。
    • 與細生地協同,穩定血分熱勢。
  4. 細生地(6錢)

    • 性涼味甘,專入血分,清熱滋陰兼止血,針對熱迫血行之吐衄。
    • 取代熟地,避免膩滯,更契合溫病「熱熾陰傷」之病機。
  5. 麥冬(6錢)

    • 甘微寒,養肺胃之陰,助生地、玄參生津,防熱邪進一步耗傷陰液。

全方邏輯

  • 氣血雙清:石膏、知母主攻氣分;生地、玄參直入血分,形成「白虎湯+增液湯」合方思路。
  • 養陰托邪:麥冬、生地、玄參滋陰扶正,使熱邪外透有津液基礎,避免純苦寒傷正。
  • 祛斑止血:涼血藥物組合可解血分熱毒,對發斑、衄血有間接止血之效。

【方劑特點】
此方體現溫病學派「入血猶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原則,通過調整原方藥物比重,使清氣涼血與養陰並行,適用於外感熱病中期,邪熱未盡入營血,但已見氣血同病之複雜證候。

傳統服藥法


生石膏1兩,知母4錢,玄參4錢,細生地6錢,麥冬6錢。清氣分、血分之熱。
水8杯,煮取3杯,分2次服,滓再煮1鐘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春溫、秋燥,壯熱口渴,煩躁不寧,苔黃舌絳,或肌膚發斑,甚或吐血衄血,屬氣血兩燔者。但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心情煩燥胃腸出血口乾口渴皮膚瘀血斑疹牙齦出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細生地玄參方, 出處:《溫病條辨》卷一。 組成:生石膏1兩,知母4錢,玄參4錢,細生地6錢,麥冬6錢。 主治:清氣分、血分之熱。主治:春溫、秋燥,壯熱口渴,煩躁不寧,苔黃舌絳,或肌膚發斑,甚或吐血衄血,屬氣血兩燔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