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熱清肺湯

除熱清肺湯

CHU RE QING FE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25

熱/寒比例

極寒 (0.1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7%
心經 22%
胃經 18%
肝經 9%
膽經 4%
大腸經 4%
腎經 4%
膀胱經 4%
脾經 4%
肺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膽經
大腸經
腎經
膀胱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除熱清肺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其清熱潤肺的功效。麥門冬性寒,味甘,歸肺、心經,能清肺熱、養陰生津。當肺熱熾盛,出現咳嗽、咯痰黃稠、口乾咽燥等症狀時,麥門冬可清熱潤肺,滋陰生津,緩解熱邪對肺部的損傷,起到清肺止咳、化痰止渴的作用。

此外,麥門冬還有養陰安神之效,對於肺熱耗傷津液所致的失眠、心煩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除熱清肺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解毒消腫之效。其寒涼之性可清肺熱,而燥濕之功則可化解肺中濕熱,從而達到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

此外,黃芩亦能解毒消腫,對於因濕熱引起的肺部炎症、咳嗽、痰黃等症狀,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除熱清肺湯」中使用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生津止渴的功效。對於熱邪壅肺,導致發熱、咳嗽、口渴、煩躁等症狀,石膏能清熱瀉火,解除肺熱,緩解相關症狀。
  2. 清熱解毒: 石膏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對於因熱毒入肺所引起的肺熱咳嗽、痰黃黏稠、胸痛等症狀,石膏能清熱解毒,促進痰液排出,緩解症狀。

除熱清肺湯中加入玄參,是基於其清熱涼血、滋陰降火、解毒消腫的藥性。

玄參性寒,味甘苦,入心、肺、腎經,能清瀉心肺之熱,尤其擅長治療熱病傷陰、肺熱燥咳、咽喉腫痛等症。此外,玄參還可解毒消腫,對於熱毒壅盛、瘡瘍腫毒等病症也有一定療效。

因此,在除熱清肺湯中加入玄參,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滋陰降火、潤肺止咳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因熱毒引起的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

「除熱清肺湯」中加入「生地黃」的用意,主要在於其 清熱涼血 的功效。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能 清熱涼血滋陰潤燥。肺熱咳嗽時,常伴有口乾舌燥、咽喉疼痛等症狀,生地黃可 滋陰降火,緩解這些症狀。同時,生地黃能 清熱解毒,有助於清除肺部熱毒,達到 清熱解毒、滋陰潤肺 的目的。

「除熱清肺湯」中加入「川貝母」的原因主要有二:

  1. 清熱潤肺: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之效。其能清肺熱,化痰止咳,對於因熱邪犯肺、燥熱傷肺引起的咳嗽、痰黃黏稠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2. 宣肺降氣: 川貝母能宣肺降氣,有助於疏通肺氣,解除肺氣鬱結,進而改善咳嗽、氣喘等呼吸道症狀。

因此,川貝母在「除熱清肺湯」中發揮清熱潤肺、宣肺降氣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熱邪犯肺、燥熱傷肺所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除熱清肺湯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健脾利濕,清熱除煩: 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心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肺熱往往伴隨脾胃濕熱,赤茯苓可健脾利濕,清熱除煩,有助於緩解肺熱症狀。
  2. 利水滲濕,降火除燥: 肺熱導致津液耗損,赤茯苓利水滲濕,可使津液運行通暢,降火除燥,有助於滋潤肺燥,緩解肺熱引起的咳嗽、痰稠等症狀。

因此,赤茯苓在除熱清肺湯中發揮健脾利濕、清熱除煩、利水滲濕、降火除燥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肺熱症狀,達到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除熱清肺湯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兩類症狀:

  1. 麻疹粒頭焦者:麻疹發疹後,疹點色暗焦枯,多因肺胃熱毒熾盛,灼傷津液,需清熱解毒、滋陰潤燥。
  2. 瘄症初起而多嚏者:「瘄症」指類似麻疹的發疹性疾病,初起頻繁打噴嚏,屬風熱或肺熱犯表,需清肺泄熱、宣透邪氣。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清肺金、瀉心火」為核心,結合滋陰、化痰、利濕之品,針對熱毒燔灼肺胃的病機設計:

(一)主方組成解析

  1. 清熱瀉火

    • 石膏:清肺胃實熱,透解肌表邪熱。
    • 黃芩:瀉上焦肺火,兼清心火。
    • 赤茯苓:利濕瀉熱,導心火下行。
  2. 滋陰潤燥

    • 麥冬、玄參、生地黃:養肺胃之陰,生津潤燥,防治熱毒傷陰導致的疹焦乾枯。
  3. 化痰止咳

    • 貝母:潤肺化痰,開郁散結,緩解肺熱痰壅氣逆。

(二)加減法與邏輯

  1. 壯熱加地骨皮、黃連

    • 地骨皮:清退陰分伏熱,針對血分熱盛。
    • 黃連:強化瀉心火、解毒之力,適用高熱煩躁。
  2. 氣粗加炒葶藶子、栝樓霜

    • 葶藶子:瀉肺平喘,治痰熱壅肺之喘促。
    • 栝樓霜:寬胸化痰,通利氣機。
  3. 便閉加當歸、火麻仁、枳殼

    • 熱結津虧致便秘,以當歸養血潤腸,火麻仁潤燥通便,枳殼行氣導滯。

三、整體治療思維

此方結合「清、潤、瀉、利」四法:

  1. 以石膏、黃芩直折火勢;
  2. 以麥冬、生地等護陰防耗傷;
  3. 藉赤茯苓引熱下行,貝母調理肺氣;
  4. 加減法針對兼症靈活調整,如喘促、便秘等,體現「肺與大腸相表裏」的整體觀。

總結:除熱清肺湯通過清泄肺胃熱毒、滋養陰液,達到透疹、止咳、退熱之效,適用於熱邪壅肺兼陰傷的疹病或外感熱症。

傳統服藥法


麥冬、黃芩、石膏、玄參、生地黃、貝母、赤茯苓。
壯熱,加地骨皮、黃連;氣粗,加炒葶藶子、栝樓霜;便閉,加當歸、火麻仁、枳殼。
清肺金,瀉心火。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麻疹大便秘結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慢性鼻炎肺氣腫蕁麻疹大腸激擾綜合症咳嗽打噴嚏多痰喉中痰鳴

相同名稱方劑


除熱清肺湯, 出處:《麻症集成》卷四。 組成:川貝、杷葉、尖生、瓜蔞、桑皮、麥冬、元參、赤芍、花粉、甘草。 主治:麻疹,風促痰鳴,熱邪阻道,不得發越。

除熱清肺湯, 出處:《麻科活人》卷二。 組成:麥冬、黃芩、石膏、玄參、生地黃、貝母、赤茯苓。 主治:清肺金,瀉心火。主治:麻疹粒頭焦者。瘄症初起而多嚏者。

除熱清肺湯, 出處:《張氏醫通》卷十五。 組成:石膏3錢,黑參1錢,生地黃1錢,赤芍1錢,貝母1錢,栝樓根1錢,麥門冬(去心)1錢半,甘草5分。 主治:麻疹盡透,而壯熱咳嗽,大便秘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