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介紹
心室外衛心包中的陽熱之氣由此輸入膀胱經。「厥陰俞穴」。「厥」,通闕,闕乃古代宮癜、陵墓等的衛外建築,用於厥陰經之名,指厥陰經氣血為心血的氣化之氣。「厥陰俞」名意指心室外衛心包中的乾熱之氣由此外輸膀胱經。
解剖位置
- 在這穴位附近,你可以找到斜方肌和菱形肌。
- 深層處,則是身體的最長肌。
- 此穴位置,有第四肋間的動脈和靜脈後支經過。
- 它正好位於第四或第五胸神經後支的皮支之上。
- 如果再深入一點,會發現第四胸神經後支的外側支也在此處。
針刺方法
斜刺0.5-0.7寸
穴道介紹
厥陰俞穴主要功效「寬胸理氣、寧心安神」。主治咳嗽、胸悶、胸背痛、心悸、心痛、嘔吐、胃脘痛、肋間神經痛、心絞痛、各種心臟痛、神經衰弱、胃痙攣。
現代研究發現,針刺厥陰俞穴可以治療急性乳腺炎,針刺厥陰俞,得氣後,留針30~60分鐘,乳腺疼痛、壓痛消失。
穴道配伍
厥陰俞穴,位於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屬足少陰腎經。其配伍多樣,主要功效在於調節臟腑功能,尤其是心、胃及相關經絡系統。以下針對提供的配伍,詳細分析其原理:
1. 厥陰俞穴配內關穴:
- 主治:心痛、心悸。
- 原理:厥陰俞穴為腎經背俞穴,腎主水,水能涵木,可間接滋養心臟。內關穴屬心包經絡,為心之絡穴,直接作用於心臟。此配伍為俞募配穴的變式,通過腎經的陰氣滋養,與心包經的疏通氣血相結合,達到協同作用,緩解心痛、心悸等症狀。
2. 厥陰俞穴配膻中穴:
- 主治:心痛、心悸、胸滿、煩悶。
- 原理:此為典型的俞募配穴法。厥陰俞穴為腎經背俞穴,膻中穴為任脈穴,為胸部氣機的樞紐。此配伍通過疏通腎經與任脈的氣血,調整胸部氣機,寬胸理氣,活血止痛,從而緩解心痛、心悸、胸滿、煩悶等症狀。
3. 厥陰俞穴配內關穴、胃俞穴:
- 主治:胃痛、嘔吐。
- 原理:此配伍結合了多個經絡的調節作用。厥陰俞穴雖屬腎經,但腎與脾胃有密切關係,脾胃虛弱亦可影響腎經。內關穴為心包經絡穴,可調理胃氣,胃俞穴為胃經背俞穴,直接作用於胃部。三穴合用,通過調理腎經、心包經與胃經,達到利膈理氣和胃的作用,緩解胃痛、嘔吐等症狀。
4. 厥陰俞穴配間使穴、神門穴:
- 主治:心煩、失眠、神經衰弱。
- 原理:間使穴屬心經,神門穴屬心經原穴,均與心神密切相關。厥陰俞穴通過調節腎陰,間接滋養心腎,與間使、神門穴合用,可以更好地寧心安神,緩解心煩、失眠、神經衰弱等症狀。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肺結核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高血脂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 神經衰弱症
- 睡眠障礙
神經系統疾病
- 四肢麻痺癱瘓
- 睡眠障礙
循環系統疾病
- 心絞痛
- 心臟病
- 心律不整
- 冠狀動脈疾病
- 心包炎
- 風濕性心臟病
呼吸系統疾病
- 氣喘
- 慢性鼻炎
消化系統疾病
- 牙齦腫脹痛
- 慢性肝炎
- 胃及十二指腸炎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肩關節痛
- 背痛
艾灸刮痧
厥陰俞穴 艾灸/遠紅外線加熱方法:
一、 準備工作:
- 艾灸:準備艾條或艾柱,以及艾灸盒/艾灸器,選擇適當尺寸的艾灸盒或艾灸器,以便穩定地放置在穴位上。
- 遠紅外線:準備遠紅外線燈,確保燈具功能正常且安全,並備好毛巾等遮蔽物。
二、 操作步驟:
- 定位:準確找到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即厥陰俞穴位置。
- 消毒:用酒精棉球消毒穴位周圍皮膚。
- 艾灸:
- 將艾條/艾柱點燃,讓艾火穩定燃燒。
- 將點燃的艾條/艾柱放置在艾灸盒/艾灸器中,並將其置於穴位上。
- 施灸時間:一般每次艾灸10-15分鐘,以局部溫熱感為準,不可灼傷皮膚。
- 灸法:可以選擇溫灸、雀啄灸、迴旋灸等方法,具體方法依個人情況而定。
- 遠紅外線:
- 將遠紅外線燈開啟,並將燈光照射在厥陰俞穴位置上。
- 保持適當的距離,避免過度灼傷皮膚。
- 施照時間:一般每次照射15-20分鐘,以局部溫熱感為準,不可灼傷皮膚。
- 結束:
- 艾灸或遠紅外線照射結束後,用毛巾或紗布輕輕擦拭穴位周圍,保持皮膚清潔。
三、 注意事項:
- 施灸/照射過程中,要密切注意身體狀況,如有任何不適,應立即停止操作並諮詢專業醫師。
- 孕婦、經期女性、皮膚破損者、心臟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羣,應謹慎使用艾灸或遠紅外線照射,最好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 艾灸/照射後,要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並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利於身體恢復。
四、 其他注意事項:
- 操作過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火災或燙傷。
- 定期清潔艾灸盒/艾灸器,保持其衛生。
- 遠紅外線燈使用完畢後,應及時關機,並放置在安全的地方。
按摩推拿
按摩厥陰俞穴方法:
- 定位:雙手拇指指腹放在厥陰俞穴上。
- 按壓:逐漸用力下壓按揉,直到產生酸、麻、脹、重的感覺。
- 摩擦:來回摩擦穴位,使熱感向內部深透,直到皮膚潮紅。
- 時間:每次按摩5~1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