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陰清肺湯

YANG YIN QING FE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重樓玉鑰

其他名稱:養陰清肺膏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0%
心經 22%
肝經 16%
胃經 14%
腎經 9%
脾經 5%
肺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3-10-15

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脈象浮脈,數脈

舌象舌上無苔,光滑潔淨,舌紅沒有津液

疼痛咽喉痛

症狀口乾口渴,鼻子乾燥,腹瀉,咳嗽,鼻塞,氣喘,咽喉白腐,輪上赤豆,多痰,咽喉有異物感

現代疾病痤瘡,支氣管炎,扁桃腺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急性咽喉炎,鼻息肉,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鼻咽腫瘤,白喉

方劑介紹


養陰清肺湯

養陰清肺湯主要功用是「養陰清肺,利咽解毒」。在古代主治「白喉」,現代人如果罹患白喉,幾乎是不可能去找中醫治療的,而養陰清肺湯的價值依然不減。

如果是因為體內陰虛火旺,所造成的咽喉發炎嚴重疼痛、乾咳、久咳、扁桃腺炎、青春痘(粉刺痤瘡面皰)、急/慢性氣管炎、口腔潰瘍,運用此方效果非常好!

體內陰虛火旺,容易出現咽喉疾病
體內陰虛火旺,容易出現咽喉疾病

白喉在古代被視為是一種「疫情」,現代發現白喉是一種由「白喉棒狀桿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臨床表現以咽喉部粘膜上產生一種灰白色不易脫落的假膜,伴隨咽喉疼痛、吞咽困難、聲音嘶啞、發熱、全身乏力、食欲不振、頸部淋巴結腫大、皮膚黏膜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等。

由於古人不知道什麼是細菌,認為白喉是因為體內原本就是「陰虛蘊熱」,而被感染疫毒所引起。因為體內邪熱上燻,導致咽喉腫痛,生出白膜,而且發展迅速

火熱傷及肺部,所以口乾舌燥、呼吸有聲、氣喘或咳嗽。基於此,治療方法以「養陰清肺,兼辛涼而散爲主」。

此方運用「大生地」甘苦而寒,既可滋養陰液以扶正,又可涼血、解毒以去邪,標本兼治。

生地具有涼血解毒的功效,配合玄參、麥冬和白芍,進一步加強生地養陰的作用,併兼以清熱解毒。

其中,玄參鹹寒,滋陰降火,解毒利咽,故治咽喉腫痛及外科瘡瘍伴有陰虛時經常運用。

麥冬養陰潤肺,咽喉屬與肺系臟腑密切相關,生地、玄參養陰而入腎,配合麥冬、白芍滋養肺陰。

牡丹皮辛苦而涼,涼血活血消腫,苦寒除血熱,入血分,是「涼血熱之要藥也」。

貝母既可潤肺止咳,又可化痰散結,與丹皮、白芍諸藥相配,則消除咽喉腫痛效果好。薄荷辛涼發散,清熱利咽。生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

本方的配伍特點爲:滋補陰液,同時兼顧涼血解毒,就是扶正和攻毒同時進行;並輔以清熱利咽散結,全身治療又兼顧到局部。

本方除治療白喉外,對各種急慢性的咽炎、喉炎及扁桃體炎辨證屬於陰虛燥熱者,均可使用,還可作爲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療的輔助中藥。

古人治療喉疫的過程並不是很順利
古人治療喉疫的過程並不是很順利

據說白喉一症,在清代「乾隆四十年前」沒有這種病,之後才開始流行。當時的醫生運用傳統「辛散發表」之傷寒論中藥治療,效果都不好。

後來清朝的鄭宏綱中醫師,在經過多年的臨床研究,找出治療白喉的方法,紀錄在《重樓玉鑰》一書中。

他認爲「白喉」屬與少陰經有關,「熱邪伏其間,盜其肺金之母氣,故喉間起白,緣少陰之脈循喉嚨系舌本」。

就經絡而言,是肺經、腎經異常所引起,因為「或多食辛熱之物,感觸而發」,本來是陰虛之體,又被感染疫毒所引起。因此,治療「總要養陰清肺,兼辛涼而散爲主」,創造了「養陰清肺湯」。

後人運用此方加減療效顯著,在1960年代中國大陸運用此方治療白喉,後又製成膏劑,名「養陰清肺膏」或糖漿。

養陰相關中藥常常被製作成膏方
養陰相關中藥常常被製作成膏方

 

傳統服藥法


水煎服。日服 1 劑,重證日服 2 劑。

方劑組成解釋


白喉多由素體陰虛蘊熱,復感疫毒,津液被灼傷,熱毒熏蒸于上所致。治宜養陰清肺為主,兼以解毒。

方中生地養陰清熱,玄參、麥冬養陰生津、瀉火解毒;丹皮涼血消腫;白芍養血益陰;川貝化痰散結;薄菏疏表利咽;生甘草調和諸藥。

現代藥理研究


  • 抗菌作用:養陰清肺湯對多種細菌、真菌、病毒均具有抑制作用。例如,生地黃、麥門冬、貝母、牡丹皮、薄荷等成分均具有抗菌作用;玄參、甘草等成分具有抗病毒作用。
  • 抗炎作用:養陰清肺湯可抑制炎症因子的釋放,減輕炎症反應。例如,生地黃、麥門冬、貝母、牡丹皮等成分均具有抗炎作用。
  • 免疫調節作用:養陰清肺湯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例如,生地黃、麥門冬、白芍、牡丹皮等成分均具有免疫調節作用。
  • 保護作用:養陰清肺湯可保護肺部組織,減輕肺部損傷。例如,生地黃、麥門冬、貝母、牡丹皮等成分均具有保護作用。

養陰清肺湯的經絡型態


現代人高機率三焦經、大腸經實證,這是體內火氣的一種經絡現象,配合鐵三角經絡型態,長期下來就容易出現嚴重「陰虛火旺」,可參考文章

相關證候


相同名稱方劑


養陰清肺湯, 出處:《醫學碎金錄》引聶雲台方。 組成:黃芩、黃連、銀花、連翹、石膏、人中黃、生地、玄參、白芍、浙貝、木通、桑葉、薄荷、鮮蘆根。 主治:咽白喉。

養陰清肺湯, 出處:《玉鑰》卷上。 組成:大生地2錢,麥冬1錢2分,生甘草5分,玄參1錢半,貝母8分(去心),丹皮8分,薄荷5分,炒白芍8分。 主治:養陰潤燥,清肺利咽。主治:喉間起白如腐,即所謂白纏喉也。初起發熱,或不發熱,鼻乾唇燥,或咳或不咳,鼻通者輕,鼻塞者重,音聲清亮,氣息調勻易治。白喉。喉間起白如腐,不易拔去,咽喉腫痛,初起發熱,或不發熱,鼻乾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聲,似喘非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