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黃芩、黃連、銀花、連翹、石膏、人中黃、生地、玄參、白芍、浙貝、木通、桑葉、薄荷、鮮蘆根。
方劑組成解釋
白喉多由素體陰虛蘊熱,復感疫毒,津液被灼傷,熱毒熏蒸于上所致。治宜養陰清肺為主,兼以解毒。 方中生地養陰清熱,玄參、麥冬養陰生津、瀉火解毒;丹皮涼血消腫;白芍養血益陰;川貝化痰散結;薄菏疏表利咽;生甘草調和諸藥。
相關證候

肺陰虛
肺氣陰兩虛,肺熱津傷,肺熱陰虛,肺熱熏灼,肺燥津傷,肺燥陰虛,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養陰清肺湯, 出處:《醫學碎金錄》引聶雲台方。 組成:黃芩、黃連、銀花、連翹、石膏、人中黃、生地、玄參、白芍、浙貝、木通、桑葉、薄荷、鮮蘆根。 主治:咽白喉。
養陰清肺湯, 出處:《玉鑰》卷上。 組成:大生地2錢,麥冬1錢2分,生甘草5分,玄參1錢半,貝母8分(去心),丹皮8分,薄荷5分,炒白芍8分。 主治:養陰潤燥,清肺利咽。主治:喉間起白如腐,即所謂白纏喉也。初起發熱,或不發熱,鼻乾唇燥,或咳或不咳,鼻通者輕,鼻塞者重,音聲清亮,氣息調勻易治。白喉。喉間起白如腐,不易拔去,咽喉腫痛,初起發熱,或不發熱,鼻乾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聲,似喘非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