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艽鱉甲散

Qin Jiao Bie Jia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汪昂醫方集解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腎經 20%
膽經 12%
肺經 11%
胃經 7%
心包經 7%
三焦經 7%
脾經 4%
心經 3%
大腸經 0%
肝經
腎經
膽經
肺經
胃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7-25

方劑組成解釋

秦艽鱉甲散中包含鱉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鱉甲性寒,能清熱解毒: 鱉甲味甘鹹,性寒,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滋陰潛陽、軟堅散結之效。可有效抑制體內熱毒的蔓延,並緩解因熱毒所致的各種症狀。
  2. 鱉甲與秦艽相輔相成: 秦艽性苦寒,擅長疏散風寒濕邪,而鱉甲則能清熱解毒,兩者搭配使用,既能驅散外邪,又能清熱解毒,相互配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秦艽鱉甲散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升提陽氣: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提陽氣之效。方中秦艽、鱉甲等藥物多偏於寒涼,可能導致氣機下陷,而柴胡則可起到升陽舉陷的作用,使藥力更好地達至病所。
  2. 調和藥性,扶正祛邪: 柴胡性微寒,可與鱉甲等寒涼藥物相配伍,避免過於寒涼而損傷正氣;同時,柴胡又能與秦艽等藥物協同作用,共同疏散風邪,清熱解毒,扶正祛邪。

秦艽鱉甲散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補血活血,緩解疼痛:秦艽鱉甲散主治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可改善因風寒濕邪侵襲導致的氣血運行不暢,緩解疼痛症狀。
  2. 協同秦艽,增強療效:秦艽性苦寒,善於祛風濕,但較為寒涼,易傷脾胃。當歸性溫,能補血益氣,溫陽和中,與秦艽相配,既可增強祛風濕之力,又能防止過寒傷脾胃,提升療效。

秦艽鱉甲散中加入地骨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癢: 地骨皮性寒,味甘苦,入肺、肝經,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止癢之效。可與秦艽、鱉甲等藥材協同作用,清熱解毒,緩解因風濕熱毒引起的疼痛、腫脹、瘙癢等症狀。
  2. 滋陰潤燥,養血生津: 地骨皮亦有滋陰潤燥、養血生津之效。可緩解因風濕熱毒引起的燥熱症狀,並滋養肝腎,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因風濕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秦艽鱉甲散中包含秦艽,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祛風濕止痛: 秦艽性苦寒,具有祛風濕、止痛、解熱的功效,可有效緩解風濕痹痛、筋骨痠痛等症狀,與鱉甲的滋陰補腎、舒筋活絡功效相輔相成,共同作用於治療風濕性疾病。
  2. 清熱解毒: 秦艽亦可清熱解毒,對於因濕熱引起的疼痛、發熱等症狀,可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與鱉甲的清熱涼血功效相得益彰,共同改善患者的整體病況。

因此,秦艽作為秦艽鱉甲散的組成成分,在治療風濕性疾病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能有效緩解疼痛,還能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提升患者的整體療效。

秦艽鱉甲散中加入青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青蒿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秦艽鱉甲散中常用於治療風濕痺痛,而青蒿可清熱解毒,緩解因濕熱引起的疼痛和炎症,並可起到涼血止痛的作用。
  2. 疏散風熱: 青蒿還具有一定的疏散風熱功效,可輔助秦艽等藥物疏散風寒溼邪,使氣血通暢,減輕疼痛。

因此,青蒿的加入可增強秦艽鱉甲散的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功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風濕痺痛等病症。

秦艽鱉甲散中加入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斂肺止咳: 烏梅性酸斂,能收斂肺氣,止咳化痰。秦艽鱉甲散主治風濕痹痛,常伴有咳嗽,而烏梅可緩解此症狀,增強方劑整體療效。
  2. 引藥入肝: 烏梅味酸入肝經,能引導藥物直達肝臟,並促進藥效發揮。秦艽鱉甲散中,秦艽、鱉甲等藥材也具入肝經的特性,烏梅的加入可加強其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治療肝經風濕。

秦艽鱉甲散中包含知母,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瀉火,滋陰降火: 知母性寒,味苦甘,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降火的功效。秦艽鱉甲散主治風濕熱痹,筋骨疼痛,其病症多因濕熱內蘊,熱毒灼傷筋脈所致。知母可清熱瀉火,降解濕熱,並滋陰潤燥,緩解筋脈疼痛。
  2. 配伍增效,相輔相成: 知母與秦艽、鱉甲等藥材配伍,可起到增效的作用。秦艽性苦寒,善於祛風濕止痛;鱉甲性涼,有滋陰清熱、補腎強筋的作用。知母加入其中,既可清熱解毒,又能滋陰潤燥,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藥效,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秦艽鱉甲散」是針對氣血虛弱、四肢疲倦、身體消瘦等多種症狀的綜合療法。這種狀態可能伴隨骨節疼痛、頭暈臉紅、身體枯槁、面色蠟黃等症狀,且常見於山區瘴氣、寒熱交替的情形。本方劑組合了多種中藥材,共同作用於增強氣血,改善相關症狀。

這個中藥方名叫「秦艽鱉甲散」,來自一本叫做《汪昂醫方集解》的書。這方藥是由多種草藥混合而成,每一種藥材的份量如下:荊芥、貝母、天仙藤、前胡、青皮、柴胡、甘草、陳皮、秦艽各一兩,這些藥材在使用前要進行一些處理,比如去梗、去心、去蘆或去白。還有鱉甲一兩,但在使用前需要去掉邊緣的部分,並用醋炒一下;乾葛則要兩兩,且需烘乾;白芷、肉桂和羌活各半兩,肉桂使用時要去掉粗糙的外皮。

這方藥的主要作用是滋補氣血,調節身體機能,緩解疲勞。使用時,需要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時取兩錢的藥粉,加入一碗水,再放三片生薑一起煎煮,直到水剩下八分之七左右,趁溫熱的時候喝下。如果喜歡,也可以用酒來調和服用,而且不限定何時服用。

據古書記載,這方藥主要用於治療男女因氣血損耗所導致的各種症狀,包括四肢疲倦無力,身體消瘦,關節疼痛,頭暈臉紅,身體肌肉枯萎,臉色蒼黃,嘴脣乾燥,五臟六腑感到熱燥,咳嗽有痰,腰背疼痛,睡眠品質差,精神狀態不佳,偶爾會出汗,口中有苦味,胃口不好,以及因山間濕熱環境引起的疾病,如寒熱交錯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荊芥(去梗)1兩,貝母(去心)1兩,天仙藤1兩,前胡(去蘆)1兩,青皮(去白)1兩,柴胡(去蘆)1兩,甘草(炙)1兩,陳皮(去白)1兩,秦艽(去蘆,洗)1兩,鱉甲(去裙,醋炙)1兩,乾葛2兩(焙),白芷半兩,肉桂(去粗皮)半兩,羌活半兩。
養氣血,調榮衛,解倦怠。
上為細末。
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3片,同煎至8分,稍熱服,酒調亦得,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秦艽鱉甲散是一首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的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男子婦人氣血勞傷、四肢倦怠、肌體消弱、骨節煩痛、頭昏頰赤、肢體枯槁、面色痿黃、唇焦口乾、五心煩熱、痰涎咳嗽、腰背引痛、乍起乍卧、夢寐不寧、神情恍惚、時有盜汗、口苦無味、不美飲食,以及山嵐瘴氣、寒熱往來等症狀。但是,秦艽鱉甲散性寒,脾胃虛寒者不宜服用。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身體發熱四肢冰冷手心腳心發熱不渴但是口乾發燒口乾口渴咳血嘴裡發苦咳嗽貧血肺結核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月經稀少口臭腹瀉身體消瘦忽冷忽熱夜間盜汗

相同名稱方劑


秦艽鱉甲散, 出處:《衛生寶鑑》卷五。 組成:柴胡1兩,鱉甲(去裙,酥炙,用九肋者)1兩,地骨皮1兩,秦艽半兩,當歸半兩,知母半兩。 主治:滋陰養血,清熱除蒸。主治:陰虧血虛,外感風邪傳裏化熱,致患風勞,骨蒸潮熱,肌肉消瘦,唇紅頰赤,呼吸氣粗,神疲乏力,盜汗。經閉。肌骨蒸熱,寒熱往來,痰嗽,黃瘦,毛焦口臭,或成疳利,由風邪淹滯經絡,瘀鬱而然。

秦艽鱉甲散, 出處:《局方》卷五(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組成:荊芥(去梗)1兩,貝母(去心)1兩,天仙藤1兩,前胡(去蘆)1兩,青皮(去白)1兩,柴胡(去蘆)1兩,甘草(炙)1兩,陳皮(去白)1兩,秦艽(去蘆,洗)1兩,鱉甲(去裙,醋炙)1兩,乾葛2兩(焙),白芷半兩,肉桂(去粗皮)半兩,羌活半兩。 主治:養氣血,調榮衛,解倦怠。主治:男子婦人氣血勞傷,四肢倦怠,肌體消弱,骨節煩痛,頭昏頰赤,肢體枯槁,面色痿黃,唇焦口乾,五心煩熱,痰涎咳嗽,腰背引痛,乍起乍卧,夢寐不寧,神情恍惚,時有盜汗,口苦無味,不美飲食,及山嵐瘴氣,寒熱往來。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