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散

ZOU MA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腎經 13%
膽經 13%
心經 10%
脾經 10%
胃經 10%
肺經 6%
膀胱經 3%
心包經 3%
三焦經 3%
大腸經 3%
肝經
腎經
膽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走馬散」,主要成分有:秦艽、鱉甲、當歸、知母、黃連、青蒿、藁本、茯苓、柴胡,共計九種中藥材,組成此一中藥方劑。此方劑主治功效為:骨蒸勞氣,即因肺腎陰虛所致的骨蒸潮熱、盜汗、午後潮熱等症狀。

個別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秦艽: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

鱉甲:具有滋陰、補氣、清熱瀉火、平肝息風、降氣、清虛熱、調經等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藁本:具有發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青蒿: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治瘧疾、解毒、清熱解毒、驅蟲殺蟲等功效。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走馬散」由秦艽、鱉甲、當歸、知母、黃連、青蒿、藁本、茯苓、柴胡九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發散風寒、發汗解表、清熱利尿、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多種功效,主治骨蒸勞氣,即因肺腎陰虛所致的骨蒸潮熱、盜汗、午後潮熱等症狀。

方劑組成解釋


秦艽、鱉甲、當歸、知母、黃連、青蒿、藁本、茯苓、柴胡等藥均具有清熱涼血、除蒸止汗的功效,其中秦艽、鱉甲、當歸、知母、黃連清熱涼血,除蒸止汗;青蒿、藁本、茯苓、柴胡疏散風熱,清熱解毒。諸藥合用,共奏清熱涼血、除蒸止汗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涼血、除蒸止汗的功效,適合於骨蒸勞氣的患者服用。但孕婦、哺乳期婦女、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心絞痛肺結核腦中風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麻疹軟性下疳四肢麻痺癱瘓風濕性心臟病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牙齒緊閉口張不開半身或下肢麻木牙齦潰爛四肢筋肉筋攣僵硬

相同名稱方劑


走馬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七。 組成:嫩馬齒莧半兩,嫩人莧半兩(并5月5日採;曬乾)。 主治:難産覺甚,不覺平安。

走馬散, 出處:《奇效良方》卷六十。 組成:梔子(去仁留殼,填入下藥)、明礬、柳葉(火燒成灰)各等分。 主治:口內疳瘡。

走馬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四六引《海上方》。 組成:當歸1兩,紅花2錢半,蘇木2錢半,沒藥2錢半,官桂(去皮)2錢半。 主治:産後惡露不散,臍下疼,若刀攪幾死者。

走馬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三六引《鮑氏方》。 組成:秦艽(洗)1兩,鱉甲(酥炙1兩),當歸1兩,知母1兩,黃連1兩,青蒿子1兩,藁本1兩,茯苓1兩,柴胡1兩。 主治:骨蒸勞氣。

走馬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九。 組成:天麻半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桂心1分,石膏1分(細研如面),麻黃1分(去根節),乾蠍梢1分,川烏頭1分(炮裂,去皮臍),天南星1分(炮裂),麝香半分(研入)。 主治:婦人中風口噤,四肢強直。

走馬散, 出處:《聖惠》卷四十八。爲《外台》。 組成: 走馬散(《聖惠》卷四十八。爲《外台》卷七引張仲景方“飛屍走馬湯”之異名。)出處:《聖惠》卷四十八。爲《外台》卷七引張仲景方“飛屍走馬湯”之異名。 。 主治:馬散(《聖惠》卷四十八。爲《外台》卷七引張仲景方“飛屍走馬湯”之異名。)出處:《聖惠》卷四十八。爲《外台》卷七引張仲景方“飛屍走馬湯”之異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