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雞丸

ZHENG J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0%
脾經 16%
肝經 12%
膽經 12%
心經 8%
腎經 8%
肺經 8%
大腸經 6%
心包經 4%
三焦經 4%
胃經
脾經
肝經
膽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蒸雞丸中加入黃連,主要考慮其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的功效。蒸雞丸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心煩口渴、咽喉腫痛等症,而黃連可有效清熱瀉火,解除熱毒對人體的侵犯。

2. 抑制菌羣:黃連具有抑菌作用,可抑制腸道內有害菌的繁殖,有利於恢復腸道菌羣平衡,促進消化功能恢復。對於因熱毒導致的腸胃不適,黃連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蒸雞丸方劑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升舉陽氣: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舉陽氣的功效。蒸雞丸常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胸悶氣短、食慾不振等症狀,柴胡可疏肝理氣,使氣機通暢,緩解肝鬱所致的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蒸雞丸中通常還會配伍其他藥物,如香附、枳殼等,共同達到疏肝解鬱、健脾和胃、調和氣血的功效。柴胡與這些藥物共同作用,可增強療效,使藥效更佳。

蒸雞丸方劑中加入蕪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止癢消腫:蕪荑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止癢消腫的功效。對於因濕熱蘊結、毒邪侵犯所致的皮膚瘙癢、瘡瘍腫毒等症狀,能起到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2. 配合雞肉,增強藥效:雞肉性溫味甘,具有補益氣血、溫中益氣的功效。與蕪荑搭配,可使藥力更易於吸收,並有助於緩解蕪荑的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

蒸雞丸方劑中加入鶴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散結消腫:鶴蝨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功效,可有效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腫痛,例如咽喉腫痛、乳癰、瘰癧等。
  2.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鶴蝨亦具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之效,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等症狀。

因此,蒸雞丸中加入鶴蝨,可發揮其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疏肝理氣的功效,達到治療熱毒壅盛、肝氣鬱結所致病症的效果。

蒸雞丸方劑中加入秦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祛風濕止痛: 秦艽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解熱的功效。對於風濕痹痛、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秦艽可起到舒筋活絡、散寒止痛的作用,與雞肉一同蒸煮,可增強其療效。
  2. 配伍增效: 秦艽與雞肉相配,可增強補益氣血、強筋壯骨的作用。雞肉性平味甘,具有補中益氣、溫中益脾的功效,與秦艽配伍,可使其更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提高藥效。

蒸雞丸方劑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知母味苦寒,入肺、腎經,能清肺熱、降腎火,同時還能滋陰潤燥,緩解燥熱傷陰的症狀。

蒸雞丸常用於治療熱病傷陰,症見高熱不退、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煩躁不安等。知母的加入,既能清熱解毒,又能滋陰潤燥,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滋陰潤燥、利咽止痛的功效。

蒸雞丸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健脾利濕之效。雞肉性溫,能補益脾胃,與茯苓配伍,相輔相成,有助於脾胃運化,利水滲濕,適用於脾虛濕盛所致的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
  2. 寧心安神:茯苓還具有寧心安神的作用,可改善因脾虛濕盛引起的失眠、心悸等症狀。雞肉亦有安神之效,與茯苓搭配,可增強寧心安神之效,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提高生活質量。

蒸雞丸方劑中加入使君子,主要是針對其驅蟲功效。使君子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殺蟲、消積的功效,對於蛔蟲、蟯蟲、鈎蟲等寄生蟲感染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使君子還具有健脾開胃、消食導滯的作用,對於因蟲積導致的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效果。因此,蒸雞丸中加入使君子,不僅能有效驅蟲,還能兼顧健脾胃、消食導滯的作用,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蒸雞丸」

蒸雞丸是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黃連、柴胡、蕪荑、鶴蝨、秦艽、知母、茯苓、使君子等。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的功效。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秦艽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

使君子具有驅蟲殺蟲、健脾胃、增進食慾和消食化積的功效。

知母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蒸雞丸具有治療嬰兒患有疳癪症,骨頭發熱,盜汗,身體瘦弱,肚子緊張,臉色發黃,吃東西不長肉,白天哭鬧,晚上啼哭,經常口渴,吃飯少等功效。

總結

蒸雞丸是中藥方劑,由多種中草藥組成,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祛風除濕、健脾胃、益氣補血、安神等功效,可治療嬰兒疳癪症。

傳統服藥法


黃連1兩,柴胡1兩,蕪荑半兩,鶴蝨半兩,秦艽1兩,知母1兩,茯苓1兩,使君子1兩。
上為末,以黃雄雞1只(重1斤者)籠之,專以大麻子飼之,至五日後,去毛令淨,於臂後開孔,去腸肚淨拭乾,入前藥於雞腹內,以線縫之;取小甑,先以黑豆鋪甑底,厚3寸,安雞在甑中,四傍以黑豆圍裹,上以黑豆蓋好,自日出時蒸至晚,候溫冷,取雞淨肉研和得所,如硬,入酒面糊同藥末為丸,如赤豆大。
每服2歲12丸,米湯吞下,無時服;15歲兒以溫酒送下。
忌食豬肉、黃雌雞肉。
《補要袖珍小兒》無茯苓,有丹參。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健脾益氣的功效,適合於小兒疳勞、骨蒸潮熱、盜汗瘦弱、腹急面黃、飲食不生肌肉、日哭夜啼、多渴少餐等症狀。但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夜間盜汗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蒸雞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九引《金嬰方》。 組成:黃連1兩,柴胡1兩,蕪荑半兩,鶴虱半兩,秦艽1兩,知母1兩,茯苓1兩,使君子1兩。 主治:小兒疳勞,骨蒸潮熱,盜汗瘦弱,腹急面黃,飲食不生肌肉,日哭夜啼,多渴少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