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經驗黃雞煎丸

JING YAN HUANG JI JIAN WAN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胃經 20%
肝經 17%
脾經 15%
膽經 10%
心經 7%
大腸經 7%
腎經 6%
心包經 5%
小腸經 2%
膀胱經 2%
三焦經 2%
肺經 2%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小兒疳勞,骨蒸潮熱,盜汗瘦弱,腹急面黃,食不生肌肉,日夜啼,多渴少食。

傳統服藥法

柴胡1兩,知母1兩,秦艽(洗淨)1兩,川楝肉(炒)1兩,宣黃連1兩,胡黃連半兩,蘆薈半兩,鶴蝨半兩,蕪荑半兩,檳榔半兩,丹參半兩,川芎半兩,神曲(炒)半兩,麥糵(炒)半兩,青皮半兩,五靈脂半兩,使君子肉1兩半,水銀粉1錢,麻子5兩,黑豆5升。上為末,黃雄雞1口.約斤余,籠之,專以火麻子飼之,至五日後.去毛令淨於背上開孔,去腸肚淨,拭乾,令前藥入雞腹內,以線縫之,小甑先以黑面餔甑底厚3寸,安雞在甑中,四旁將黑豆圍裹,上以黑豆蓋之,自日出蒸至晚,候溫冷,取雞淨肉研和得所,如硬,入酒面糊.同藥末為丸,如小豆大。
2歲20丸,米湯送下,不拘時候。如15歲,溫酒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柴胡性味苦、辛、微寒。主治解表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用於外感發熱、半表半裏寒熱往來、瘧疾、肝鬱脅痛乳脹、頭痛頭眩、月經不調、氣虛下陷之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等症。

知母性味苦寒。主治清熱瀉火、滋陰潤燥、止渴除煩。用於溫熱病、高熱煩渴、咳嗽氣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熱、虛煩不眠、消渴淋濁。

秦艽性苦、辛、微寒。主治祛風除濕、和血舒筋、清熱利尿。 治風濕痺痛、筋骨拘攣、黃疸、便血、骨蒸潮熱、小兒疳熱、小便不利。

川楝子性苦、寒、有小毒。主治疏肝泄熱、行氣止痛、驅蟲殺蟲。用於胸脅、脘腹脹痛、疝痛、蟲積腹痛、頭癬等症。

黃連性苦、寒。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於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

胡黃連性味苦、寒。主治清熱、涼血、燥濕。治疳疾、驚癇、瀉痢、勞熱骨蒸、自汗、盜汗、吐血、衄血、火眼、痔瘺、瘡瘍。

蘆薈性味苦、寒。主治清熱,通便瀉下、清肝、殺蟲。用於熱結便秘、肝火頭痛、目赤驚風、蟲積腹痛、疥癬、痔瘺、解巴豆毒、婦女經閉、小兒驚癇、疳熱蟲積、痔瘺、瘰癧

鶴蝨性味苦,辛,平,小毒。主要功效殺蟲消積。主蛔蟲病;曉蟲病

蕪荑性苦,辛,溫。主要功效殺蟲消積;除濕止痢。主蟲積腹痛;小兒疳積;久瀉久痢;瘡湯;疥癬

檳榔性味苦、辛、溫。主治殺蟲消積、降氣、行水、截瘧。用於絛蟲、蛔蟲、薑片蟲病、蟲積腹痛、積滯瀉痢、裡急後重、水腫腳氣、瘧疾。

丹參性味苦、微寒。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經、清心除煩。用於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症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痺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等症。

川芎性味辛、溫。主治活血祛瘀;行氣開鬱;祛風止痛。用於頭痛眩暈、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腥痛、症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癰疽瘡瘍等症。

神麴性甘、辛、溫、無毒。主治健脾和胃、消食調中。治飲食停滯、胸痞腹脹、嘔吐瀉痢、產後瘀血腹痛、小兒腹大堅積。

大麥性甘、涼。主治去食療脹、消積進食、平胃止渴、消暑除熱、益氣調中、寬胸大氣、補虛劣、壯血脈、益顏色、實五臟、化谷食之功。

青皮性苦,辛,溫。主治疏肝破氣、消積化滯。用於肝鬱氣滯之脅肋脹痛、乳房脹痛、乳核、乳癰、疝氣疼痛、食積氣滯之胃脘脹痛、以及氣滯血瘀所至的症瘕積聚、久瘧癖塊。

使君子性味甘、溫、小毒。主治殺蟲、消積、健脾。治蛔蟲腹痛、小兒疳積、乳食停滯、腹脹、瀉痢。

五靈脂性味苦、甘、溫。主治活血散瘀、炒炭止血。 用於心腹淤血作痛、痛經、血瘀經閉、產後淤血腹痛、炒炭治崩漏下血、外用治跌打損傷、蛇、蟲咬傷。

黑豆性甘、平。主治活血利水、祛風解毒、健脾益腎。主水腫脹滿、風毒腳氣、黃疸浮腫、腎虛腰痛、遺尿、風痹筋攣、產後風痙、口噤、癰腫瘡毒、藥物、食物中毒

水銀性辛,寒,有毒。主要功效殺蟲;攻毒。主疥癬;梅毒;惡瘡;痔痿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肺結核麻疹夜間盜汗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經驗黃雞煎丸, 出處:《嬰童百問》卷八。 組成:柴胡1兩,知母1兩,秦艽(洗淨)1兩,川楝肉(炒)1兩,宣黃連1兩,胡黃連半兩,蘆薈半兩,鶴虱半兩,蕪荑半兩,檳榔半兩,丹參半兩,川芎半兩,神曲(炒)半兩,麥糵(炒)半兩,青皮半兩,五靈脂半兩,使君子肉1兩半,水銀粉1錢,麻子5兩,黑豆5升。 主治:小兒疳勞,骨蒸潮熱,盜汗瘦弱,腹急面黃,食不生肌肉,日夜啼,多渴少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黃雞煎丸

相似度 53%

蒸雞丸

相似度 51%

連胡丸

相似度 51%

相關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