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肉煎丸

雞肉煎丸

JI ROU JI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誠書》卷十一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3

熱/寒比例

(0.39)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1%
脾經 17%
肝經 17%
大腸經 13%
心經 8%
膽經 8%
肺經 4%
三焦經 4%
心包經 4%
胃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膽經
肺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雞肉煎丸」方劑中加入蘆薈,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

蘆薈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痛、消腫生肌等作用。雞肉煎丸常用於治療熱毒熾盛所致的癰腫瘡瘍、口舌生瘡、燒傷燙傷等症。而蘆薈的清熱解毒、涼血止痛功效,正好可以與雞肉的補益作用相輔相成,共同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此外,蘆薈還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可以改善因熱毒積滯所致的便祕。因此,在「雞肉煎丸」中加入蘆薈,不僅可以增強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效果,還可以起到潤腸通便的輔助作用。

雞肉煎丸方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 補氣益血: 雞肉性平味甘,具有補中益氣、滋陰潤燥的功效;人參則為補氣之聖藥,性溫味甘,可補元氣、益脾胃、生津止渴。兩者合用,相輔相成,可補氣益血,增強體質,適用於氣虛血弱、體倦乏力等症狀。

二、 溫中健脾: 雞肉煎丸多用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等症狀。人參具有溫脾胃、助消化之效,與雞肉一同煎服,可溫中健脾,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食慾不振,增強消化功能。

雞肉煎丸方中包含柴胡,主要原因有二:

  1. 疏肝解鬱,和胃止痛: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和胃止痛的功效,能夠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食慾不振等症狀,與雞肉藥性相合,可增強其調理脾胃、益氣補虛的功效。
  2. 清熱解表: 柴胡亦有清熱解表之效,能治療風熱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咳嗽等症狀。雞肉則具有溫補脾胃的功效,二者相配,可兼顧清熱解表與溫補脾胃,適合於感冒初起或體虛者。

雞肉煎丸方劑中加入使君子,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驅蟲止瀉:使君子性溫味甘,具有驅蟲止瀉的功效。方劑中加入使君子,可針對因蟲積導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起到驅蟲消積的作用。
  2. 健脾益氣:雞肉性溫味甘,具有益氣補脾的功效。使君子與雞肉搭配,能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既能驅蟲消積,又能健脾益氣,改善脾胃功能,使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總而言之,使君子的加入,既能針對病因,又能改善體質,使雞肉煎丸更有效地治療因蟲積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雞肉煎丸方劑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燥濕的功效。雞肉性溫,易於滋補,但若體質偏熱或因外感熱毒而食慾不振,則可加入黃連以平衡雞肉的溫性,達到清熱解毒,改善食慾的目的。
  2. 抑制肉食積滯: 雞肉雖美味,但富含蛋白質,若過量食用或脾胃虛弱者,容易造成肉食積滯,引發消化不良。黃連苦寒,能抑制肉食的積滯,促進消化,避免食積化熱。

因此,雞肉煎丸方劑中加入黃連,能有效清熱解毒、抑制肉食積滯,使藥效更加全面,達到滋補和調理的雙重目的。

雞肉煎丸方劑中加入蕪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殺蟲止癢:蕪荑性寒,味苦,有殺蟲止癢之效。雞肉煎丸主治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症,蕪荑可有效清除濕熱,殺滅寄生蟲,達到止癢的目的。

二、清熱解毒:蕪荑亦具清熱解毒功效,可輔助雞肉清熱解毒,並促進瘡瘍癒合。雞肉性溫,與蕪荑搭配,可達到寒熱平衡,提高療效。

雞肉煎丸方劑中添加胡黃連,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

胡黃連味苦性寒,入肝、脾、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癢、解毒消腫之效。雞肉煎丸通常用於治療熱毒蘊結、濕熱內蘊所致的皮膚病症,如濕疹、瘡瘍等。

胡黃連可以清熱解毒,消除皮膚病的熱毒;燥濕止癢,緩解皮膚瘙癢;同時還能解毒消腫,促進傷口癒合。因此,胡黃連在雞肉煎丸中發揮著重要的輔助作用,有助於改善病症,加速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雞肉煎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食疳」,為小兒疳證之一類,多因飲食不節、脾胃損傷,或蟲積內擾,導致氣血虛弱、形體消瘦。其臨床表現可見腹大青筋、面黃髮焦、食慾異常(嗜食異物或厭食)、大便酸臭等。古代醫家認為,雞肉能補益脾胃,結合諸藥共奏驅蟲消積、清熱健脾之效。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組成與配伍邏輯

  1. 驅蟲消積

    • 使君子蕪荑:為傳統殺蟲要藥,針對蟲積內阻之疳證,直接驅除寄生蟲。
    • 胡黃連黃連:清熱燥濕,善治疳熱,輔助消除蟲積所化之濕熱。
  2. 健脾益氣

    • 人參:補益脾胃,扶助正氣,解決久病體虛或蟲積耗氣之弊。
    • 雌雞肉:甘溫補中,取「血肉有情之品」滋養虛損,輔助恢復氣血。
  3. 疏肝清熱

    • 柴胡:疏解肝鬱,防止土虛木乘(脾胃虛弱導致肝氣犯脾),兼退虛熱。
    • 蘆薈:瀉肝通便,導滯清熱,與黃連協調清除腸道積滯與濕熱。

(二)製法與增效原理

  • 黑豆蒸製:黑豆具補腎解毒之性,包裹蒸煮可緩和藥性,使藥力滲透雞肉,形成「藥借肉力,肉助藥性」之效。
  • 米湯送服:米湯甘平護胃,避免驅蟲藥傷正,符合「攻補兼施」原則。

三、綜合推論

此方結合「驅蟲—清熱—補虛」三大方向:

  1. 攻邪:以殺蟲藥為主,配合蘆薈、黃連清除濕熱積滯。
  2. 扶正:藉人參、雞肉補益脾胃,對抗疳證久病之虛。
  3. 調和:柴胡疏肝防木克土,黑豆製法減緩峻烈之性。

全方適用於「本虛標實」之食疳,尤其偏重蟲積伴隨熱象者,體現中醫「去病不留邪、扶正不助積」的配伍智慧。

傳統服藥法


蘆薈3錢,人參3錢,柴胡3錢,使君子3錢,黃連(炒)3錢,蕪荑(去殼,炒)3錢,胡黃連3錢。
上為末拌和,將雌雞一隻去毛令淨,於臀後開孔,去腸穢,淨,拭乾,入前藥在雞腹,以線縫好。取小甑,先以黑豆鋪底三寸,然後放雞,亦以黑豆圍裹,上亦以黑豆三寸,自卯蒸至酉,俟冷,去雞骨,將肉研細,酒煮面糊為丸。
米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夜間盜汗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雞肉煎丸, 出處:《誠書》卷十一。 組成:蘆薈3錢,人參3錢,柴胡3錢,使君子3錢,黃連(炒)3錢,蕪荑(去殼,炒)3錢,胡黃連3錢。 主治:食疳。

雞肉煎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六引《家寶》。 組成:宣連2兩,銀柴胡1兩,蕪荑半兩,鶴虱(川)半兩,秦艽(淨)1兩,知母1兩,使君子1兩,子芩1兩。 主治:小兒疳勞,骨蒸潮熱,盜汗瘦弱,腹急面黃,食不生肌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