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清骨散功用是「清虛熱,退骨蒸」,主治虛勞發熱。骨蒸潮熱,或低熱久不退,形體消瘦,唇紅面赤,困倦盜汗或口渴心煩,舌紅少苔,脈細數等。
本方證是肝腎陰虧,虛火內擾所致。腎藏精而主骨,精乃陰之屬,陰虛則精亦不足,陰虛生內熱,故見骨蒸潮熱。
陰精耗損,水虧火炎,陰虛不能制陽,虛火內擾,故見低熱久不退。肌體失養,則見形體消瘦,困倦無力。虛火上炎則見唇紅面赤。陰虛陽湊,逼津外出,故盜汗。
陰虛則陰液不能上承,口舌得不到陰液滋養,故口渴,陰虛內熱,心神被擾,故心煩。至於舌質紅,脈細數等,皆為陰虛內熱之症。
對此虛火為患之證,若只滋陰而不清熱,則虛火猖獗之勢難於控制,但是清熱又不宜苦寒,若用苦寒之藥則更傷其陰。所以,本方集清虛熱退骨蒸之藥為主,伍以滋陰之品,使熱退而陰復。方
中銀柴胡甘苦微寒,清熱涼血,善退虛熱而無苦燥之性,為方中君藥。知母滋陰瀉腎火而消虛熱,與銀柴胡合用清中兼透,胡黃連入血分而清熱,地骨皮降肺中伏火,去下焦肝腎虛熱,三藥共消陰分之虛熱,善退有汗之骨蒸,為方中臣藥。
青蒿芳香,清虛熱而善透伏熱,引骨中之火,行於肌表,秦茭泄熱而益陰氣;鱉甲鹹寒,既滋陰潛陽,又引藥入陰分,為治虛熱的常用藥,共為方中佐藥。甘草調和諸藥,防苦寒藥物損傷胃氣而為使藥。諸藥相合,共奏清虛熱,退骨蒸之功效。
本方集退熱除蒸之品於一方,重在清透伏熱,兼以滋養陰津,而成逼熱除蒸之效,原書雲本方「專退骨蒸勞熱」,故名「清骨散」。
傳統服藥法
水二盅(300ml),煎八分(240ml),食遠服。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清骨散, 出處:《何氏濟生論》卷五。 組成:銀柴胡、地骨皮、牡丹皮。 主治:骨蒸。
清骨散, 出處:《準繩·類方》卷一。 組成:銀柴胡1錢5分,胡黃連1錢,秦艽1錢,鱉甲(醋炙)1錢,地骨皮1錢,青蒿1錢,知母1錢,甘草5分。 主治:骨蒸勞熱。
清骨散, 出處:《鎬京直指》。 組成:生首烏4錢,鱉甲膠2錢(衝),銀胡1錢半,艽蘇1錢半,地骨皮3錢,青蒿梗8分,炙知母1錢半,多甘草5分,扁石斛3錢。 主治:骨蒸。
清骨散, 出處:《夀世保元》卷四。 組成:人參1錢,白茯苓5錢,柴胡2錢,秦艽5錢,生地黃2錢,熟地黃2錢,黃柏1錢,防風1錢,薄荷7分,胡黃連5分。 主治:男婦五心煩熱,骨蒸勞熱。
清骨散, 出處:《得效》卷九。 組成:北柴胡2兩,生地黃2兩,熟地黃1兩,人參(去蘆)1兩,防風(去蘆)1兩,秦艽1兩,赤茯苓1兩,胡黃連半兩,薄荷葉7錢半。 主治:婦人、童男童女初覺勞瘵。